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來,創新方法不斷在電力、熱力生產、石油天然氣、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國家重要戰略領域涌現,生產一線實際難題得到破解,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賽已成為中國弘揚創新精神、傳播創新方法、涵養創新文化、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
眾多行業專家擔任評委,他們見證了參賽者的創新成果,給予專業評估和指導,提供寶貴建議和支持。
這一盛會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注入動能。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也成為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的動力源泉。
孫建廣
河北工業大學教授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的關鍵在于創新方法的應用,而不僅僅是項目成果本身。隨著各省對大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間接提升了選手們的整體競賽水平。作為參與8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和擂臺賽的專家評審,我認為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兼具多樣性和包容性。與往年不同的是,2023年總決賽和擂臺賽參賽項目不再局限于某幾個行業,而是涉及了更多領域,特別是吸引了不少中小企業的參與。參賽人數的增加及中小企業的參與,打破了以往兩極分化的趨勢。同時,在名額分配機制方面,大賽組委會也積極平衡不同地區的參與度,有力促進了全國范圍內選手的廣泛參與和公平競爭。
選手們的參賽項目越來越“卷”,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作為評委,我們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在創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嚴格考核方面,評委不僅要評估選題的重要性和創新方法的有效性,還要考慮項目的技術專業性,同時兼顧創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經濟效益,考察成果的時效性。令人欣慰的是,這些足以證明創新方法的應用成效已經顯現。
大賽對于全方位考察選手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在大賽中突圍,首先,選手們需要找到有意義的選題,哪怕是針對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小問題;其次,是要在多種方法中找到創新的融合,強調實際應用的重要性;最后,是提升選手的舞臺表現力、表達能力、思維反應能力等。
張明勤
山東建筑大學機械工程學科首席教授
創新方法大賽起步階段的工作開展較為艱難,隨著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大家逐漸意識到創新方法的重要性,企業和選手們在學習應用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它的好處,從“要我學、要我用”轉變為“我要學、我要用”,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科技人員在解決行業難題上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參與積極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驅動,需要方法先行。我認為創新方法特別是TRIZ理論在企業和組織創新中的應用對中小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2023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中,中小企業參賽團隊數量明顯增加,中小企業組的表現也很精彩。參賽的種子選手也是掌握了創新方法的科技人才,更注重方法本身的重要性,他們不僅在自己的企業中解決科技難題,還能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發揮創新作用。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的重點在于評估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方法論思維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評價項目本身。創新方法不僅適用于技術和經濟領域,也適用于管理等非技術領域。通過大賽這個載體可以展示個人應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培養、選拔、儲備一批專精特新人才,創新方法大賽促進了人才的成長和創新方法的普及,未來還將拓展到各行各業。
張玉臣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一年比一年好。幾年前,參賽項目大多集中在較為傳統的生產線上,參賽選手也多是一線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近兩年,一些科技工作者將創新方法真正應用到了一些重要領域的基礎研究上,例如航空工業成飛、中車株洲所等企業,已運用創新方法解決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這是大賽近年來非常好的趨勢。未來,我相信隨著創新方法的深入發展,其將會在一些重要的新興產業中釋放潛能。
目前,隨著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的連續舉辦,創新方法的推廣正從政府導入逐步轉變為企業自主應用。一方面,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明確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戰略意義;另一方面,企業開始自覺開展創新工作,并有意識地尋找一些有效方法來指導創新工作,此時企業對引入創新方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例如上海東富龍,起初政府依托項目帶動企業參與創新方法,一段時間后,隨著企業對創新方法認識度不斷提升,逐步轉變為其自主開展相關培訓工作。
張文海
中國TRIZ研究會常務理事、創新方法研究會人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2023年是中國創新方法大賽舉辦的第8年,也是我第5次來擔任大賽評委。記得首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是在山東舉行,我擔任總決賽評委,當時參賽項目還較為“稚嫩”,選手們對于創新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并不得心應手。隨著賽制的深入發展,許多項目逐漸趨于成熟,特別是多次參加比賽的選手,他們在方法運用、能力展示等方面的水平快速上升,這使我感受到大賽帶給科技工作者較為明顯的變化。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參賽項目越來越多,品質也節節攀升。參賽項目也從最初的小發明、小創造,逐漸發展為具有顛覆性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令人可喜的是,項目覆蓋領域越來越豐富。
2023年累計有5700余個項目報名參賽,這是一個歷史性突破。這也從側面反映創新方法不僅可以直接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能力,還可以間接為企業帶來收益。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引領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到創新隊伍之中,讓更多人了解并應用創新工具,讓創新變成可復制的活動。
劉湘雯
阿里云市場部總裁
有創造力的年輕人不計其數,但如何讓他們的才能被發現,將他們的創新成果展示出來,需要一個恰當的方式。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就是這樣一個舞臺。這是我第一次作為大賽評委參與活動,翻看今年參加決賽的項目名單,我發現許多科技工作者通過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案例。
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科技工作者同臺競技,參賽者可以盡情享受比賽。這是一次難得的自我提升機會,從準備課題到完成成果,參賽者需要主動拓展知識儲備。同時,競賽不僅要考驗參賽者的專業知識,也考驗著他們的臨場發揮、反應能力、語言表達等諸多方面的素養。阿里云舉辦過許多競賽,對于企業來說,競賽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年輕人的開拓創新精神,可以創造出對企業及行業技術發展具有貢獻性的成果。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是一個綜合類大賽,涉及的行業很多,大賽從8月持續至今,經歷數月的時間,這既是一個競賽過程,也是一個科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