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推進,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支撐”的戰略部署,普通高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發展高質量高中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南京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高中教育事業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優質資源建設、內涵品質提升、多樣特色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有效構建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的新格局。
擴大優質資源供給,積極回應社會需求
近年來,南京市持續加大對普通高中教育支持力度,推進優質學校擴容挖潛,借助地方科教資源富集優勢,持續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就讀普通高中的愿望。
優化普通高中布局。在全省率先出臺《普通高中布局優化總體方案(2018年—2023年)》,提前應對高中入學生源急劇增長的現實挑戰,科學規劃和穩步實施全市普通高中新建、改擴建工程,深入挖掘優質普通高中校舍資源潛力,增加學位供給。實施“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提升、高中現代化、高中實驗室改造”三項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教學硬件設施和辦學環境,有效保障高中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五年來,增加超過3萬個普通高中學位,未來還將增加1.2萬個學位。
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發揮區域科教資源豐富優勢,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高科技企業、博物館等各類地方資源,面向高中學校建設一批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為學校育人方式創新提供實踐平臺。鼓勵高中與高校結對,通過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專家學者進校園項目、學生研學旅行等活動,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
構建“雙高”協同機制。高質量謀劃校地合作,實施以市政府統籌為主導,以高等學校與地方政府所屬中小學校聯盟為主線的教育發展模式。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校地合作共建示范區項目,搭建高等院校與基礎教育交流合作平臺,引智借力助推南京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2019年,南京市與南京大學簽訂協議,正式啟動“共建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金陵中學作為合作共建的系列學校之一,在南京大學的支持下,建立了南京大學電子信息國家教學實驗室金陵中學創新實踐教學基地,打通南大師生走進金中授課和金中學生走進南大實驗室學習的通道。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持續提升辦學品質
南京市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根本目標,聚焦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新高考方案落地、教育評價改革等重要環節,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變革,持續提升全市普通高中的育人成效和辦學水平。
高質量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深化“雙新”改革,將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和示范校建設工作作為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構建國家、省、市三級示范區示范校建設體系。2020年,我市被確定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級示范區,南師附中被確定為國家級示范校,金陵中學和南京外國語學校被確定為省級示范校。此外,我市建設了14所市級示范校和3個市級示范區。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由南京市教學研究室牽頭負責,構建支持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市區校三級教研體系,保證學科教研活動的常態化開展;面向全體高中教師開展學科培訓,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深度理解,科學規范使用新教材,實現學科教師全員培訓覆蓋率100%。將區域新課程改革與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轉型緊密結合,對區域教育內涵品質發展做出主動思考,突出價值引領、專業引領、實踐引領,總結提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南京經驗。
高質量構建內涵建設項目群。聚焦內涵項目建設,引導學校積極挖掘自身學科特色,深入挖掘校本和區域課程新資源,整體建構學校課程體系。開展省市課程基地、學科發展創新中心、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等項目建設,通過配套資金、落實指導、強化評估,引導學校加大學科課程資源建設和學科教學模式改革力度,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升課程領導力和影響力。南京市中華中學著力打造生命·生活·生態教育課程基地、哲學踐行課程基地和批判性思維課程基地等三個省級基地,先后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有效提升育人質量。2011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開始實施語文學習實驗課程基地建設,開發設計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通過多樣的課程元素組合配置,突破課堂教學狹小的時空,展示了課程的魅力和生命。學校還成功創建普通高中體育、理科實踐與創新兩個省級課程基地。有力改變了學校的整體課程特質,推動了課程改革的整體深化,引領了學校的轉型升級與優質特色發展。
高質量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大力度引進高素質研究生充實到高中教師隊伍,提升我市普通高中教師學歷的整體水平,不斷滿足國家教育現代化對于創新型師資的需要;探索將“復合型碩士”納入教育緊缺人才目錄,與高校聯合培養優秀畢業生,重點保障緊缺學科的師資需求。加強名師培養孵化,實施“教育家型校長”“寧教名家”“市教學名師支持計劃”等培養項目,持續推進名師工作室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專家型教師和校長。主動對接南京師范大學高端師資培訓資源,玄武、鼓樓、棲霞等多個區攜手南師大啟動領航教師培訓項目,展開優秀教師、管理骨干落地培訓,助力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為我市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目前,全市高中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32.2%,高級教師占比40.3%。在職在崗的特級教師、正高級老師、名師名校長人數位于全省前列。
堅持錯位發展,構建多樣特色新格局
多年來,南京在推動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道路上開展了探索實踐,努力破解高中同質化發展難題,加快推進高中教育從“分層發展”向“分類辦學”的特色多樣高質量發展轉變,形成高中學校各美其美、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
基于學校實際科學定位。持續開展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性評估,堅持分類評估、分層推進,關注過程評估和增值評估,關注學校辦學特色評價,引導學校找準發展定位、凝練辦學理念、明晰發展目標,有效構建“高品質高中引領發展、四星級高中適性發展、特色高中特色發展”的“塔形”發展格局。南京外國語學校作為首批江蘇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項目學校,積極探索具有家國情懷和全球勝任力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努力培養志向遠大、素質全面,文理兼優、外語專長的學生。南京市寧海中學自1986年起開展美術學生培養,不斷創新美育路徑,構建了教師課堂、專家課堂、生活課堂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了一大批藝術英才。
基于發展愿景優化規劃。2023年江蘇省教育廳在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基礎上,首次組織省高品質特色高中創建,高中學校紛紛響應,基于學校辦學特色和實際開展建設規劃,明確特色發展方向和目標,系統規劃,在培植特色文化、建設特色課程群、強化特色師資、創建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等方向謀劃思考。市區教育部門在中考招生政策、經費保障等方面予以保障,支持學校特色項目建設,鼓勵學校特色辦學發展。2023年,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實施“民航飛行人才貫通培養合作項目”,高校與高中共同打造校本化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驗教學體系。該項目是南航大首次與省內高中共同實施的合作項目。
基于個性成長強化服務。通過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為學生提供多樣多層的課程供給和成長平臺,依托“南京市中小學科技創新中心”,開展校內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多元成長。深入實施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實施“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教學保障項目”,確保高中學生認識自我、自主發展。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在普通高中建立學科教學與競賽指導中心,實施特長生招生、“數理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有效拓寬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承載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南京市不斷鞏固提升南京高中教育高度,努力為教育強市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