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關乎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和交流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的媒介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群體的內在需求,新媒體逐漸成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新媒體的有效應用使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平臺與渠道得以創新、內容與形式得以豐富、質量與效率得以提升,全方位推動著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然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依舊面臨育人理念待更新、媒介素養待提升、施教內容待創新、管理手段待轉變等現實挑戰,制約著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優化。對此,高校與輔導員需要強化協同配合,全面落實有效的優化對策:轉變學生管理工作理念、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豐富施教內容、促進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將新媒體信息資源和技術功能有效運用于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文章立足新媒體視角,以三段論的邏輯結構逐步分析了新媒體應用于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價值、挑戰及對策,旨在為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論參考與思路借鑒,助力高校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
關鍵詞:新媒體;輔導員;學生管理;意義;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2-0033-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智慧教室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婦產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NJG-2021-0317;2021年度中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智慧教室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婦產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jy160;2021年度中南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婦產科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2021KCSZ088;2023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融入醫學基礎理論課程的模式創新與實踐 ”研究成果;2023年度中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融入醫學基礎理論課程的模式創新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2023jy160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持續深化,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傳統模式逐漸無法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和發展需要,制約著高校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的發展與應用為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要求高校與輔導員明確學生管理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各種挑戰,進而因地制宜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與效能,有的放矢地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育人效能。
(一)有益于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平臺與渠道
新媒體兼具平等性和互動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交流互動的主要渠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新媒體應用于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使新媒體平臺和線上交互渠道代替課堂宣講和當面施教,使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更易被大學生接受和認可,進而助力輔導員與學生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強化有效信息的傳遞和溝通[1]。高校輔導員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社交平臺發布管理通知、分享學習資源、開展師生互動,能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大學生的認同與信任,進而為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高效推進夯實基礎。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與形式
新媒體兼具豐富性和多元化。高校輔導員可以依托新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向學生傳播關于思想、心理、學習、就業等方面的知識、文章和資訊,并圍繞學生的興趣方向和關注焦點實時發布社會熱點事件、民生問題等信息,助力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2]。
同時,借助新媒體多元化的技術手段,輔導員可以在視頻連線、在線直播等新媒體模式的支持下開展線上會議、互動討論等工作,以此部署班級管理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靈活性。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新媒體兼具數據化和便捷性。高校輔導員可以運用新媒體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和后臺管理功能構建學生監測機制,并描繪學生畫像,以此對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的言行進行監測與評估,并結合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引導,以“一對一”線上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和心理困惑[3]。
同時,新媒體打破了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時空壁壘,輔導員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大學生可以不受時空約束,與輔導員開展思想交流,大大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一)育人理念有待更新,學生的積極性難以發揮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媒體的普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理念、發展需求和行為方式較之以往發生了顯著變化[4]。
然而,部分高校輔導員沒有及時摒棄固有陳舊的育人理念,依舊以“批講式”“灌輸式”的管理方式開展工作,并始終扮演著學生管理工作“主導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不能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內在需求轉變育人理念,沒有充分認可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難以發揮,制約了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
(二)媒介素養有待提升,管理的創新性亟待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需要依托新媒體了解學生的內心訴求并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在新媒體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高效開展工作[5]。然而,部分高校輔導員的新媒體素養有待提升,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優勢,且沒有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操作能力,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與新媒體的全面融合無法拿出創造性的措施與對策[6]。這使得新媒體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受到諸多限制,新媒體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管理工作缺乏創新性,難以獲得大學生的認可和信任。
(三)施教內容有待創新,施教的吸引力有待加強
以大學生為對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規范化管理、班級建設、實踐活動、學生服務等工作,是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任務[7]。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在思維方式、學習模式、行為習慣等多個方面均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和多樣性趨勢,而部分高校輔導員依然沿用傳統而陳舊的施教內容,不能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化新媒體的運用,也不能以兼具豐富性和多樣化的內容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難以提升。
