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主陣地、主渠道,而思政課作業則是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延伸。近年來,互聯網及新媒體平臺快速發展,為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的思政課作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案例。本次研究,通過對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1—5年級思政課作業進行抽樣調查以及師生座談中可以發現,當前的思政課作業題目還是側重應試教育,通過作業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學生應用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作業內容脫離了社會實際,沒有與媒體報道的社會重大新聞、國家重大改革項目、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具體來說,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思政課作業現狀主要表現為題目內容與社會實際脫節,缺少思辨性;作業題型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作業抄襲嚴重,偏離獨立性;作業書寫馬虎,有失規范性;作業評價簡單,存在隨意性。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培養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文章認為,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育人站位,吃透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教育資源,探究思政課作業設計,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形式,強化作業評價的多元化,從而提高思政課作業育人的時效性,全面落實“三全育人”的時代要求,踐行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關鍵詞:新媒體;高等師范學校;思政課作業;育人時效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2-003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五年制高師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XZB028
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以下簡稱“五年制高師”)屬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簡稱“五年制高職”),其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幼兒園、托育機構教師或小學音體美教師。五年制高職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招收的對象為初中畢業生,是將前三年的中等職業教育和后兩年的高等職業教育融為一體,實行五年貫通培養的專科層次職業教育[1]。
新的形勢下,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思政課作業作為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其育人時效性需要得到重視。
新媒體的出現催生了新的傳播媒介,其是利用數字網絡技術,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連入網絡接收信息交易的新媒體形態[3]。利用新媒體傳遞知識、信息成為媒介傳播的一種常態,也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信息。當前,思政課作業在內容、形式、質量、評價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一)思政課作業內容與社會實際脫節,缺少思辨性
五年制高師思政課作業沒有與新媒體報道的社會重大新聞、國家重大改革項目、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并以此作為作業目的設計內容,供學生分析思考,以至于作業題目缺少思辨性。思辨性包括思考和辨析能力,其中,思考表現為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而辨析表現為對事物狀況、類別、性質等的辨別和分析。
(二)思政課作業題型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
創新就是創造新事物,可以是新的觀念、新的實踐、新的方法、新的行為和新的產品等[4]。思政課教師在作業內容、題型設計上,需要結合社會熱點創新設計不同的題型,如單選、多選、判斷、材料分析等,避免題型單一而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三)作業抄襲嚴重,偏離獨立性
在“思政課作業獨立完成情況”的調查中發現,思政課作業抄襲現象比較嚴重,削弱了作業作為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功能。
(四)作業書寫馬虎,有失規范性
楷體字書寫是師范生的重要技能要求,而學生沒有把做作業作為練字的一個手段,致使字體潦草不規范,質量低下。
(五)作業評價簡單,存在隨意性
思政課教師在作業批改方面存在應付現象,主要表現為批改簡單,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沒有及時進行批注和糾正,對作業抄襲、字體不規范、字跡潦草等現象沒有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放任學生,致使作業的育人效果大大降低。
為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5]。從育人時間維度上,按時、獨立、高質量完成作業,也是“三全育人”中全程育人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政課作業育人時效性對于師范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質量意識
培養在校學生“質量第一”的理念至關重要,引導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質量。對學生作業有較高質量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質量意識的主要途徑。
(二)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責任意識
責任心是新媒體時代非常重要的個人素質,也是一個合格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作為思政課教師,須加強責任教育,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作業,不斷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誠信意識
誠實守信作為公民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要求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6]。教育部制定的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都要求教師要秉持公平誠信,不得在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7]。此外,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基本價值準則,必須在每個教育環節滲透誠信教育,夯實誠信意識,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禁止抄襲他人,為將來做一名誠信教師打下基礎。
(四)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師范生應該具備的素養。思政課作業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問題,又強調討論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路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有幫助。
(五)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合作意識
