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薪淵
勞動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活動,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幼兒勞動能力和勞動情感的發展。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探討了基于勞動教育的幼兒良好習慣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一、開展生活技能教育,培養生活自理習慣
生活技能教育是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內容,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將生活技能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引導幼兒獨立完成盥洗、就餐、疊被子、打掃衛生等活動,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們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例如,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開展以下勞動教育活動。在幼兒入園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坐在換鞋凳子上,讓他們自己取出室內鞋子換上,并將自己的室外鞋子規整地放在指定位置。在晨練戶外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搬運器材,將器材擺放好,并讓幼兒在晨練結束后將器材放回原處。在就餐時,教師可以要求幼兒自己取餐,端穩餐盤,教導幼兒正確拿勺子、用筷子。在就餐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餐余垃圾分類放進不同的垃圾桶,將餐具放到指定位置,并收拾餐桌。在午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獨立脫衣物,帶領幼兒一同念“拉下小拉鏈,兩手開小門……”的脫衣服順口溜,讓幼兒按照順口溜中提到的脫衣步驟慢慢脫下衣服,并將衣服疊好放在自己的床鋪旁邊。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要耐心教授幼兒生活技能,鼓勵幼兒自我服務。
生活技能教育屬于自我服務勞動范疇,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意識與習慣,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形成勞動觀念。在生活技能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兒歌、順口溜、比賽等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完成相關勞動任務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日復一日的技能練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二、開展種植勞動教育,培養動手操作習慣
種植勞動教育是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引導幼兒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在種植勞動教育中,教師要教導幼兒正確的種植方法,讓幼兒嘗試種植植物,以增強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豐富幼兒的勞動體驗,使幼兒初步形成勞有所獲的意識。
例如,在種植勞動教育中,幼兒園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計不同的種植活動。具體來說,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指導他們種植草莓、牽牛花等易成活的植物,教授他們挖土、播種、施肥、澆水、除草等勞動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小班幼兒每天記錄植物成長情況,培養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他們一同種植玉米、豌豆、土豆等農作物。由于中班幼兒已經積累了種植花草的經驗,教師可以讓中班幼兒先討論種植方案,再動手操作,以培養幼兒的勞動思維。教師要讓幼兒記錄農作物生長的全過程,完成除草、施肥等勞動任務。待農作物成熟之后,教師可以將玉米、豌豆、土豆等采摘下來,送到食堂讓廚師做成美食,讓幼兒品嘗美食,體驗收獲的喜悅。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他們種植西瓜、番茄等水果,待西瓜成熟后,讓幼兒合作采摘和搬運西瓜。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搬運大西瓜需要使用哪些運載工具?”“怎樣做才能將一個個大西瓜安全、完整地運到班級里?”等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教授幼兒“敲西瓜、聽聲音”的技能,讓幼兒學會判斷西瓜是否成熟,鼓勵幼兒將這一技能應用到生活中。
種植勞動教育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習慣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確保種植任務難度與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力、行動力相匹配,避免因勞動任務難度過大而使幼兒產生畏難情緒。
三、開展烹飪勞動教育,培養珍惜食物習慣
教師可以設置“烹飪活動室”“小廚房”等活動區域,帶領幼兒制訂烹飪計劃,指導幼兒清洗蔬菜、切菜,讓幼兒初步了解蒸、炒、煮的烹飪技巧,并在勞動教育中滲透德育,引導幼兒養成珍惜食物的良好習慣。
例如,根據家長反映的幼兒在家不喜歡吃主食、浪費食物等問題,筆者設計了烹飪活動并制定了具體的活動目標,包括讓幼兒認識廚房中常用的設備、了解意面的制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廚房安全知識、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等。在烹飪活動正式開始前,筆者為幼兒準備了烹飪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包括面條、洋蔥、西紅柿、肉和調味料等。為激發幼兒參與烹飪活動的興趣,筆者向幼兒提問:“大家喜歡吃意面嗎?”幼兒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吃。”之后,筆者繼續提問:“如果讓大家自己制作意面,要準備哪些東西呢?”有的幼兒說,做意面需要面條和肉。還有的幼兒說,要有西紅柿、洋蔥、調味料。此時,筆者將提前準備的原材料擺放好,并問幼兒:“小朋友們,誰知道意面要怎么做?”幼兒回答不上來。接著,筆者向幼兒講解意面的制作流程,先將西紅柿、洋蔥、肉全部切碎,再煮面條,最后將所有材料放到鍋中加入調味料煮熟。在此過程中,筆者讓幼兒自主制作意面,并在制作完成后讓他們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幼兒品嘗意面時,筆者提醒幼兒要珍惜食物,將盤中食物吃完,不能浪費食物。
