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學校師資建設的重要命題。針對部分青年教師職業認同淺顯、規劃意識淡薄、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合作精神不足等問題,學校從文化生態角度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進行了探索。
探索增值評價,營造專業發展的“外生態”
樹立正確的增值評價理念。《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避免青年教師管理評價趨向模式化,學校梳理正確的增值評價理念,在“五育并舉”理念的指導下,鼓勵教師與從前的自己對比,取得專業發展進步。
構建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增值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師之間的競爭,使得部分教師過分看重績效。對此,學校請教師提出建議,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兼顧教師的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構建起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以便為他們的專業發展提供客觀參照。
組建成長群體,營造專業發展的“中生態”
讀書會,做快樂的閱讀者?!盀閷W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學校組建“書海拾貝讀書會”,根據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為他們推薦教育理論或人文科學類圖書,要求他們在骨干教師的帶領下每月閱讀一本專業書籍,并結合教育教學實際交流心得體會,以幫助青年教師學習前沿理論、提升人文素養。
項目組,做創新的實踐者。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應隨之優化調整。為解決教學問題,學校推出“課堂觀察”項目組;致力于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成立“項目化學習”研究組;深入推進五育融合,組建“主題式綜合活動”項目組;促進教師提升研究能力,建立“教研組小課題”項目組。許多青年教師通過一輪輪“學習—研究—實踐”,已成為項目組的中心成員和骨干力量。
工作室,做智慧的研究者??紤]到不同生涯階段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學校成立了“悅動先鋒+研”黨員工作室、南苑學區學科工作坊、“燭火微瀾”班主任工作坊等,讓青年教師在區學科帶頭人、區骨干教師、各級優秀班主任、外聘專家導師等的帶領下,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建班育人方略等主題開展研修,將教育難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同時,學校也通過課堂評比、課例反思、命題設計、主題匯報、板書競賽等形式為青年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助推研修成果的積淀。
激發自我效能,營造專業發展的“內生態”
培養成功的自我意向。自我意向即“我是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自我信念之上,能夠影響人們的處事方式。學校鼓勵青年教師確立一位或幾位自己想要學習的道德楷?;蛘呗殬I榜樣,并參照他們的高標準完成任務。
制定科學的職業規劃。學校要求青年教師對自身的能力素質、專業知識、工作風格、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進行評估,分析自己的成長環境和成長路徑,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個人發展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個人發展目標既要體現自我價值追求,也要與學校的辦學目標及學生的培養目標相契合,更要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學校也會為青年教師聘請專業導師,幫助他們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動態調整發展目標,激勵他們持續向前。
激發持續的發展動能。學校成立“青年教師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完善《青年教師培養管理辦法》等,幫助他們明確培養目標和實施路徑;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激勵機制”,如評選“優秀見習教師”“十佳青年教師”等,激勵青年教師保持自我發展動能。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生力軍,學校將繼續為他們營造適宜的文化生態,幫助他們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