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覆蓋,構建具有高校特色的“三全育人”路徑是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得以提升的關鍵點,而輔導員職能推進程度則具體影響教育質量工程的實施效果,因此,深化高校輔導員職能路徑設計方法在人才培養上具備導向性特征。在探究“三全育人”高校輔導員職能過程中,應當在理念上強化職能特性、制度上健全評價機制、設計上遵循育人原則,達到“三全育人”在高?;鶎影l展的最優解。
關鍵詞:高校;“三全育人”;路徑設計;輔導員
“三全育人”作為黨中央提出的關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思想新架構,是全面有效地拓展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下的精神需求[1]。2018年6月21日,由教育部發起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教育工作會議充分指明了高?;鶎佑斯ぷ鞣结榌2]。其中,高校輔導員作為覆蓋多科學及多階段育人的職能崗位[3],厘清“三全育人”這一核心在職能路徑的具象化應用,深挖學生主體動態發展進程,力求實現“職能―機制―原則”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設計[4]。職能路徑設計的深化有助于聚焦高校教育發展難點[5],達到優化輔導員職能到位、提升學生個體意識聚攏及弱化育人地域實效差異。本文結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基于“三全育人”意識形態在基層輔導員中的轉化、職能和應用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三全育人”在高校輔導員職能路徑應用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黨中央提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基于“三全育人”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這表明高校輔導員在扮演管理者的同時,要尋求育人模式的最優路徑,構建職能與目標“點對點”交叉傳輸及自身與學生“點對面”多層次導向。
深化“三全育人”是當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培養具備肩負時代使命的時代棟梁,是教育的關鍵核心所在。而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始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聚焦點,是大學教育的根本,與國家需求高度吻合。高校“三全育人”中,“立德”要求以德為先,“樹人”要求將全方位培養人才作為核心要務,這兩個階段與高校輔導員職能緊密相關,且其開展工作的方式將顯著影響人才培養效果。因此,深化“三全育人”大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職能路徑,既是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總結,也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由之路。
歷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將推進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列為重要指導方針不斷深化,在此基礎上國內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在近幾年呈現迅猛發展趨勢。但高校輔導員在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職能規劃與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不緊密
現今高校存在部分管理干部及輔導員育人責任意識薄弱,對自己職能認知不夠正確,秉持傳統過時的教育理念,提出育人工作是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和任課教師完成最低限度工作的職責,對學生群體做不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及因人而異,這均造成高校教師對育人的主體責任沒有形成有效認知,沒能完全發揮自身職能應有作用。
(二) 職能方向與立德樹人宗旨相悖
部分高校輔導員在育人塑造過程中聚焦傳授職能范圍內學生必需的應用知識、刻板理論以及與教師對接的培訓,存在重效果輕方式的育人現象,忽視了對學生做人品格的引導,缺少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的教育,對工作成績與效率的重視會弱化對學生內心成長。這導致了育人工作的高質量答卷難題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癥結所在。
(三) 職能設計與學生成長規律不同步
大學生本科階段對于外界認知接受信息能力強,認知及辨別能力有限,需要輔導員及教師對其自身塑造提供全程關注和引導;碩士研究生階段實現應用到研究的初步轉變,此時需加強對學術品德、團隊合作及內心壓力疏導等工作;博士研究生階段已形成較穩定價值觀,對于自身能力和品格有了清晰認知,著重協助疏導由學校到社會身份轉變帶來的心理問題。因此,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全程追蹤、定向關注及優化職能分配。
“三全育人”要求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為一個系統交互的科學模式實現新時代學子的良好塑造。本文以同濟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某專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大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在思想政治學習、學業、生活及就業四個方面的動態變化,基于輔導員職能路徑的優化形式,力求掌握高校輔導員職能強化對育人工作的正向影響。
(一) 調研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本文調研數據源自同濟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某專業在讀學生,針對學生2021-2022學年的思想情況、學習生活、科研狀態、身心健康等方面進行了動態調研。問卷研究主體涵蓋我院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調研樣本為2645份,其中本科生1621人(占本科生總人數的97.2%);碩士研究生673人(占碩士生總人數的98.7%);博士生研究生351人(占博士生總人數的97.8%),可以認為數據樣本具備較好的代表性。
(二) 高校學子思想政治情況
高校大學生是黨組織發展優秀黨員的重點群體,也是我黨時刻保持充沛活力重要因素。樣本中本科生群體有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48人,占比1.75%;發展對象為44人,占比2.75%;碩士研究生群體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為174人,占比25.86%;博士研究生群體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為180人,占比51.28%。如圖1所示,本科群體以入黨積極分子為主,顯示了對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主觀意愿;碩士群體中共黨員占比高于積極分子及發展對象表明經過本科階段教育及發展,已有較多學生作為黨員服務或引導其他學生加入黨中央;博士群體黨員占比超過半數,意味著伴隨學歷的提升,對學生育人工作的開展呈現正向影響,此外,發展對象的減少也表明需加強對博士階段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