在烹飪勞動教育中,教師要尋找幼兒對美食的興趣點,精心設計烹飪勞動教育內容,引導幼兒養成珍惜食物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勞動技能的提升。
四、開展傳統手工勞動教育,培養熱愛學習習慣
在幼兒勞動教育課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傳統手工藝勞動活動,指導幼兒學習剪紙、編織、泥塑等傳統技藝,讓幼兒體會手工勞動的趣味。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傳統民間文化教育,讓幼兒學習更多傳統民間文化知識。
例如,筆者結合現有教育資源和當地民間文化特色,設計了四大教育主題。一是“快樂陶藝”主題,包括“美麗的彩陶”“小小陶藝工”“附近的陶藝展”等活動。筆者為幼兒提供了簡單的手工陶藝品制作工具,讓幼兒嘗試塑造器具形態,感受手工制作的快樂。二是“趣味剪紙”主題,包括“老鼠娶親”“色彩搭配剪紙”“有趣的對稱”“創意剪紙”等活動。“老鼠娶親”活動以欣賞傳統剪紙藝術為主,其他三項活動內容為教授幼兒基本的剪紙技法,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剪紙作品。三是“絲綢之路”主題,包括“走進博物館”“養蠶記”“創意印染”等活動。在“養蠶記”活動中,筆者引導幼兒親身體會養蠶的辛苦,學習養蠶相關知識,認識絲綢原材料的珍貴。四是“巧編樂織”主題,包括“編織品欣賞”“多樣的編織技藝”“趣味編織”等活動。筆者教授幼兒編織技巧,讓幼兒掌握基本編織方法,鼓勵幼兒自主編織具有創意的編織品。
手工藝課程是培養幼兒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的重要課程。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和安排與傳統民間文化相關的手工藝課程,讓幼兒掌握更多的傳統民間文化知識和手工技巧,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技藝,從而培養幼兒對傳統民間文化的熱愛之情,使其養成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五、開展職業勞動教育,培養尊重他人習慣
不同崗位的勞動內容有所不同,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體會不同崗位勞動者的辛勞,引導幼兒養成尊重和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筆者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中保潔阿姨每天的工作,了解保潔阿姨的勞動內容,讓他們幫助保潔阿姨打掃環境,包括清掃地面的垃圾、清理餐桌上的食物殘渣、整理各類玩具等。在幼兒辛苦“工作”后,筆者向幼兒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保潔阿姨一天的工作辛不辛苦?那我們以后應該怎樣做呢?”有幼兒提出,要珍惜保潔阿姨的勞動成果,不能隨意亂扔雜物。還有幼兒提出,要主動幫助保潔阿姨打掃衛生,不讓保潔阿姨那么累。筆者還帶領幼兒來到食堂,觀察廚師叔叔的工作,讓幼兒觀察廚師叔叔在制作美食之前清洗蔬菜的流程。之后,筆者開展“我是小廚師”角色扮演活動,向幼兒發放胡蘿卜、白菜、芹菜、西紅柿等蔬菜,讓幼兒按照廚師叔叔的洗菜過程進行操作,比一比誰洗得又快又干凈,并對表現優秀的幼兒給予表揚。
開展職業勞動教育是讓幼兒初步了解職業、學會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重要途徑。由于大班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動手操作技能,其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教師應盡量在大班的勞動教育課程中加入職業體驗活動,使大班幼兒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感受勞動者的辛苦。
六、開展節日主題勞動教育,培養助人為樂習慣
在設計幼兒勞動教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節日主題勞動比賽,引導全體幼兒參與,體會勞動的樂趣。在節日主題勞動比賽中,教師要多組織為他人服務的比賽活動,引導幼兒靈活應用勞動技能,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期間,教師可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針對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開展不同的勞動比賽,鼓勵全體幼兒參加勞動比賽。具體來說,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小鬼當家”勞動比賽,設計多個比賽項目,包括“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吃飯”“我會自己洗手”等,讓小班幼兒自主選擇參賽項目,并根據比賽結果評選出各個項目中的“勞動之星”;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開展“我是快樂小幫手”勞動比賽,要求每天的小值日生幫助教師整理玩具、疊杯子、擦桌子、分飯菜等,并評選出每周的“值日之星”;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家務小能手”勞動比賽,采取家園共育的方式,主動與家長溝通聯系,讓家長了解勞動比賽的內容,由家長幫助幼兒制訂做家務的計劃,并讓家長將幼兒做家務的視頻上傳到班級群,和家長一起評選出班級的“家務勞動之星”。
教師要以多樣化的勞動比賽為依托,讓幼兒在實踐中鍛煉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給自己帶來的榮譽感和喜悅感,形成“勞動最光榮”的勞動觀念。在開展比賽的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及時表揚表現優秀的幼兒。
結語
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明確課程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教師既要教會幼兒勞動技能,又要培養幼兒積極的勞動情感,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東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