洪小香
推動幼兒從幼兒園階段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游戲化課程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程。在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面臨著新的挑戰。教師要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把握幼小銜接的關鍵點,了解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教學工作開展的原則,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诖?,筆者分析了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開發價值及實施要點,并闡述了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實施現狀,探討了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一、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開發價值
游戲化課程主要是指將游戲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借助游戲形式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它能夠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現階段,游戲化課程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課程形式。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對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立足幼兒的過渡需求,對游戲化課程進行優化,調整游戲化課程的實施目標,創新開展方式。這對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綜合能力具有重要價值,能夠為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奠定基礎。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幫助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打好學習基礎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目標。幼兒園結合幼小銜接的相關要求,積極開發并創新游戲化課程,是履行幼兒園教育職責、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二、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實施要點
一是體現趣味性特征。在開發游戲化課程時,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引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元素,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二是體現主體性特征。教師要注重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憑經驗教學”的觀念,將幼兒擺在首位,依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游戲化課程的內容及實施方法,保證游戲化課程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改變以往由自己全程主導游戲活動的開展形式,給幼兒更多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三是體現實踐性特征。教師要注重課程的實踐性,也就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確保幼兒獲得良好的實踐體驗,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發揮好游戲化課程在助推幼小銜接方面的積極作用。四是體現綜合性特征。在“五育并舉”理念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成為游戲化課程開發的主要目標。在課程設計中,教師要注重體現課程的綜合性特征,將多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展效果。
三、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實施現狀
現階段,幼兒園越來越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并開展了多樣化的游戲化課程。但是從整體上看,當前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部分幼兒園對幼小銜接存在認知誤區,未能找準游戲化課程中幼小銜接的切入點,沒有充分發揮游戲化課程在幼小銜接方面的積極作用。例如,部分幼兒園將幼小銜接理解成在幼兒進入大班后,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調整,讓大班幼兒提前學習漢語拼音、算數和英語詞匯等小學低段的內容,僅僅注重知識銜接,未能從幼兒思想、行為、習慣、能力及素養等方面進行培養。這不僅沒有達到游戲化課程應有的實施效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理解幼小銜接的內涵,做好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與優化。
四、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實施策略
(一)正確認識幼小差異,找準銜接契合點
在基于幼小銜接相關要求進行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存在的差異有正確的認識,并且找準幼小銜接的契合點,這樣才能保證游戲化課程的開展效果,真正為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提供幫助。
從整體上來看,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習環境存在差異。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是建立在尊重幼兒天性的基礎上,以營造富有童趣、溫馨的氛圍為主,且不同區域的主題不同,學習環境的布置也會有所不同。小學學習環境的布置相對統一,強調環境的整潔有序,并制定班級公約,主要是為了輔助學生的知識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學習內容存在差異。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內容范圍相對寬泛,且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可調整性,教師主要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在小學階段,每個學科都有明確的學習范圍,且每節課都設置了明確的學習內容及目標,教師主要是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學生安排學習內容。三是生活節奏存在差異。幼兒園階段沒有規定具體的課程時間,強調“一日生活皆課程”,且多數課程活動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的,幼兒有充足的自主活動時間。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有規律,每天有固定的課程安排,在每節課的四十分鐘內,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基于以上差異性分析,教師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指的并不是教學內容上的銜接,而是學習習慣、行為方式及能力素養方面的銜接。教師只有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適應小學階段學習的能力及素養,才能幫助幼兒實現平穩過渡,為其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二)尊重幼兒主體性,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過于娛樂化,不太注重幼兒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幼兒的自主性。為了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為幼兒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當幼兒對課程中游戲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游戲開展方式產生分歧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分組辯論,讓持有相同觀點的幼兒組成一組,在組內進行深入討論,并進一步完善游戲設計,展現組內成員對游戲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小組展示游戲過程,并嘗試其他小組的游戲開展方式,這既能增進幼兒之間的互動,又能鍛煉幼兒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這種基于幼兒主體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推動課程的順利實施,增強教學效果。
(三)做好課前準備,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教師要多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對幼兒的了解,掌握幼兒的興趣特點及發展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內容,確保教學環節設計的合理性,使游戲化課程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傾聽幼兒的心聲,并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對幼兒進行層次劃分,再根據分層情況,對游戲化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從而確保游戲化課程的開展能夠滿足幼兒的多元化發展需求。此外,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幼兒的興趣比較廣泛,且個性化特征較為明顯。為了確保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游戲化課程的學習,教師要根據課程主題及幼兒的興趣特點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游戲材料,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完成課程任務,從而在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四)加強聯合教研,注重幼小合作
幼兒園與小學的有效合作是保證幼小銜接工作順利完成的關鍵,在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同樣離不開幼兒園和小學的通力合作。幼兒園要結合園所實際,與小學進行結對合作,促進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進行聯合教研,共同設計指向幼兒能力發展的趣味游戲。幼兒園教師要深入了解當前小學階段對學生綜合能力、學習習慣、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要求,從而在游戲化課程設置上有所側重,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此外,幼兒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小學校園進行參觀,提前熟悉小學生活環境,感受不同的學習氛圍與生活節奏,并引導幼兒與低年級小學生共同開展游戲,讓他們合作完成相關的游戲任務。
結語
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從身心、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在幼兒園教育中,立足幼小銜接的相關要求建設相應的游戲化課程,對增強幼兒園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要提高對幼小銜接的認識,了解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和相關的教學手段。同時,幼兒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找準游戲化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幼小銜接的契合點,不斷調整、優化游戲化課程的內容及實施方法。此外,幼兒園教師要積極開展與小學教師的合作,進一步了解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做好調研,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化課程的價值和作用。
(作者單位:漳州市長泰區巖溪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