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提高高校學生身體綜合素質以及團隊之間合作意識,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花樣跳繩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為今后改善高校花樣跳繩的教學方法提供對策。研究結果顯示:實驗教學后,兩種教學模式都可以提升高校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學習興趣和花樣跳繩指標。經過統計學分析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提升高校學生基本身體素質、學習興趣和花樣跳繩指標上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建議: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師需要時刻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提升專業技能、更新教學理念。此外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要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意識以及體育精神。
關鍵詞:分層小組合作" 花樣跳繩" 高校"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Pattern Rope Skipp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O Liyan
(Shanxi Business College Taiyuan ,Shanxi Province,03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m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etc.,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comparative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hierarchical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figure rope skipping, and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figure rope skipping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two teaching modes can improve the basic physical quality, learning interest and rope skipping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hierarchical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improving the basic physical quality, learning interest and rope skipping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uggestion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stantly updated. Teachers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constantly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update teaching concepts. In addition, in the hierarchical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While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Hierarchica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Fancy rope skipp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跳繩是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不受場地限制,一根跳繩就可以實現鍛煉的目的,且跳繩運動對于大學生身體靈敏素質,肌肉協調性,以及提升速度和耐力都有很好的幫助。花樣跳繩在傳統跳繩的基礎上融合舞蹈、技巧、武術和音樂等現代元素及藝術形式,將速度與力量,難度與花樣結合,發展成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運動項目。花樣跳繩種類繁多,動作可簡可繁、適合大多數人群,備受廣大群眾喜愛。然而傳統的“授受式”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該方法因循守舊,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理念滯后,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往的教學經驗難以形成具有規范性的教學模式[2],教育理念也在逐步發生著改變,在教學中以健康第一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了提高高校學生花樣跳繩的教學效果,發揮跳繩項目的優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入到高校花樣跳繩教學中,探索該模式下花樣跳繩的教學效果,為今后改善花樣跳繩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花樣跳繩課程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具體內容查閱中國知網近10年關于花樣跳繩的相關文獻資料,并以“分層小組合作”,“跳繩”等為主題詞查閱相關期刊文獻,了解該領域最前沿的動態。查閱劉樹軍老師編著的《花樣跳繩》書籍,詳細了解項目特征和理論基礎,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依據本實驗的研究目的內容,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調查問卷的設計原則和要求進行問卷設計,制定了《花樣跳繩學習興趣量表》,擬對參與本實驗研究的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問卷結果。
1.2.3實驗法
本研究以山西工商學院大二花樣跳繩選修班學生為實驗對象,該年級學生均學習過1年的花樣跳繩課程,通過抽簽的形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前收集實驗對象的基本信息,測量相關身體素質評價指標以及花樣跳繩相關指標,利用統計軟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統計,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后進行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干預,實驗后再進行測試,對兩組學生各項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分析,進而驗證兩種教學模式在花樣跳繩中的教學效果。
1.2.4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通過對實驗前后所獲得的問卷調查和所測得指標結果,運用SPSS26.0數據處理系統對所測試的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為本文的撰寫提供數據支撐。
1.3實驗設計與實施
根據實驗設計的需要,通過抽簽選取大二花樣跳繩選修課中的兩個班學生,并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時間為期一個學期,授課教師相同,實驗地點為山西工商學院田徑場。
為了使受試者不產生心理波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不產生影響,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采用“單盲實驗法”,即所有學生不知道課堂上的授課為實驗教學,學生對實驗整個過程并不了解。對兩組實驗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階段分別進行變量控制。
1.3.1教學實驗設計要素
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發現在高校教學實驗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設計包含積極依賴、個人責任、異質分組、社會技能和小組反思五大要素,只有同時具備五大要素的特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成立。而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則是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了任務分配、學習目標分層、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學習效果展示和教學評價等元素。
1.3.2教學內容的設計
以山西工商學院大二年級《大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大綱》為基礎,根據教案安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經過歸納與整理將本次實驗教學內容歸類如下:①基礎理論知識內容;②技術內容:速度跳、個人花樣二級動作;③團隊合作內容:同搖同跳、車輪跳;④綜合素質內容:50米、800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⑤教學興趣內容:體育游戲、集體繩、纏繞及放繩等。
1.3.3實驗對象
本研究以山西工商學院大二花樣跳繩選修課學生為實驗對象,通過抽簽選取6班為實驗組4班為對照組共計70人,每班35人,兩組男女比例均衡(男生5人,女生30人),兩班學生上課時間分別為周四5-6節和周二5-6節。實驗前收集實驗對象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保證能夠正常進行實驗研究。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前兩組各項指標分析
實驗前后的測試內容主要為學生的基本情況、身體基本素質、學習興趣和花樣跳繩成績。
2.1.1實驗前學生基本情況比較
為了確保實驗過程中不受主體因素同質性的干擾,考慮到對學生基本情況進行控制,對參與實驗的學生的年齡、身高、體重、BMI進行測試[3] ,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年齡、身高、體重、BMI的數據結果顯示,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兩組學生可作為實驗對象。
