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旨在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重慶兩江新區博雅小學校始終把美育作為培根鑄魂的重要工作,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美育的全過程。為提升育人質量,學校構建五彩博雅課程體系,在大美育格局構建、美育環境營造、美育課程建設和完善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實現以美育童心。
以美育人,價值引領“大美育”格局。美育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學校以培養“大愛之心、博學之才、強健之身、創新之能、優雅之品”為特色育人目標,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組每年召開藝術教育工作專題研討會、學期推進會,以“開啟五彩博雅人生”辦學理念為指導,探究藝術教育規律,提升藝術教育水平,凸顯藝術教育特色,形成了“博雅價值引領—藝術課程主導—學科課堂滲透—家校環境生態”的大美育格局。
課程育人,素養導向“多元化”路徑?!八囆g與審美”是學校五彩博雅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面向未來的五彩博雅少年的重要途徑。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和標準,開齊開足藝術課,通過美術課堂教學高質量落實“雙減”工作、以主題式美術實踐深化“藝術審美體驗”,積極探索社團活動及課后服務的新方法和新內容,在多元豐富的美術社團活動中發展“藝術專項特長”,構建“有生趣、有參與、有成就”的“三有”美術課堂。
面向全體,力求真實。博雅小學校將美術學科核心觀念與真實生活情境相聯系,形成各種探究主題,使每位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都能參與其中,激發創作潛能。例如,二年級的美術教材中設有線條繪畫課程,教師就在教學中著重加強學生對線條的感知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讓全體學生參與寫生校園植物,同時提升學生的集體創作能力與合作互學的精神品質。
賦予個性,提升創造。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創造”一詞的出現頻率最高,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創新、創意及創造力的培育非常重要。在一次線條繪畫過程中,班級里兩個學生的繪畫創造力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兩位學生分別以自己喜歡的一部動畫片和中華神話故事為創作源泉,通過跨學科課程創作故事,最終將各自的愛好創作成了具有創造力的美術作品,用繪畫傳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活動育人,目標導向“真實情境”創設。其一,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每年都會留取部分資金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增設各種展場展臺,以班級為單位設置書法、繪畫、手工創作的課堂原生態作品陳設,探索學校藝術教育與社會藝術環境、學生現實藝術生活的對接滲透。如設置“如果石頭會說話”石創課程,讓學生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智慧創新之美;在主題項目式課程“藝術表達致敬抗疫勞動者”中,學生們通過繪制巨幅水墨畫表達內心的崇敬之情。
其二,積極推進作業設計與評價創新,以學期、月、周為時間單位,每月舉辦年級原生態作業展,每學期舉辦主題書畫展,每年舉辦博雅小學校一年一度美育展,常態化培養學生們對藝術的興趣與熱愛。學校開拓校內實地空間和官微平臺線上空間,開展大單元“原生態美術作業展”,探索“學練評相一致”的教學評價,以展促評,激發的學生學習與創新熱情,同時匯聚學生、家長、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實施多元評價,給每一位學生展示的空間和出彩的機會。
多年來,博雅小學校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各種載體,使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美育滋養生活,帶著學生們一起探索美的真諦,塑造美好心靈,用藝術點亮人生。
學校構建五彩博雅課程,在大美育格局構建、美育環境營造、美育課程建設和完善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實現以美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