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是由國家教育部對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實施的一種外部評價過程。教育實習是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一部分,教育實習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師范專業認證的結果,而實習基地作為教育實習工作的物質載體,對實習生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實習基地穩定性差、缺乏合理有效的實習質量監控體系、指導教師尚未充分發揮實際作用、實習基地建設經費不足等,因此本研究以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為導向對此類問題提出四條建設策略與建議:(1)建立三方合作建設模式,探索合作共贏機制;(2)加強實習基地監控機制和評價體系建設;(3)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與交流;(4)多方共同保障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從而促進體育教育實習基地發展,助推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使體育教育實習工作高質量的運行。
關鍵詞:師范專業認證;體育教育;教育實習;實習基地建設;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Liu Bocheng,Liu Ping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102)
Abstract: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majors is an external evaluation process implem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teacher training major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ternship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sult of teacher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the internship base, a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education internship work,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inter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hip bases, such as poor stability of internship bases, lack of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ternship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structors have not fully played their practical role, and insufficient fu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bases, etc.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ch problems, taking the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s the guide: (1) establish a tripartit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model and explore cooperation (2)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nternship base; (3)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team of instru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4) guarante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internship base jointly by multiple partie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hip base,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hip base and mak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ship work run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Teacher training accredit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internship; internship base construction; strategy research
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從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等多個維度提出了中學教育認證、小學教育認證、學前教育認證的三級標準。體育教育專業作為教育學科的下類專業,同樣也屬于師范類專業,其目的是培養能在中學及教育機構等專業領域勝任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指導、課余訓練、競賽組織和體育教學研究等工作的優秀體育教師。教育實習作為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到準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和相關能力提升。在此過程中,教育實習基地作為教育實習工作的載體,其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等工作至關重要,因此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研究成為高校、教育部門等單位重點關注課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師范類專業認證視域下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現狀與策略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梳理教育部印發以及實施的有關“師范類專業認證”等相關官方文件,并對其中具體的政策條文加以解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政策依據。以及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百度學術等中文數據庫,以“體育教育實習”“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實習基地建設”等為主題詞進行檢索,篩選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梳理的現有文獻和政策文件進行比較、分析、推理等邏輯方法,得出高校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現狀的共性問題和師范類專業認證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策略。
1.2.3 訪談法
共選取了6名體育教育領域專家,從基地建設現狀、基地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對專家們進行半結構型的集體訪談,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現實依據。
2 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現狀
2.1 實習基地穩定性差