(四)管理手段有待轉變,育人的個性化不符需求
張揚個性和追求個人價值發揮是當代大學生的普遍追求[8]。而部分高校輔導員缺乏創新思維,止步于固有管理手段,以普泛式、強制性的方式對大學生實施無差別的管理和施教,不能在新媒體的支持下創新管理手段[9]。
高等教育改革要求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彰顯人文關懷,同時新媒體的數據分析功能和線上交互渠道也為高校輔導員提供了創新管理手段的契機和機遇,然而部分高校輔導員止步不前,忽視了新媒體的技術功能優勢,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手段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具體工作的差異化和針對性也較弱。
(一)轉變學生管理工作理念,貫徹“以人為本”育人理念
新媒體時代的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全面踐行“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內在訴求并提升工作質量[10]。
首先,高校輔導員需要依托新媒體的平等性特征為大學生提供與自己對等交流的話語權,充分認可學生的主體性,使大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發表對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看法,并在新媒體的支持下與輔導員開展平等交流[11]。其次,高校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功能與優勢,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圍繞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和內心需要創新學生管理工作平臺和渠道,鼓勵大學生按照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興趣方向在新媒體空間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能力發揮[12]。最后,高校輔導員需要依托新媒體創設師生實時互動渠道,以“傳道受業解惑”為原則,結合大學生的思維特征和行為習慣,利用新媒體信息資源開展答疑解惑、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以彰顯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文關懷。
(二)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
提升輔導員的新媒體素養是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發展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助力輔導員開展混合式管理模式的重要支撐。
首先,高校需要組織輔導員定期參加新媒體培訓活動,使高校輔導員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并要求輔導員以創新思維推動新媒體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全面融合[13]。其次,高校輔導員需要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管理工作,依托新媒體平臺開展信息宣傳、工作通知、資源分享、師生溝通等工作,同時憑借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競賽組織、志愿者服務、企業實習實訓等線下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最后,輔導員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引導大學生開展“線上自學”和“線下實踐”,使大學生在新媒體的支持下完善知識儲備體系,為其今后的成長成才夯實基礎。
(三)豐富施教內容,融入生活化素材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需要豐富施教內容,以貼近生活的案例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輔導員需要依托新媒體創設學生管理活動平臺,鼓勵并引導學生通過私信和郵件的方式闡述自己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通過平臺的線上交流互動功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夯實理論依據[14]。其次,高校輔導員需要依托創設的平臺開展思政教育和道德教育,立足實際,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話語方式和思維邏輯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和困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最后,輔導員要依托新媒體信息資源優勢搜集并整合真實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相關案例為引,在新媒體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宣傳活動,依托鮮活的案例講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不斷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其今后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15]。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征與發展趨勢,高校輔導員不能止步于傳統管理模式,而要以求新思變、勇于創新的治學態度,在新媒體的賦能和支持下實現育人理念、媒介素養、施教內容、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創新,進而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進而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1] 尹秀娟,夏添一.高校輔導員數據思維領導力的內涵、運行邏輯及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8):65-67,89.
[2] 高積學.論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33):88-89.
[3] 萬勝,申林靈.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領導力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7):84-87.
[4] 杜和軍,陳旭.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素養的價值意蘊、基本內涵及培育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41(7):110-115.
[5] 孫志飛.高校輔導員學生信任度調查及其風險應對:基于國內200余所高校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23(3):40-47.
[6] 陶鵬,賈永堂.高校優秀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及能力素養略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9):88-90.
[7] 趙紀娜.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2(22):50-52.
[8] 劉世斌,賀新元.新媒體介入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實踐及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3):136-140.
[9] 竇敏.新媒體時代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徑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1):100.
[10] 李慧鵬,趙晴.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新機制探索:評《新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2,17(4):473.
[11] 諸琦睿.新媒體時代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三重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36):28-32.
[12] 王一汀.新時代大學教育管理工作發展分析: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1(12):102.
[13] 姚樂.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9):244.
[14] 劉麗,蘇國范,曲超.學生管理中新媒體運用的“度”[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26):16-19.
[15] 張丹,鄧卓明.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新媒體素養提升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8):64-66.
作者簡介 李躍輝,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基礎醫學。楊小會,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臨床護理學。陳梅明,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音樂表演(聲樂)。王嬌嬌,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臨床藥學。夏曉夢,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婦產科學。李善妮,副研究員,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運動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