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了可記憶割煤機一鍵啟動自動跟機功能、集控中心遠程操作功能。”
“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系數。”
……
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貴州豫能”)新田煤礦通過智能化建設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員工只需用手指在集控中心遠程操作一鍵啟動按鈕,智能化工作面各類設備就能有序先后啟動跟機自動割煤,讓職工坐在辦公室采煤變成了現實。
飛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加大了對煤礦智能化開采、智能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重視。尤其近兩年,在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面臨著“能源消耗大、用能成本高、支持決策少”等痛點。貴州豫能在貴州省率先開啟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新田煤礦是貴州省實施“西電東送”重要戰略的重點配套煤礦。近年來,該礦強化智能化建設,依托科技創新興企興礦,為企業安全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成效顯著。
夯實基礎管理,強化建設質效
2021年,貴州豫能制定《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簡稱“方案”)。
方案提到,把新田煤礦智能化建設項目確定為貴州豫能的“一把手”工程,并成立了從貴州豫能到礦井的兩個專班小組,負責智能化煤礦建設的全面工作。
確定以模塊化設計、分層式展示,建成了可自定義配置,數據共享的綜合智能化平臺。包含智能化輔助系統、智能化采掘系統、智能化經營管理系統、智能化調度系統、智能化安全管控系統、智能化協同設計系統、智能化通防系統等模塊,集成了50余個子系統。
煤礦智能化是一個多專業復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新田煤礦相關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先后到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區考察,與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學習交流,在貴州省能源局及相關專家的多次幫助指導下,該礦明確了智能煤礦關鍵技術要達到“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總體建設要求,實現“設備智能運行、工程智能設計、災害智能預警、生產智能決策”的具體目標,達到“安全高效、減人提效”的最終效果。
自2019年以來,新田煤礦按照標準在原基礎上對智能化礦井項目進行新建和升級改造。2020年12月,該礦被列入國家首批71處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
隨著煤礦智能化的不斷推進,新田煤礦積極修訂完善大型固定設備智能化各工種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將智能化作為一個獨立專業參與機電運輸安全生產標準化月度考核,使智能化及時更好地服務于大系統安全運行。同時持續堅持利用智能化平臺每天開展大型固定設備各項保護裝置試驗,并借助綜合自動化平臺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趨勢分析,保證設備運行安全,全面夯實智能化建設基礎管理工作,確保智能化礦山建設穩步進行。
2022年至今,新田煤礦主皮帶機、中央變電所、中央泵房巡檢機器人已投入使用,能夠實時監測設備運行情況,保證設備安全運行。
完善激勵機制,實現減人增效
為抓好智能化煤礦建設工作,新田煤礦成立了以礦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智能化煤礦建設的相關工作。即智能煤礦綜合管控平臺、基礎通信系統、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系統、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環保系統、專家支持系統、智能分析系統等,落實牽頭責任人和牽頭部門,抓好日常智能化建設工作。另外,該礦成立了智能化小組,吸納了各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人員50余人全程參與智能化建設,邊學邊干,解決生產難題。
新田煤礦每月對智能化采掘及井下主煤流系統自動化應用率進行現場綜合驗收。對完成月度任務指標,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自動化跟機率、自記憶切割率達到70%以上的,對相關人員進行獎勵;對未完成月度任務指標,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自動化跟機率、自記憶切割率達到70%以上的,對相關人員不獎不罰;對完成或未完成任務指標,但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自動化跟機率、自記憶切割應用率達到70%以下的責任人進行考核。同時,對智能化綜掘工作面應用率達到70%以上,月度完成生產任務指標的進行獎勵;對未完成月度任務指標,但智能化綜掘工作面應用率達到70%以上的不獎不罰;對完成或未完成任務指標,但智能化綜掘工作面應用率達到70%以下的責任人進行考核。另外,對井下主煤流智能化應用率達到80%的相關責任人進行獎勵,反之進行考核。
貴州豫能通過采取強化智能化培訓與應用考核等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智能化各工種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進一步優化智能化系統功能,真正實現系統安全運行和減人提效。
截至目前,已實現非必要固定崗位共減崗312人,真正實現減人提效。
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建設步伐
為穩步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貴州豫能積極統籌,多措并舉推動各基層礦井加快“智慧化”礦井創建步伐,著力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實現智能化。
據悉,新田煤礦智能煤礦項目作為國家首批智能煤礦示范項目,已完成綜合管控平臺、全息地質保障系統、輸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協同設計、瓦斯災害預警與決策支持等主要建設內容,以模塊化設計、分層式展示為主線,建成了可自定義配置,數據共享的綜合智能化平臺。該項目已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成為貴州省、河南能源首家通過智能化驗收礦井。
新田煤礦智能化建設以“專家型”智能軟件為神經中樞,運用5G、F5G、智能AI、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數據融合等相關技術,按照標準高質量建成了信息基礎設施、地質保障系統、掘進系統、采煤系統、主煤流運輸系統、輔助運輸系統、通風與壓風系統、供電與供排水系統、安全監控系統、智能化園區與經營管理系統等十大板塊內容,打造了5G/F5G網絡通信,2個智能化綜采,2個智能化綜掘,部分地點實現機器人作業等4個樣板工程。
同時結合新田煤礦實際,擴展建設了基于4DGIS的智能協調設計系統,包括采礦協同設計系統、輸配電地理信息系統、智能通風設計系統等軟件系統,建立健全了智能化礦山運行管理機制,強力推行智能化常態運行考核,形成了智能化礦山保障體系。
2020年7月,新田煤礦1901智能化工作面月產突破10萬噸;2021年6月,該礦智能化操作員參加第21屆全國煤炭行業礦山智能化建設技能競賽,獲得銅獎;同月,成功揭榜貴州省科技榜單“5G+智能AI識別系統”;2022年5月,“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進行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的技術鑒定,得到了“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動態地質保障和透明地質智能信息建模方法方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得鑒定結論;2022年11月順利通過首批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
新田煤礦總工程師陳祖國表示,先進的地質保障技術、瓦斯模態趨勢分析技術、多源瓦斯突出預警技術和基于4DGIS的智能通風管理系統,為瓦斯的精準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智能支持。先進的透明礦山技術、二維與三維的實時轉換技術,實現了礦井由平面向立體,由看圖向看空間的管理。基于4DGIS的數據生圖軟件,讓工程技術人員擺脫了復雜的工程計算、現場測量、繪圖制圖和編制關鍵技術報告,大量工作中電腦替代了人腦。
據介紹,貴州豫能開展的《煤層突出危險動態可視化精細探測與區域水力消突關鍵技術》等兩個項目首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于5G傳輸的高清視頻監控和AI圖像識別分析系統研究及應用示范》成為貴州省科技廳與能源局的揭榜項目;自主研發的本安型防爆攝像儀填補了貴州省行業空白;履帶式打鉆防噴車在全省推廣使用。
截至目前,貴州豫能與中國礦大、貴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和中煤科工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2022年立項科技項目105個,申請發明專利3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7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2項;完成科技投入1.3億元,歸集研發費用1.2億元;建成4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6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所有礦井各項管理數據實現了精準化采集、規范化集成、可視化展現、自動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務,及時全面、準確可靠掌握生產現場數據和安全生產狀況,有效提升了礦井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