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富萬 劉再平
摘要:在討論數學關鍵能力的提出與內涵的基礎上,結合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相關試題,詳細分析了高考對數學關鍵能力的考查情況,并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關鍵能力;高考數學;考查研究;教學建議
基金項目: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建模實踐研究(SGH22Y1040);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數學研究、展望與教學建議(SGH23Y1834).
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養,關鍵能力是學生適應時代要求和支撐自己終身發展的前提,也是培養核心價值、發展學科素養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基礎,更是國家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在發展人的智力、培養人的關鍵能力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數學關鍵能力的內涵是什么?高考如何考查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本文結合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有關試題的特征,探究高考對數學關鍵能力的考查情況,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教學建議,期望能給教師教學帶來一些啟發.
一、數學關鍵能力的提出與內涵
隨著《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的相繼頒布與制訂,高考數學逐步構建了以素養為導向、服務選才、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的考評體系,提出關鍵能力是高考重要的考查目標,也是測試、評價的核心指標和因素.
數學關鍵能力是指即將進入更高層次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與數學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時,能有效地提出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體系》中闡述了適合高考評價規律的三個方面的關鍵能力群:以認識世界為核心的知識獲取能力群,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實踐操作能力群,涵蓋了各種關鍵思維能力的思維認知能力群.
以關鍵能力為重的高考數學評價體系,可以緩解學生對數學知識死記硬背的問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減少學生大量的機械刷題,消除當下盛行的題海戰術,著重提升學生的思辨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從而為一線數學教學樹立正確的導向.
能力的范疇比較寬泛,中國高考在貫徹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理念、借鑒國外能力考查的經驗和國內高中教育的實際情況條件下,重點選取了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應用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考查.然而,在高考數學中,綜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主要選取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五種數學關鍵能力進行重點考查,前四項具有明顯的數學學科特征,是高中生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第五項創新能力符合高考服務選才的要求,體現了國家教育發展的意志.
二、高考數學全國乙卷的特征
2022年高考結束后,師生普遍認為數學試題難度較大,然而從整體上來說,全國乙卷試題穩中有變、穩中求新,注重對數學關鍵能力的考查.通過對比2021年和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的考點和試題設置情況,得到以下結論.
(1)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理科相同試題由2021年的8道(共計47分)增加到13道(共計91分),并且有兩道試題背景相同的姊妹題.
(2)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理科試題基本都立足于高中數學主干知識進行命制,僅理科生學習的微積分、排列組合等知識少有涉及,即將淡出新教材的三視圖、框圖、線性規劃等知識正處于由全考到選擇性考查的過渡階段.
(3)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命制了結構不良的開放性試題,試題順序變化較大,試題的表述簡潔,試題情境與數學本質的融合度更高,文、理科試題的難度都在增加.總體來說,理科卷的難度仍然大于文科卷,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綜上所述,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正在向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靠攏,高考數學改革已經進入收尾的關鍵階段.
通過對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考查的數學關鍵能力進行統計,得到以下結論.
(1)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理科試題對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所考查,并且在考查力度上,文、理科呈現相似的趨勢.
(2)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理科試題對各種關鍵能力的考查不夠均衡.具體來說,對運算求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最大,對創新能力的考查次之,對空間想象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的考查力度較弱.
(3)2022年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理科試題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呈現綜合性,即某道試題不只考查一種關鍵能力,而是綜合考查了多種數學關鍵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服務選才,高考數學對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強,然而對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力度過大,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大量運算不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發揮,建議適當“少算多想”.另外,建議高考數學加強對應用實踐能力的考查,探索適合學生和國情的應用實踐能力考查范式,發揮高考在數學建模等方面的積極導向作用.
三、試題關鍵能力考查分析
1.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按照數學本身的規律,理性地認識數學問題,不受其他無關因素的干擾,以概念、判斷、推理的方式展開邏輯思考,從而得出表征清晰、邏輯嚴密的數學結論的能力.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表現有:能對問題或資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能用演繹、歸納和類比進行推理,能準確、清晰、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數學是理性精神與實踐結合的產物,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更是人們形成理性精神的保障.高考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利用數學圖形和數據處理問題、設置日常生活情境、開發多項選擇題、增加開放型試題、提高對語言表達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運算求解能力
運算求解能力是指在數學問題解決中起到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種調節必須先明確運算方向、運算的操作程序和運算結果.運算求解能力主要表現為:對運算對象的理解,對運算法則的掌握,對運算思路與方向的探究,準確求解運算結果.運算是數學最典型的特征.
