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晶
戶外美術活動是幼兒園室內美術活動的延伸,能夠讓幼兒在與自然接觸的過程中拓寬視野,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在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支持幼兒進行創意表達,讓幼兒在“尋‘真覓‘趣”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筆者發現,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并未關注幼兒的探究需求,指導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使得戶外美術活動的開展效果欠佳。為此,筆者圍繞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這一話題,分析了其意義,探討了具體的開展思路和策略,以期提供參考。
一、開展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意義
教師開發戶外環境,帶領幼兒在戶外進行美術學習,能夠刺激幼兒的感官,啟發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獲取美術創作靈感和素材,鍛煉其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能力。在走進自然、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將自己見到的美好事物、自己的感受加以記錄,并與教師和同伴分享。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學會初步感受并呈現生活中的美,體會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親近自然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喜歡觀察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鳥鳴、風聲、雨聲等好聽的聲音吸引。教師開展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指引幼兒在戶外環境中尋“真”覓“趣”,能夠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豐富其審美經驗,使其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開展思路
在開展戶外美術活動時,幼兒園教師可以按照“制訂環境創建方案—組織實踐—觀察與總結—反思”的順序推進,并不斷進行調整與優化,從幼兒視角出發進行戶外美術活動環境創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創作行為和表現,反思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開展效果,分析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并對戶外環境進行優化與改造。在反思階段,教師要收集幼兒的反饋信息,分析幼兒的繪畫作品,并與幼兒之前的繪畫作品進行對比,了解幼兒在戶外環境下的學習效果,為后續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開展策略
(一)選擇真實的自然環境,注重幼兒實踐體驗
美術創作的核心要義在于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賦予繪畫作品靈魂,使繪畫作品具有獨特性。教師要選擇真實的自然環境,并確保環境的安全性,為幼兒直接接觸自然創造機會,帶領幼兒進行美術創作。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公園郊游,指導幼兒進行戶外寫生,讓他們觀察游人和花草樹木,選取真實的自然景象進行繪畫。幼兒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下繪畫,可以關注到繪畫對象的細節,為繪畫作品注入靈魂。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人進行繪畫。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幼兒能夠創作出更加有趣的美術作品,而這往往是室內教學無法實現的。在開展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充滿美感、富有自然氣息的戶外環境,指導幼兒用眼睛觀察和發現美的事物,并用畫筆表現出對自然事物的認知,讓幼兒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
(二)運用自然材料,鼓勵幼兒自由創作
大自然中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均可作為幼兒藝術創作的素材。在戶外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收集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讓他們制作拼貼畫,或將自然物帶回幼兒園裝飾班級墻面。
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自然,筆者多次組織幼兒到公園中采風。在一次以“遇見春天”為主題的戶外美術活動中,筆者要求幼兒動手制作一幅拼貼畫。在筆者的帶領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在公園中開展活動,他們先共同構思了拼貼畫的主要內容,并收集了大量落葉、花瓣、蘆葦等。在完成取材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素材集中,共同進行拼貼畫的創作。
豐富的自然材料使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內容更加多元化,可以用于裝飾幼兒園的自然角、美術區。教師要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
(三)感受自然變化,豐富幼兒情感體驗
幼兒身處自然環境中時,能夠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生命的律動,這正是戶外學習的價值所在。在戶外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帶領幼兒感受自然的魅力,使其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季節和天氣變換,讓他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春季萬物復蘇、夏季枝葉繁茂、秋季果實累累、冬季白雪皚皚等景象,畫出陰、晴、雨、雪等天氣現象。雖然這些都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見的景象和現象,但經過觀察和創作,幼兒能感受到萬物變幻,深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對美的認知。
在開展戶外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用眼睛、雙手、鼻子等進行探索,對自然事物形成全面的認知與積極的情感。在此期間,教師不能一味要求幼兒進行繪畫,而要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對幼兒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好。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的創作氛圍,不對幼兒作過多要求,鼓勵幼兒展現自我,肯定幼兒的作品,使其在美術創作中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
(四)開展主題活動,提高幼兒認知
在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不同的繪畫主題,如“蝴蝶的秘密”“源源不斷的水”等,讓幼兒有機會接觸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泥土與水,并帶領他們進行深入探索,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顏色、形態等,與周圍事物建立聯系,以激發幼兒主動創作的興趣,使美術課堂更加生動,從而增強戶外美術活動的教學效果。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觀察自然,筆者以“探尋大自然的奧妙”為主題,讓幼兒觀察公園中的花草樹木在不同季節的顏色與形態。其間,幼兒也對不同的動物進行了觀察,并獲得了獨特的感受。如有幼兒發現,不同瓢蟲背后的斑點有明顯的不同,不同蝴蝶翅膀的花紋、顏色也是不同的。在幼兒有了上述發現之后,筆者對幼兒說:“根據大家剛剛在公園中的發現,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我們怎么才能夠把這些自然的美好留住呢?”有幼兒表示:“我們可以制作拼貼畫,或者用相機拍照片?!被诖?,筆者引導幼兒對同一類樹木、昆蟲等進行觀察,并通過繪畫的方式記錄其變化。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美好的體驗,也根據自己的發現與理解,將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記錄了下來。無論是動植物,還是石頭、雨雪,這些自然事物均鮮活地再現于幼兒的美術作品中,這反映出幼兒在戶外學習中的收獲,也體現了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的效果。
(五)打造園所戶外空間,尊重幼兒主體地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幫助幼兒在自然環境中真實地感知事物,循序漸進地積累感知經驗,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助力。為了更好地開展戶外美術活動,除了帶領幼兒郊游,教師還可以在園所內創設適宜幼兒活動的戶外環境,讓幼兒在園內便可感受到自然之美。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收集幼兒對戶外環境創設的建議和意見,并采納幼兒的建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尊重幼兒的審美,不能以成年人的審美視角創設戶外環境,而應根據幼兒的形象思維特征,將美術教學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將最真實的自然景象呈現給幼兒。
在具體創設幼兒園戶外環境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創設過程,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設有多種植物的花草園和耕種園等。這樣一來,幼兒園的動植物資源會更加豐富,幼兒通過親身參與環境創設,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后續戶外美術活動。
結語
通過開展幼兒園戶外美術活動,幼兒可以選擇自然界中的事物作為美術創作素材,也可以欣賞自然環境中美的事物,從而得到美的熏陶。教師要認識到開展戶外美術活動的重要性,提高活動組織效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自由探索,鍛煉他們感知美、發現美的能力,以增強美術活動的效果,保持幼兒身心健康。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