2.1.2實驗前學生學習興趣比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4]。任何時候只有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有了學習的動機,才會出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把體育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從思想上培養出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而體育興趣的培養作為我國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5],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接受狀況,甚至會對學生整個職業生涯及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實驗前為了了解學生對花樣跳繩的興趣,在參考大量文獻,訪談多位老師的基礎上制定了《花樣跳繩學習興趣量表》,該問卷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運動參與、滿意度、專注力和總體興趣。如表2所示:
在實驗實施前對兩組學生的花樣跳繩學習興趣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花樣跳繩學習興趣的四個維度的測試成績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同質性,可以進行實驗測試。
2.1.3實驗前學生身體基本素質比較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在肌肉運動中的反應[5]。身體素質是運動技能展現的載體,也是體育運動的基礎[6]。為了檢測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于身體素質是否產生影響,在實驗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3所示: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基本身體素質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身體素質的四個指標P值均大于0.05,表明兩組學生基本身體素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實驗測試。
2.1.4實驗前學生花樣跳繩指標比較
大二學生進行過1年的花樣跳繩學習,對跳繩項目有一定了解但不夠充分,因此以學生掌握還不夠完善的技術動作:速度跳、同搖同跳、車輪跳和尚未學習的個人花樣二級規定動作作為本學期主要教學內容。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接受知識學習都是以指標計算的,在實驗前對學生三項花樣跳繩指標進行測試,而個人花樣二級規定動作尚未學習,因此實驗前未進行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花樣跳繩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學生的速度跳、同搖同跳和車輪跳P值均大于0.05,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兩組學生跳繩水平屬于同一層次,可以進行實驗測試[7]。
2.2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各項測試指標對比分析
2.2.1學生學習興趣比較
在經過為期一學期的花樣跳繩教學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均有所幫助,具體指標如表5。
實驗后對學生花樣跳繩學習興趣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學生運動參與和總體興趣上P=0.005,0.006,Plt;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在滿意度和專注力上P=0.028,0.047,Plt;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花樣跳繩興趣上要優于傳統體育教學。
2.2.2學生身體基本素質比較
經過一個學期的花樣跳繩教學,對實驗后兩組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進行二次測試,探索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于花樣跳繩教學的效果。如表6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通過一個學期花樣跳繩學習后基本身體素質指標均比實驗前有所提升,表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提高均有促進作用。
實驗后兩組學生身體基本素質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身體素質的四個指標中50米跑、800米跑和立定跳遠P值均小于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仰臥起坐的測試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71>0.05),表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上效果顯著。
2.2.3學生花樣跳繩測試指標比較
花樣跳繩測試是最能反映教學效果的指標,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測試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花樣跳繩指標進行第二次測試,結果顯示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花樣跳繩的速度跳、同搖同跳和車輪跳均有明顯提升,具體情況見表7。
如表7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同搖同跳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64>0.05),在速度跳和車輪跳P=0.003,0.007,Plt;0.01,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這兩項上要遠優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8]。
個人花樣二級規定動作測試并非以數量作為評價指標,其評價的關鍵是跟音樂完成規定動作時,完成質量、音樂使用、行為養成與交往實踐能力的表現。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后,實驗組學生的動作完成質量和合作交往能力優于對照組,音樂節奏的把握方面兩組區別不大,表明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不僅在花樣跳繩速度跳上占據優勢,也體現在個人花樣動作方面。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實驗教學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基本身體素質均呈現出明顯提升的現象,從具體 實驗結果來看,基本身體素質中50米跑、800米跑和立定跳遠實驗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而在仰臥起坐中兩種教學模式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兩種教學模式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但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更為顯著。
(2)實驗教學后,兩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都有明顯的效果。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活動參與和總體興趣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而在滿意度和專注力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3)實驗教學后,兩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提升花樣跳繩基本成績都有促進作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速度跳和車輪跳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而在同搖同跳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的花樣跳繩成績上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4)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倡導組間團結協作,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學生學習主動性強,教學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豐富高校花樣跳繩課程教學方法手段。
3.2 建議
(1)經過實驗分析,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花樣跳繩教學中要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這就對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提升專業技能、更新教學理念。
(2)教師無論采用那種教學模式,都要使學生認識花樣跳繩的價值與功能,通過嚴格控制課堂教學負荷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在實際教學分層分組時,要根據學生體能和技能掌握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分層分組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動不同層次學生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新.踐行“十個一”項目打造跳繩特色學校——以青島東勝路小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22(5):112-113,107.
[2] 周健妹,何衛東,呂磊,等.廣西高校花樣跳繩教學模式的創新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5):97-99.
[3] 全國跳繩運動競賽規則[M].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全國跳繩推廣委員會組編,2021
[4] 勾彩虹.合作學習法在小學花樣跳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5] 丁長海.論體育教學對學生足球運動興趣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7(4):96-98.
[6]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9.
[7] 蔡瑞金,鮑紅艷,季瀏.結構化技能教學與兒童青少年運動自我概念、體育學習興趣的關系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5):104-110.
[8] 李嘉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GH-220782)
作者簡介:郭麗艷(1992-),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