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于瑞金市綿江河畔,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鳥兒在綠蔭中猶如比賽地歌唱,旋律雖然單調,卻也動聽。遠處的田野,禾苗一片蔥綠,喜色招人。
萬物欣欣向榮,外孫女也迎來了十四歲的生日。我與妻子尚未給小孩紅包,外孫女卻像喜鵲似地喳喳直叫:“外公、外婆,明天中午請你們去西餐廳吃牛排。”我笑著說:“難得你有這份孝心。以前你媽媽不是從酒店打包帶回家過牛排嗎?”外孫女解釋道:“我說的不是那種有骨頭的,你們吃了就知道了。”我將信將疑,趁女兒回家來吃中午飯,便問:“小孩子怎么有錢請吃西餐呢?”女兒娓娓道來:“這兩年她寫文章賺到幾百元稿費,想用這錢請二老吃點東西,表點孝心。她喜歡吃西餐廳的牛排,想到你們還從來沒有吃過,所以就打算請你們去品嘗。地點就在市內京里街。”我和老伴聽了,滿心歡喜,就等著享受美味了。
第二天上午十一時許,女兒打來電話,叫我們下樓,去京里街“1980餐廳”。我們下樓后,妻子坐女兒的電動摩托車先走,我和外孫女各騎一輛自行車跟進。天氣有點熱,我不一會兒就開始冒汗了,但為了享口福,還是奮力向前騎行。騎車穿過了大半個城市,“1980餐廳”的招牌才映入眼簾。先行到達的妻子和女兒正在門口等我們。我想,這招牌怪怪的,卻顯得新穎別致,引人注目,大概是在告訴食客們:“我們是80后的青年大廚,歡迎光顧!”我沒再往下想,先將自行車停放好。這時已經有二十多輛車停在那里了,可見食客不少。
進入餐館,中央空調呼呼地送著冷氣,感覺涼爽舒適。女兒與服務臺經理聯系,我們得到熱情接待。經理出示食譜讓我們點餐。我們各自點了一份牛排套餐,每份四十八元,看來不算太貴。女服務生領我們上了二樓,正好有一個四人小間,便讓我們入座。緊接著服務生又遞來沏好的茶水,讓我們先解解渴。
我打量了一下,餐廳墻壁上貼有色彩斑斕的墻紙,精致美觀。周圍食客滿座,看來這里深受大眾歡迎。等了許久,女兒看到服務生又帶客上樓,趁機催促:“我們坐這么久了,牛排應該來了吧?”服務滿臉微笑地回答:“再稍等一會兒,很快就上。因為客人多,需要一些時間。”服務生答復不久,果然有人用托盤端來四盤牛排,并配有小面包、飲料和刀叉。服務生將每盤牛排套餐擺上餐桌時,另一位服務生緊接著端來滾燙的醬汁,依次澆在每份牛排上,這樣熱騰騰香噴噴的牛排就可以吃了。
外孫女雖然以前用過刀叉,卻因在家一直用勺子吃飯,故還不得要領。還是女兒先行示范:左手拿叉固定牛排,右手拿刀,將牛排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用叉子叉起,送進嘴里。拿著刀叉,我也覺得用起來很別扭,但一看就會,只是不習慣而已。
因為牛排很燙,我們只能一片一片地叉到嘴邊,先吹涼再送入口中。牛排又嫩又滑又爽口,味道美極了。我與妻子首次品嘗,吃得津津有味,原本十分鐘可以吃完的,卻因慢慢地品味,足足吃了半個小時。然后我們再吃面包,喝飲料,嗑瓜子,真可謂吃飽喝足。
吃完后,女兒帶著外孫女去服務臺買單,我和妻子在門口等候。時間已近下午一點,仍陸陸續續有客人進店,可見生意特別好。我想,若干年后,招牌是不是會改為“1990餐廳”或“2000餐廳”?一代又一代人成長起來,時代飛速發展,我這古稀老人,有幸見證人民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進西餐廳吃牛排,這可是從前未曾想過的事情,如今外孫女就可以請客讓我們享用。撫今憶昔,心中感慨萬千,晚輩的孝心讓我感到幸福,國家的強盛更讓我感到自豪!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