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眼病,并且在不可逆眼病中排列首位,危害遠遠大于白內障。青光眼是以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和視野縮小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病理性高眼壓是其致病因素。按病因,青光眼可分為原發性青光眼和繼發性青光眼兩大類。原發性青光眼分為閉角型、開角型兩種,具體病因不明確,但患者一般存在眼球小、眼軸短、遠視、前房淺等原發性問題。繼發性青光眼誘因很明確,多由外傷、炎癥、出血、腫瘤等破壞了房角的結構,使房水排出受阻、眼壓升高導致。
青光眼類型不同,患病癥狀也不同。繼發性青光眼的癥狀一般為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一般到晚期視力受影響時才被發現。急性發作一般見于閉角型青光眼,為中老年性疾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尤以50~70歲居多,女性較男性多,為雙眼疾患,但常為一眼先發病。其癥狀有眼球脹痛、視力急劇下降、同側偏頭痛、惡心、嘔吐、體溫增高和脈搏加速等,同時球結膜充血、角膜水腫、前房極淺、瞳孔變大、眼壓高、眼球堅硬如石。
另外,也有一些青光眼患者眼壓很高,但無任何癥狀。眼壓是指眼內容物對眼球壁所產生的壓力。正常人眼壓在10~21毫米汞柱的范圍內,但由于每個人視神經對眼壓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壓雖高出正常值卻不發生視神經受損及視野縮小,稱為高眼壓癥,而不能稱為青光眼。還有一些人雖有視神經損害和視野縮小,但眼壓卻在正常值范圍內,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壓并不一定都是青光眼,而眼壓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早期診斷及治療,盡量避免青光眼的發作,是青光眼防治的關鍵。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應盡量避免誘發因素,做到情緒穩定、不熬夜,避免暗室工作、不在電影院看電影,少飲濃茶及咖啡,保證每日大便通暢。
當懷疑自己患青光眼時應立即到有條件的醫院眼科做相關檢查。基本檢查包括眼壓眼底檢查、房角鏡檢查、視野檢查、視盤OCT檢查等,并根據上述結果進一步診斷。
確診患了青光眼后,應及時治療,治療包括藥物和手術治療。藥物的應用可增加房水的排出量,或者降低眼內房水的產生量,大多數患者應用藥物能夠安全地控制眼壓數年。若藥物治療眼壓仍難以控制病情發展,需進行抗青光眼手術,包括激光手術和顯微手術。
一般來講,青光眼是不能被治愈的,但能被控制。一旦確診,就需要經常的、終生的護理。積極與醫生配合,嚴格規律用藥或手術治療,能保護視神經、視功能。但也有少數早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經過正確治療不再發作,達到治愈的目的。另外,一些繼發性青光眼只要將致病因素去除,眼壓下降,青光眼便可控制。青光眼患者盡管眼壓正常,也應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原發性青光眼一般是雙眼同時或先后發病,而繼發性青光眼一般是單眼發病。因此,如果被診斷為原發性青光眼,當一眼急性發作時,另一只眼也應治療。待急性發作眼手術恢復后,另一只眼可行激光虹膜打孔術或虹膜周邊切除術。對尚未發作的眼,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廖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