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附近有一個新開發的小區,售房處的營銷活動搞得很火爆。有一天我路過,看到他們打出了這樣的廣告:“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那個相處舒服的人?不如來這里,輕松就能找到住得舒服的房子。”
這里,從基礎設施來說,小區門口就是小城最大的健身公園,綠化做得很好,公園旁邊還有配套的小學和幼兒園;從小區自身來說,房子設計得比較人性化,戶型也多,無論是年輕的小夫妻想要單住,還是要跟父母一起合住,都能找到喜歡的類型。這廣告打得真巧妙,但跟我同行的一位鄰居卻嘆息著說:“找到相處舒服的人,應該是婚姻里最理想的狀態了,可惜太難了!現實生活中,別說達到舒服的境界,結婚以后還能不厭倦對方就算不錯了!”
這位鄰居就住在我家對門,用雞飛狗跳形容他們家的狀況,一點也不為過。她和老公都是大嗓門,只要倆人都在家,吵架聲就沒有斷過。說起來,她家的情況有點特殊。多數家庭是女人愛干凈,總是嫌棄男人不講衛生,而她家,她老公是個有潔癖的人,只要他在家里,手里總是不離抹布,從廚房到衛生間,從餐桌到地面,哪里都不能有灰塵或垃圾。剛嫁給他時,她還曾偷偷高興,至少家里的衛生不用她操心。時間久了,她卻越來越適應不了:比如吃飯時掉了飯粒到桌子上,或從沙發上站起來時沒有把沙發巾扶正,都會讓老公大為不快。她被嘮叨煩了,就會跟老公吵:“家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誰像你這樣總是瞎講究!”她老公的火更大:“我就是看到哪里亂一點、臟一點就不舒服,不收拾好我就頭疼!”
說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彼此看不慣,怎么可能相處得舒服?所以我也能理解這位女鄰居的嘆息。
想起兩年前,有人給表弟介紹了個對象。表弟生性活潑,走到哪里都愛說愛笑。介紹的這個女孩名字叫小靜,很文靜,話很少,說話的聲音也很低。我們私下里都以為,他們的性格相差太遠,肯定無法長久相處。不料,他們的戀愛順利地持續了一年多,又在半年前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一次聊天時,表弟跟我說,小靜雖然話不多,但她只要開口,話都能說到點子上,他怎么聽都舒服。而且小靜自己雖然不愛說話,卻喜歡表弟的“話癆”狀態,說兩人正好形成互補。小靜話不多,卻句句暖心,難怪表弟對人家如此鐘情。
關于相處舒服的標準,也許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我和我家先生性格不同,愛好興趣也相差甚遠。就拿看電影來說,他喜歡看戰爭片和歷史片,我喜歡看又溫情又文藝的。周末時,他會主動備好兩份小零食,他在書房用電腦看電影,我在客廳用電視看電影,各看各的,各吃各的。有時,差不多看完了,還會商量著再來一份小火鍋加餐,這樣的相處模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自得其樂。
原來,找到住得舒服的房子容易,找到相處舒服的人卻很難。因為,來自兩個不同家庭的人走到一起,很可能不適應對方的某些愛好或習慣。只有懂得換位思考,不強求一致,才能在有人陪伴化解人生孤單的同時,感受到暖心和安心。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