實習基地的穩定性是長期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基地建設工作的必要前提。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多數高校存在教育實習基地不穩定、教育實習基地數量減少、合作的中小學實習基地對于共建的意愿不強等現象存在。導致這些的現象主要歸因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多數師范院校、體育院校采用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模式為傳統的校校合作共建模式,則為高校直接與中小學建立合作關系,以高校為主導單位,以中小學為承載單位進行教育實習工作。這種共建模式沒有使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參與到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中來,缺少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能夠帶來宏觀管理作用。其次是教育實習工作對于中小學正常的教學進度和教學秩序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小學實習基地承擔了更多的責任與壓力[1]。這也是實習基地在教育實習工作中的職責、權利、義務不明確所導致的原因。最后是高校與中小學基地之間缺少在相互促進基礎上去建立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2],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中小學體育教師,但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關系普遍相互脫離,沒有形成互惠互利的聯系。綜上所述,教育實習基地的穩定性普遍較差,數量逐漸減少,中小學等基礎教育單位對于共建的意愿不強。
2.2 缺乏合理有效的實習質量監控體系
實習質量監控在教育實習工作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中提到“對各環節教實施質量監控,強調質量監控要貫穿整個教育實踐”的要求。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缺乏合理有效的實習質量監控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普遍高校在教育實習手冊中都設置了教育實習目標、規章制度、評價標準等內容,但評價標準主要來源是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材料的情況和實習成績[3]。實習基地作為教育實習工作的物質載體,學生教育實習工作多數是在基地內完成,校內指導教師無法實時對學生實習過程進行監控。另一方面,實習考核評價存在不嚴不實的現象,高校對實習學生資格準入不嚴、基地指導教師對實習學生監管不嚴、校內指導教師對實習學生的準出不嚴[4]。這樣寬進寬出的標準也一定程度也會導致了學生對于教育實習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導致很多實習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體現出教育實習環節的價值[5]。正因如此,實習質量監控體系的缺失嚴重影響了教育實習質量,導致實習過程中偏離了師范類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構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監控體系也應當是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教育實習基地重點關注問題。
2.3 指導教師尚未充分發揮實際作用
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在教育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期間,需要通過指導教師的引領和幫助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完成教育實習工作,實現由學生到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和能力提升。由此可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然而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指導教師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尚未解決,并且未能真正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首先,指導教師對于教育實習工作不夠重視,有研究表明,超過60%的指導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實習生的實習情況,這種“放養”的指導態度,對師范生的指導作用極為有限[6]。其次,指導教師的理論素養較為不足,中小學指導教師有較強的教學實踐經驗,但由于教學任務和實習指導任務,使中小學教師怠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有些陳舊甚至錯誤的教學觀念、職業倦怠等問題給實習生帶來了消極影響[7]。最后,指導教師管理工作有待加強,目前多數高校采用的“雙導師”制,即由校內指導教師與實習基地選派的指導教師共同負責實習生的教育實習工作。指導教師管理工作沒做到位也導致了雙方的分工不明確、缺少合作交流、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等現象的發生。總體來說,指導教師尚未充分發揮對實習生的指導作用,這也極大的制約了教育實習質量的提升和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2.4 實習基地建設經費不足
教育經費短缺一直是困擾我國教育發展的“瓶頸”,在教師教育教學大力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的數量逐漸增多,同時需要用于教育實習工作的經費也隨之增高,高等院校也只能先立足當前利益,無法立足于實習基地建設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又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導致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專項經費投入嚴重不足[8]。而進行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必須有足夠的經費來保障,實習基地建設經費不足這一現象也間接導致一系列其他問題的發生。其一,教育實習經費的缺乏會導致一部分相關負責人、指導教師、教育實習基地管理人員對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失去信心,認為無法達到高質量教育實習的效果,從而對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不加以重視。其二,部分鄉村中小學自身力量薄弱,各種場地設施也簡陋落后,教學條件不達標,無法安頓好實習生的食宿問題,最后導致因為客觀原因影響了教育實習效果。
3 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策略
3.1 建立三方合作建設模式,探索合作共贏機制
在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中“協同育人”是合作與實踐維度中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指高等院校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學建立權責明晰、穩定協調、合作共贏的“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機制,基本形成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的合作共同體。該機制加以運用到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中對教育實習工作長期穩定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部分高校以此為基礎上建立了“U-G-S”模式,即由東北師范大學率先提出的一種基于師范大學、地方政府、中小學校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新模式。在該模式中,高等院校負責模式運行的理念導向、技術支持指導和人才資源保障,促進基礎教育科研成果在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轉化,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保障,為地方中小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9]。三方合作建設模式是從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模式中擴展而來,不同于以往的高校與中小學直接進行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合作,該模式下,政府扮演著“協調者”的角色,在教育實習基地建設過程中起到協調保障的作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的運行提供政策保障和經費保障,協調好高校與中小學基地之間實習崗位的供需。同時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改革與發展政策的制定、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等項目中需要高等院校提供的優秀師資與科學指導,而中小學校為提高自身發展,需要高校提供的未來教師的補充與在職教師的優質培訓。在該模式中,高校、政府、中小學校的需求具有內在一致性,并且具有現實的互補性。