例2(全國乙卷·文/理19)某地經過多年的環境治理,已將荒山改造成了綠水青山.為估計一林區某種樹木的總材積量,隨機選取了10棵這種樹木,測量每棵樹的根部橫截面積(單位:m2)和材積量(單位:m3),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
(1)估計該林區這種樹木平均一棵的根部橫截面積與平均一棵的材積量;
(2)求該林區這種樹木的根部橫截面積與材積量的樣本相關系數(精確到0.01);
關鍵能力考查分析:此題以我國多年的環境治理工程植樹造林為真實情境進行命制,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了估計一林區某種樹木的總材積量,層層遞進地設置了求平均數、相關系數和總材積量三個小問題.相關系數的求解無疑是運算的難點,試題所給的參考數據適用于相關系數的另外一個公式,因此學生在運算求
在高中階段,要引導學生意識到數學運算屬于演繹推理,是正確解決數學問題的保障和發展其他數學素養的前提.數學運算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品質和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高考考查數學運算求解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利用統計應用問題和統計圖表問題等直接考查數學運算能力,設置具體情境間接考查數學運算能力,將運算與圓錐曲線、導數等融合綜合考查數學運算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有關問題轉化為運算問題,明確運算對象、合理選用運算法則、優化運算思路,切實培養學生的運算求解能力.
3.空間想象能力
空間想象能力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空間幾何體進行觀察、分析、認知的抽象思維能力,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能根據空間幾何體或表述幾何體的語言、符號在大腦中展現出相應的空間幾何圖形,并能正確想象其直觀圖;能根據直觀圖,在大腦中展現出直觀圖表達的幾何體及其組成部分的形狀、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能對大腦中已有的空間幾何體進行分解、組合,產生新的空間幾何體,并正確分析其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
例3(全國乙卷·文18)如圖1,四面體ABCD中,AD⊥CD,AD=CD,∠ADB=∠BDC,E為AC的中點.
(1)證明:平面BED⊥平面ACD;
(2)設AB=BD=2,∠ACB=60°,點F在BD上,當△AFC的面積最小時,求三棱錐F-ABC的體積.
關鍵能力考查分析:此題以三棱錐為背景,要求學生探究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并通過分析△AFC面積的最小值,計算具體三棱錐的體積.解答時,不僅需要學生結合題意對空間四面體進行形狀觀察,數量分析,抽象線與線、線與面和面與面的位置關系,而且需要將試題中的四面體在大腦中進行分解、組合,分析△AFC面積取最小值時點F的位置和有關數量關系.此題在考查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力度更大.
高考考查空間想象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利用立體幾何證明與求解問題,直接考查空間想象能力;設置實際情境或古代國內外著名建筑等數學文化背景,間接考查空間想象能力;挖掘某些代數問題的幾何背景,數形結合地將代數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綜合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初中二維平面自然過渡到三維空間,意識到空間想象能力是溝通數與形的媒介,強化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認識,引導學生從周圍的實物模型出發,養成良好的畫圖習慣和識圖、理解、表達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應用實踐能力
應用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生成、生長和發展的全過程,并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數學對應用實踐能力的考查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表征分析階段,提煉數量關系階段,模型化階段.其中,模型化階段是數學應用能力考查的高級階段,對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
例4(全國乙卷·理10)某棋手與甲、乙、丙三位棋手各比賽一盤,各盤比賽結果相互獨立.已知該棋手與甲、乙、丙比賽獲勝的概率分別為p1,p2,p3,且p3>p2>p1>0.記該棋手連勝兩盤的概率為p,則().