教育工作者應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一方面要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另一方面要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8]。其中,“合作參與”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在思政課作業中,根據所學內容適當設置一些小組討論、情景劇表演、校園調查、主題創作等課外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9]。提高思政課作業時效性,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教師在作業環節中的引導作用。
(一)加強思政課作業設計,強化作業育人功能
1.挖掘新媒體的教育資源,設計思辨性題目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簡單的作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師須充分利用新媒體上的社會新聞、重大事件、熱點問題作為思政課作業題目背景,讓學生根據所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2.拓展作業題型,推進題庫建設
思政課教師需要根據章節教學內容設計單選、多選、判斷、辨析、材料分析等多種題型,并建立完整的習題庫。學生通過多種不同題型的練習,能夠檢測自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強化作業功能。
3.探究跨學科作業設計,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國目前的課程改革不僅重視課程內容的變革,還重視與課程內容相匹配的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一轉變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落實[11]。因此,思政課作業需要探索跨學科設計,將思想理論、道德規范、法紀知識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相融合,通過相關歌曲的演唱、美術繪畫等作業形式展示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探索開放式作業,提高合作探究和實踐能力
開放式作業的主體內涵為“主體的參與、空間的開放、形式的多樣、層次的多元,做到因人而異與因材施作業的有機結合”[12]。進入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紙質作業形式,探索開放式作業。
1.探索小組活動式作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思政課教gINqGKHwwGC2zhIwdFiNSO4kx7hrN/WQMOysuRvxvZg=師須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適當布置一些便于開展小組主題活動的作業,如情景劇、故事會、小組調查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水平。
2.探討實踐活動作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做中學”教育思想在我國得到認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在中國講學的兩年多時間里,傳達了“做中學”教學思想[13]。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小程序,調查了解學生月消費情況,促進節約意識的養成。開展“走進敬老院,慰問老人心”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制作圖文或視頻內容,并發布在新媒體平臺上,傳遞“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正能量。利用假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勞動能力,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強化勞動觀念。
(三)加強線上課程建設,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
當前,在線教育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趨勢,有利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也有利于建設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14]。思政課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校建設的網絡學習平臺,優化思政課程,設計線上作業,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促進思政課作業的多樣化、網絡化,緊跟時代步伐。
(四)強化作業評價,培養學生的質量和責任意識
1.在內容上做到全面評價
教師應制訂作業質量標準,督促學生書寫規范、作業工整、答案準確、獨立完成、按時完成,科學全面評價作業,培養作業質量和責任意識。
2.在方式上提倡多元評價
改變教師單一主體評價,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作為作業評價的參與者,能夠促進學生的反思性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將作業評價作為一個知識生成的過程[15]。這是教師評價無法實現和取代的。
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須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挖掘教育資源,設計多種具有思辨性的題型。積極探究跨學科作業設計,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深入落實全面、多元化、信息化作業評價,從根本上解決作業質量問題,更好地落實“三全育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 省教育廳關于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 OL].江蘇省教育廳網站,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0/8/5/ art_77618_9354797.html,2020-08-05.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1908/t20190815_394663.html,2019-08-15.
[3] 劉霞.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讀與重構:評《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7):109-110.
[4] 高潔.創新推廣理論及其信息化教育的啟示:以教育博客的發展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08(5):29-32.
[5]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17-02-27.
[6]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s://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9/content_5449646.htm,2019-10-27.
[7] 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l,2018-11-14.
[8]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2014-04-08.
[9]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903/t20190326_ 375290.html,2019-03-27.
[10] 孔子.論語[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27.
[11] 鐘啟泉.基于“跨學科素養”的教學設計:以STEAM與“綜合學習”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22(1):3-22.
[12] 鐘楊.開放性作業,撬動課程與教學整體變革[J].上海教育,2019(19):45.
[13] 屠錦紅,李如密.“做中學”教學法之百年演進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4):95-102.
[14] 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s5987/201909/t20190930_401761.html,2019-09-30.
[15] 李學書.從認識論到生存論:中小學作業改革的新取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7):31-36.
作者簡介 南志國,副教授,宿遷高等師范學校質量管理與評估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