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中國化工學會已經走過百年歷程。該學會是在國外成立的,所以國際交流是其與生俱來的特色。 改革開放以后,化工學會也非常重視并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組織,包括加入世界化工聯合會、亞太化工聯盟等,同時學會的年會也邀請國外的專家參會,請他們來做報告、給講座。化工學會在國際化方面的工作有謀略、有熱情,而且行之有效。
中國化工學會和其他國家類似的學會相比,有一些區別。例如,印度的化工學會是一個學術組織,每年更換一次負責人,參與的人有機會做一屆主席;德國的化工協會不只是辦學術會議,還辦工業展覽,為各類工業成果提供展示機會。展會的收入也能夠為協會提供經費,形成良性循環。中國化工學會在這方面還不能比較自由地開展市場性的工作,所以學會的發展還有很多限制。希望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改革,中國化工學會可以在全球發揮更大的作用。就經費來說,中國化工學會目前一年的經費預算不到700萬元人民幣,美國化工協會接近6000萬美元,差距很大。中國化工學會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已經做了很多事情。
中國化工學會在國際化工作中,不僅僅是學術技術上的交流,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增進了國際友誼。學會可以與共同發展的伙伴處好關系,交更多的朋友。
2025年我們要承辦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對中國化工人來說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這是2001年我們參加在墨爾本舉辦的第6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時就有的想法,2003年開始準備,2009年正式提出申請。雖然理事長和秘書長都換了兩屆,但是化工學會始終秉承這個信念。有點像中國化工界的“申奧”。在最后決定承辦國家的時候,我恰好是亞太化工聯合會主席,主持了整個答辯投票過程。盡管過程有一點波折,中國化工學會最后很榮幸拿到了承辦權。我們能夠舉辦這樣的國際性的大會,也是整個世界對我們化工領域發展的認可。我也有幸參與了組委會的籌備工作。戴厚良理事長親自領導,成立了不同的工作小組,并下了“軍令狀”。我們對這次北京世界化工大會值得期待。
過去10年,中國在化工研發領域,不論是數量和質量,都開始趕上美國,甚至有些領域超過美國。中國的化工人艱苦奮斗數十年,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我感到非常欣慰,并充滿敬佩。中國人在化工領域對世界的貢獻,現在居世界第二位。我也有信心,在化工學會第二個百年里,我們對世界的貢獻應該很快就是第一位!
責編/曉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