(A)p與該棋手和甲、乙、丙的比賽次序無關
(B)該棋手在第二盤與甲比賽,p最大
(C)該棋手在第二盤與乙比賽,p最大
(D)該棋手在第二盤與丙比賽,p最大
關鍵能力考查分析:此題以某棋手與三名棋手下棋比賽為背景,通過分析比賽規則,構建連勝兩盤的實際模型,運用獨立事件、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等知識,推導該棋手連勝兩盤的概率p的表達式,并且通過作差比較獲得不同條件下概率p的最大值.顯然,此題考查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
高考考查數學應用實踐能力的主要措施有:綜合考查數學思維,注重對數學表達的考查,突出試題情境的真實化,試題形式與位置的動態化.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既要重視從實際問題中提取數學概念與原理,又要關注運用數學概念與原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樹立正確的數學觀,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和應用價值,拉近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同時突出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價值.
5.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指在數學實踐研究活動中,不斷提供具有原創價值、學術價值、發展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的能力.高考數學對創新能力考查的主要特點有:一是相對的新穎性,即考查的對象不是學生沒見過的,而是學生不熟悉的,對學生來說相對新穎;二是注重思維過程,即不全注重問題結果,而是鼓勵學生在思路的選擇與優化上有所創新;三是關注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以不變應萬變.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為了更好地服務選才,高考數學試題越來越關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
關鍵能力考查分析:此題考查了函數的對稱性(對稱軸、對稱中心)、周期性等重要性質,涉及數形結合思想,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難度較大.究其原因是命題人創新性地命制了兩個函數,學生需要從兩個函數的交會關系中深入探究隱藏較深的函數性質,學生對此并不熟悉,體現了高考數學的公平性、綜合性和選拔性,有效考查了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高考考查數學創新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加強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創新新穎情境,創新試題呈現方式;設置開放性的參考答案,建立多元綜合的評價標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營造思考與探究氛圍濃厚的數學學習環境.加強對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對高考的急切要求,也是高考數學作為選拔性考試的重要體現.
四、教學建議
數學關鍵能力是高考數學測評的核心指標和因素.那么,教學中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數學關鍵能力的工具
教學中,在導入環節和試題命制情境的挖掘方面,要善于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和新穎、真實的生活情境或科學情境恰當地融合起來,突出數學的趣味性、靈活性和實用性.在學生揭開情境層層面紗的思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發揮數學在育人心智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以外顯知識為主、內隱知識為輔,培養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
數學知識主要包括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外顯知識是靜態的,主要指以文字、語言、符號、圖形、圖標等在教材或媒體上顯示的知識,而內隱知識是被顯性知識所包含的知識內核,主要涉及知識的文化元素、過程元素、邏輯元素、背景元素和外顯知識的拓展等.在數學關鍵能力的形成過程中,外顯知識起著主要作用,內隱知識起著輔助作用,但內隱知識是培養學生數學關鍵能力不可或缺的資源,兩者要有機結合.
3.深度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關鍵能力的核心手段
開展數學深度教學時,教師要在數學思維層面下功夫,即當學生出現困惑時,教師要恰當地參與,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反復、深入的思考,深度教學離不開合作探究學習,但也少不了獨立思考,應該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以構成合作探究學習的核心要素和內在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邏輯推理和創新能力等.當然,數學教學不必為了探究而探究,要避免表面的熱鬧掩蓋學生認知的膚淺和思維貧乏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任子朝,趙軒,郭學恒.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關鍵能力考查[J].數學通報,2020,59(8):15-20,24.
[4]喻平.數學關鍵能力測驗試題編制:理論與方法[J].數學通報,2019,58(12):1-7.
[5]任子朝,趙軒.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12):27-32.
[6]劉再平,羅新兵.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數學測評研究:以2019年全國卷Ⅱ高考數學試題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上),2020(6):1-6.
[7]任子朝,趙軒.高考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測評研究[J].中國考試,2019(6):32-36.
[8]陳昂,任子朝.數學高考中實踐應用能力考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3):15-18.
[9]任子朝,陳昂,單旭峰.高考加強創新能力考查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29-32.
[10]喻平.核心素養指向的數學教學目標設計[J].數學通報,2021,60(11):1-5,13.
[11]李祎.別被理念綁架教學[J].數學通報,2019,58(2):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