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學校教學活動在具體開展中能夠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真正幫助學生成才和發展,高職學校教學也不例外。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的時代背景下,學生職責素養的發展必須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水平,為高職學生日后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可以在學校教育中逐步提升個人競爭力,真正得到更好的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是要看到英語的實用性特征,不但要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優化,加深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理解,也要增強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在職業素養提升上得到均衡性發展,以此將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優化。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職業素養;提升路徑;綜合研究
現階段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理念的不斷滲透,對高職學校的課程教學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職院校和普通高中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通過課程的展開和實施加強對學生的技能訓練,從而真正為現代化建設培養所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在平時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從高職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不斷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進行變革和優化,確保整個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真正加強對學生英語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其可以靈活運用英語知識進行口語表達等。除此之外,職業素養的培養也強調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指導,實際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也要通過適當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英語思維,從而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有機統一,提升個人競爭力,為日后就業等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路徑,得以全面進步和發展。本文研究將主要圍繞高職學生英語課堂教學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展開,通過具體分析探討職業素養培養的實施策略,以此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可行性建議。
現階段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如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在這一背景下,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和訓練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多元化培訓。特別是對于高職學校而言,它們在具體的教學展開中,主要是為了向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當人工智能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未來學校的發展肯定也會面對巨大的變革,而這些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到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培養學生的素質為核心目標,從而推動學生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其次也要展現出一定的開放性特征,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時候,除了課堂學習之外,利用手機等設備,在互聯網的支撐下也能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不同的場所參與實時性學習,加強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實現獲取信息的多元化。除此之外,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具體展開中,也要堅持實踐性。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不但要求他們利用教材等獲得發展必需的理論知識,也要指導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更加靈活和嫻熟的運用,通過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安排學生深入企業參與日常技能的訓練,從而真正獲得發展所需要的技能。
最后,綜合化和產品化也是學校教學變革后所展現的主要特征,整個知識的構建將逐漸從分科走向綜合,不同學科的融合將更加明顯。學校在參與學生培養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等顯性知識的多元化訓練,也要圍繞學生的思維等隱性知識進行邏輯訓練,使學生實現全面提升[1]。
在致力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道路上,許多學校紛紛推行素質教育,然而這一進程中卻存在諸多誤解。
首先,許多教育工作者容易將素質教育與藝術教育劃等號。他們將美術、繪畫等課程的引入視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典范。然而,這種狹隘的理解顯得過于片面。盡管藝術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環,但繪畫等藝術表達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無法代表其全部內涵。
其次,另一個誤解在于將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為追求學生的快樂。有些人將素質教育僅僅看作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壓力,以保障其身心健康。然而,這種理解也屬于對素質教育的狹隘解讀。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放任學生,而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合理設置學習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他們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以培養其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此外,還有人容易將素質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雖然道德教育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學生的素質涵蓋了更廣泛的范疇。最后,值得強調的是,推行素質教育并不代表要徹底廢除考試制度。考試作為一種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然而,我們需要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使其真正發揮評測的價值,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發展空間。所以,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和實踐需要避免以上誤解,確保其能夠充分發揮教育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機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具備職業素養的新一代人才[2]。
職業素養是指學生在職業發展中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它不僅僅關乎學生的職業發展,更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和社會參與能力。
首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需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學生應掌握與所選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同時,他們還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跨學科的綜合能力,能夠不斷學習和適應不同職業環境的需求。此外,學生還應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包括實習經驗、項目實踐和技術操作能力,以提高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和競爭力。
其次,職業素養也包括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學生應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包括責任心、自我激勵、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等,他們應具備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意識,遵守職業規范和道德準則,具備誠信、責任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還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和追求,堅持不懈地追求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
最后,職業素養的提高也需要學校與社會的緊密結合。學校應與行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提供實踐機會和職業導向的培訓課程,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職業環境和工作場景。同時,學校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規劃,為他們提供職業咨詢和指導,幫助他們明確職業目標并制定實施路徑。所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之一。通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塑造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學校與社會的緊密結合,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使他們能夠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并為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3]。
(一)轉變教育理念,齊抓共管促改變
傳統教育在實施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們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不斷研究教學方法,致力于通過教學設計的優化來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然而,在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理念的轉變,這才是真正推動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關鍵。
首先,必須著力于重建學生的理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理想信念。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高職學校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們可以為學生樹立自覺意識奠定堅實基礎。第一堂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它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的契機。教師們可以通過生動的教學案例、啟發式問題等手段,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教師們還應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激發他們的志向與雄心。鼓勵學生明確發展的遠大志向,并使他們認識到實現長期目標需要短期目標作為支撐,從而制定更加精細的發展計劃。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設定小組任務等方式,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建議。
最后,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應適時為學生梳理思路,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信念上的支持。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表揚他們的優點與進步,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其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英語。因此,轉變教育理念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校應提供具有發展潛力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支持,為學生的理念轉變提供保障;教師們要具有敏銳的教育嗅覺,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們也要積極參與,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實現自身的全面成長。通過共同的努力,轉變教育理念,齊抓共管,將會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職業發展帶來積極的改變,實現教育的雙贏局面。這不僅是一場關乎教育的革新,更是一次有益于社會進步的積極嘗試[4]。
(二)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首先,建立討論組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與同學們深入交流的良好環境和條件,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為大家共同進步提供動力。其次,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們應當不斷嘗試創新和優化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可以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布置一些探究性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相關語法知識進行小組討論,實現頭腦風暴,從而促進共同進步和發展。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可以讓每位學生的優勢得到更好地發揮,同時也能夠從彼此之中學到更多,促使大家共同成長。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增強個人的英語學習能力,也方便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為學生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自學能力也是一個終身受益的技能,將伴隨學生一生,為他們的持續成長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由此可見,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有助于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也將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融入提供有力支持。這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舉措,也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助力。隨著教育的不斷創新,我們有信心培養出更多具備自學能力的優秀人才,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三)轉變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課程教學評價在保障課堂教學質量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高職英語課程評價的考核內容仍然過于偏重于語法和詞匯,這種應試教育的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構建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引入多方評價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習中的缺陷和不足。評價在教育中具有引導作用,它不僅僅是一種反饋,更是一種促進學生成長的手段。然而,傳統的評價模式往往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潛力。以高職英語課堂為例,過度強調語法和詞匯的考核,容易讓學生將學習焦點局限于表面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與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相背離,迫切需要改革評價體系。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使評價不再只是教師的單方面意見,也包括了學生、同伴以及自我評價的聲音。
通過引入多方評價主體,我們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從而更準確地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此外,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評價中不僅可以認識到自身的成績,也會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這種自我認知和自我改進的過程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所以,轉變考核評價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的提升和訓練。在具體的教學展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集思廣益,從而全面提升英語水平。除此之外,也要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教學有效融合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進步提供助力。
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升研究》(課題編號:22C0900 )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鄒玉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2(35):148-150.
[2]黃毅.核心素養背景下五年制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四維度初探[J].大學,2021(47):94-96.
[3]陳小崢.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高職英語課堂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以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實踐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0):187-188+193.
[4]湯小艷.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職英語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江蘇教育研究,2021(30):28-32.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