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績效的理念融入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兩者相得益彰。我認為績效管理不局限于評估,不局限于某個部門和領域,應該有更多的融合性創新。
“績效”拓展了審查監督的內涵及外延。長期以來,人大預算審查重點是收支平衡,是預算支出規模及結構,閔行人大常委會率先將“績效”納入審查重點,對群眾關注度高的、涉及民生的項目組織開展“績效聽證會”。我全程參與了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老舊公房小區物業管理和“美麗家園”建設等績效聽證會,切實感受到,除了審查支出規模和結構外,還審查項目“花了多少錢、辦了多少事、效果怎么樣、群眾滿不滿意”,將審查范圍擴展到了“資金績效、政策效果”,著力解決項目實施中的痛點難點。今年開始,閔行區將“降本增效”也納入審查重點,從全成本的角度,進一步審核監督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績效”拓展了審查監督的方式。績效管理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閔行區人大常委會采用了多元的審查監督方式,從過去審“賬本”、聽“匯報”,擴展到深入調查訪談、綜合評判,走入小區、街坊,走訪相關人員,現場看房屋、看道路、看設施,并和相關人員討論建設情況,詳細了解項目全貌,對項目有了更加立體化、直觀化的認識,對預算進行綜合性審查。
“績效”拓展了審查監督的維度。預算績效管理強調“全過程”,即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跟蹤,預算完成有評價。因此,要開展全過程審查監督,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閉環式審查監督。閔行區開展了架空線入地項目事前審查,“美麗家園”建設項目事中審查,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項目事后審查等。
我倍加珍惜每一次深入參與預算審查監督的機會,將其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契機,感受到了使命的光榮和任務艱巨,希望可以進一步助力績效在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中發揮更多、更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