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我國救護車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并在2022年達到高點。2023年,市場在高基數的影響下有一定回落,但仍存在增長的機遇,相比東部區域特別是大中城市的救護車保有量,中西部地區以及其他低線城市區域的救護車保有量還較低。由此,基于市場經濟形勢判斷,對救護車的市場走勢及結構展開分析,并結合政策、技術驅動對救護車市場的發展空間提出預判。
關鍵詞:救護車;量化分析;市場預測
中圖分類號:U461 收稿日期:2023-09-2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10.002
1 2023年8月宏觀環境
2023年8月,供需兩端持續邊際修復,但經濟仍呈弱勢運行。
從需求層面來看,8月消費端,消費企穩回升,近期促消費政策力度明顯加大,重點促進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帶動相關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加快;投資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但邊際放緩,房地產投資仍是主要拖累,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維持上行趨勢;貿易端,內需恢復趨勢下進口降幅收窄;低基數效應之下,8月出口同比降幅收窄,但外需壓力仍在。
從供給層面來看,在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月較快0.8個百分點;伴隨政策面釋放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市場信心得到修復,企業補庫存意愿提升,市場需求總體改善;同時,8月出口降幅收窄、極端天氣影響減弱等,有利于工業生產活動的增加。
針對物價表現,在8月,CPI同比0.1%,前值-0.3%,由負轉正。高基數拖累減弱、肉類等食品價格超季節性反彈、非食品價格保持上漲等推動CPI同比漲幅轉正。PPI同比-3.0%,前值-4.4%,降幅收窄。主因翹尾較7月收窄1.3個百分點,企業端、居民端內生影響因素改善不大。
對物流市場來說,在8月,得益于需求持續釋放,公路運輸市場供需持續改善,運價指數總體穩定并略有趨升,但當前公路運價仍處于較低位。
2 救護車市場概況
當前我國救護車主要為輕型客車(含整車及改裝類),極少部分為交叉型乘用車。救護車屬于作業車中醫用車的一類,除救護車以外,醫用車還包括少量特定功能的車型[1],如防疫車、手術車、醫療廢物轉運車、疫苗冷鏈車等。2023年前8月,我國醫用車銷售7 989輛,同比下滑30.9%;救護車市場銷量6 875輛,同比下滑28.6%,占醫用車比重達到86.1%,較2022年提升1.2個百分點,較2021年提升10.0個百分點。救護車市場的下滑主要由于疫情期間,大量救護車承擔轉運或緊急護理的需求,推動市場擴大,在2022年銷量達到高點,在高基數的作用下市場出現負增長。
3 救護車細分維度銷量分析
3.1 救護車分企業的市場概況
2023年前8月,救護車市場中共有80余家企業完成銷售。救護車整體市場集中度較高,份額超5%的企業僅有5家左右,但較往年有所下滑,2023年前8月份額超5%的企業市場共占市場43.4%的比重,而2021、2022年全年市場該份額分別為49.6%、47.6%。同時,救護車頭部企業格局也有一定變化,青島索爾、湖北聚力首次躋身TOP5,而宇通客車、湖北五環、盛健專用車市場份額下滑,跌出TOP5名單,如表1所示。
3.2 救護車分區域市場概況
如圖2、圖3所示,2023年1-8月,救護車在多個省份銷量下滑。其中,湖北、湖南等專用車產業較為聚集的區域,市場仍保持較快增長;此外在西北、西南地區,如西藏、內蒙古、寧夏、重慶、貴州及云南等地區,銷量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早期由于經濟落后,醫療事業發展也極不完善,救護車市場規模較小。近年來受益于經濟的發展、醫療技術的更新提升以及人民的需要,救護車規模快速補充起來,尤其是西部地區。受益于《關于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指導意見》等相關國家政策,我國院前急救能力需要大幅度提升,產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而西部地區由于醫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救護車依然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如圖4所示,從城市級別來看,2023年1-8月各個級別城市救護車銷量均下滑,其中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市場下滑較大,而五線城市同比下滑較小,降幅9.8%。從份額來看,2023年1-8月,救護車在四線、五線城市份額增長,分別為2.4、4.3個百分點。2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該政策出臺有利于提升我國鄉鎮地區救護車保有量,促進我國低線城市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預計未來在低線城市的救護車需求仍會得到進一步激發,未來救護車市場將恢復增長態勢。
4 結語
當前社會對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20年以來,多項政策發布促進急救事業發展,推動救護車需求補充。在《關于印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簡稱《通知》)中提到,我國救護車配置標準需快速提升,以地級市為單位,按照每3萬人口配置1輛救護車,以縣域為單位,根據縣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數,按照每3萬人口1輛的標準配備救護車。也就是說,每個縣救護車實際配置標準的每萬人配置1輛。《通知》還指出,根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需求合理配置救護車類型,其中至少40%為負壓救護車。救護車保有量還將進一步提升,救護車搭載的老舊醫療設備需要進一步升級。另外,隨著當前技術發展,同時為了提升應急服務質量,路線優化等智能網聯設備也將大規模應用于救護車上[2],為救護車市場帶來一部分置換需求。
參考文獻:
[1]于野.基于院前急救摸底調查探索我國急救車輛配置情況[D].海口:海南醫學院,2019.
[2] 孫亞群,章鵬飛,王璐,等.“一鍵護航”救護車快速通行數智系統建設與應用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22,42(6):545-549.
作者簡介:
孟慶思,男,1989年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商用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