3.2 加強實習基地監控機制和評價體系建設
師范類專業認證的主要任務就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中小學作為教育實習基地的載體,其各校地點較分散,高校很難做到對每一個教育實習基地建設過程和教育實習開展情況進行評估考察。因此,要達到對教育實習工作各環節實施質量監控,高校要依據各自的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結合體育教育實習基地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套相切合的體育教育實習基地監控機制,其中包括教育實習質量評價標準、實習基地建設標準、實習指導教師評價標準等內容,定期由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對實習生教育實習質量進行過程性評價,高等院校各二級學院相關負責部門對實習生教育實習質量進行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由高校相關負責部門與實習基地相關負責人對實習基地建設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由高校二級學院對校內指導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實習基地相關負責人對基地內指導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從而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教育實習工作的有序進行以及保障教育實習質量。
3.3 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與交流
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需求,為更好的培養師范類專業人才質量,解決教育實習基地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高等院校與教育實習基地需要對校內外指導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根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高校需要建立高質量且數量充足的教師隊伍,制定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鼓勵教師們參與到實習指導工作中去,從而提高指導教師的數量,同時設立指導教師標準,對參與的指導教師進行評估,對未達到標準的老師分期進行培訓與指導,從而在提高指導教師隊伍數量的同時保障指導質量。其次,高校與實習基地要為校內外指導教師構建相互交流的平臺,互相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意見,明確各自在教育實習工作中的責任,進行協同育人,同時高校可以通過會議交流、專題培訓、圓桌會議等活動方式,在活動過程中不但可以為指導教師們深入了解悉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專業標準、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標準、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和教育實習指導工作等內容,還可以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的開展教育實習指導工作,提高教育實習基地建設質量。
3.4 多方共同保障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
提高教育實習質量是高校教育實習工作中要面臨的重要任務,為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大對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經費投入[10]。現有的研究表明僅依賴于高校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因此通過高校、中小學校、地方政府多方對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才能使教育實習基地可持續發展,從而提高教育實習工作質量。首先,中小學校作為教育實習基地的地點,要保證實習生的體育教學條件,如場地、設施、器材等硬件設施,以及實習生安全保障條件,保證教育實習工作有序進行。其次,高校在完成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短期和長期規劃的基礎上,要保障學生的實習生活條件,以及專門設立經費對教育實習基地進行定期實地考察,使教育實習質量得到保障。最后,地方政府應建立專項資金,開展示范性教育實習基地評選工作,對教育實習工作開展優異的實習基地進行一定的獎勵,對農村地區或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育實習基地進行資金扶持。
4 結束語
提升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質量,加強體育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高等院校應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基礎教育學校協同合作,探索合作共贏機制,通過加強實習基地監控機制和評價體系建設、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與交流、多方共同保障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等措施,逐步加強對體育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為打造高素質體育教育教師隊伍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彬超.賀州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5(35):153+184.
[2]王芳亮.影響教育實習基地穩定性的因素及對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27(6):118-120.
[3]周偉康,趙勝國,周雪華.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體育教育實習實然困境與優化策略——以安徽省高校為例[J].巢湖學院學報,2022,24(03):150-156.
[4]廖慧萍,白四發.高校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2022,43(02):100-102.
[5]卿尚霖.中國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問題省思與改進[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01):7-12.
[6]郝琦蕾,趙金鳳,耿超.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基于山西某縣基層學校實習指導教師的視角[J].大學(研究版),2018(04):59-63+50.
[7]于政泉.師范專業認證下的教育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38(02):34-37.
[8]黃勇樽.地方院校教育實習基地建設調查分析[J].大眾科技,2011(12):168-170.
[9]劉益春,李廣,高夯.“U-G-S”教師教育模式實踐探索——以“教師教育創新東北實驗區”建設為例[J].教育研究,2014,35(08):107-112.
[10]姜麗.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校企(校政)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研究——以煙臺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5):179-182.
作者簡介:劉波成,1999.7,男,碩士在讀,學生,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劉平,1971.7,博士,教授,體育教育訓練學,ping78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