對于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知識方面,數據表明各層次同學均會主動關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部分同學會在平時自覺進行學習。自主學習學生分別包括本科生520人(占比32.48%)、碩士生258人(占比45.77%)及博士生172人(占比49%),具體數據見圖2。對于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態度在三個群體之間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異性。相似之處在于,大多數同學的態度集中在“平時自覺學習”和“偶爾主動學習”兩個觀點中。而差異性體現在,本科生和碩士生中后者態度的較多,而博士生中持前者態度的較多,這與博士生群體中共黨員占比相關較高。在此環境中,輔導員職能導向仍需持續加強對本科生思想政治引導,提升對碩士生缺乏思想政治覺悟群體的關注與教育工作。

基于上述問題,切實優化輔導員隊伍組織開展系列思想政治宣傳及紅色文化教育,實現學生對于黨史教育和自身愛國情懷得到有效提升。如圖3所示,前期調研結果表明本科生和博士生對思想政治項目的需求分布趨勢較為相似,以“非常需要”占大多數,碩士生對思想政治項目的需求以“一般需要”為主,分布特性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院學子對于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重視的提升,但在碩士生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關注上需要著重關注,特別是發展對象及共青團員與黨緊密連接。

(三) 輔導員育人工作開展下高校大學生學業情況
在完成必要課程的基礎上,競賽方面有131位本科生參與科創競賽。其中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和華數杯數學建模比賽作為非課時階段本科生的重要科創賽事,部分同學積極參與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通過分析大學生學習心理動態變化,將影響學習多類別因素進行進一步細化,有助于厘清育人工作中阻礙學業提升的關鍵原因。其中,受到外部干擾及缺乏學習興趣是干擾良好學習狀態的主因。而輔導員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引領學生發掘學習樂趣、領悟學習責任、克服學習困難及排除外界干擾,通過“三全育人”中樹德這一根本在學生內心中將學習與國家需要、民族復興緊密結合,喚醒當代高校學子的學習熱情。
而對于研究生而言,學業氛圍多處于科研工作與學習交叉前行過程,研究表明大部分研究生處于按照研究計劃有序推進過程,對于既定目標及困難具備較好的認知及抗壓能力。但仍有個別研究生表示對于當前學業研究處于瓶頸或迷茫狀態,需要導師或輔導員的幫助。不同于本科大學生影響因素,研究生群體給出對自己科研狀態作用最為顯著的是身體健康狀況。這表明輔導員在督促學生學業時,應對本科生注重學習興趣及熱情培養;對于研究生應積極開展運動形式以改善研究生身體亞健康狀態。
(四) 輔導員育人工作開展下高校學子生活情況
研究數據表明現今樣本中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暑假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分別為7.9小時、7.7小時和7.64小時。對比可知,研究生平均睡眠時間短于本科生,但仍基本滿足身體健康的需求。在對熬夜原因的調查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呈現出較大差異。本科生的熬夜活動主要為娛樂活動和手機沖浪,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則是學習科研為主。生活結構的不合理將會顯著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本研群體中分別有超過八成的同學表示自己目前處于健康狀態。在樣本學期內,絕大部分同學的情緒處于平穩狀態,但仍有占比為8.85%的本科生、10.55%的碩士生和9.97%的博士生呈現焦慮狀態,這部分學生需要輔導員予以充分關注并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五) 輔導員職能發展的優化
首先,高校輔導員應明確基層黨政干部隊伍的主體責任,明確學校黨委工作部署和決策機制,響應和完善學校及學院黨委領導下的學生負責到位,推動輔導員隊伍自覺擔負起育人育才的主體責任;其次,應發揮思政教師引領作用,讓思政教育生動形象的融入學生生活,將品德樹立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彰顯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融入高校土壤中。通過對測試樣本的分析與總結,電信學院輔導員隊伍充分調控職能路徑與學生需求同一,發揮黨員及干部等先進群體的帶頭作用,拓展了學生組織參與育人途徑。此外,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提高了學生育人成效。
在高校輔導員職能路徑規劃中,如何有效厘清學生群體差異性需求,進行對應育人方式優化是實現“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最重要的因素。從樣本調研結果而言,高校輔導員最需要提升的是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領悟時代育人宗旨,創新育人路徑和方法,優化豐富育人內容,充分掌握育人內在規律。本文總結高校輔導員職能路徑設計方法,作為提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有益探索,具備一定的可借鑒性。
參考文獻:
[1] 楊曉慧.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 2018, (18): 4-8.
[2]習近平.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12-01(002).
[3] 彭慶紅. 高校輔導員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J]. 高校輔導員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6, (03): 90-94.
[4] 王艷平. 高?!叭恕钡奶卣骷捌鋵嵤┞窂絒J]. 思想理論教育. 2019, (09): 103-106.
[5] 陳軍弟, 徐 堅. 新時代高校本科教育“三全育人”多維一體模式構建探索與實踐[J]. 教育觀察. 2019, 8(31): 123-125.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