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美國、英國、中國、德國等國家,都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伴隨ChatGPT(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的問世,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全球的焦點,并在出版界引起巨大轟動,出版價值鏈上的各環節都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文章運用案例分析法、文獻調查法,從智能化獲取內容、挖掘市場信息、出版內容和產品開發、出版物營銷推廣、出版物倉儲與調貨、財務部門自動開票、客戶服務七個方面列舉了出版價值鏈中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文章通過大量調研,結合當前國內外人工智能在出版價值鏈中的使用情況和真實案例,指出人工智能用于出版的全價值鏈,能夠大幅提升出版效率和質量,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局限,包括:人工智能專項技術不夠成熟,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創作,在出版價值鏈中,編輯加工環節的技術問題尤為突出;人工智能侵權問題尚未解決,版權問題仍然主要出現在出版特有的價值鏈環節的人工智能應用中,尤其是作者內容獲取環節;缺乏技能儲備、基礎設施等導致大小出版企業在出版各環節智慧化轉型投資方面的障礙;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立法有待完善,人工智能在出版價值鏈中的應用需要更多政策、立法和監管方面的支持。最后,文章從技術、版權、投資、政策法規四個層面,對未來人工智能用于出版價值鏈的變革進行展望,認為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智慧出版價值鏈大有可為。
關鍵詞:人工智能;出版價值鏈;智慧出版;版權;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0-0001-05
近年來,美國、英國、中國、德國等國家都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英國大多數出版商2017年就已經開始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投資,且國家總投資量逐年攀升,目前英國大多數投資人工智能的出版商都擁有1至5名員工的小型內部團隊專注于人工智能研究[1];美國出版商和技術運營商都在充分開發和利用人工智能[2];在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也提到人工智能與出版的內容建設、產業發展、國際化、管理體系建設結合的突破點。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引領出版業大變革的強勁動力和變革中不能忽視的一環,研究人工智能在各出版環節的應用,有助于明確新技術驅動下出版業變革和發展的方向。
當前,出版業已經初步將人工智能運用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包括內容獲取、產品研發、版權監測、需求預測、資源管理、財務、客戶服務等。人工智能賦能出版價值鏈有助于作者、出版人員更有效地利用各類信息資源,以達到節省時間、節約成本的目的。人工智能的賦能有助于出版產品和出版服務更具創新性,同時實現高質量發展。主要依托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
(一)幫助作者智能化獲取內容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引領著創作方式的革命。當前,已有作者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作品提供素材、搭建架構、設計情節、塑造角色、撰寫內容等。有研究統計,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至少能讓作者寫作效率提升10%~30%[3]。
人工智能可用于小說創作和靈感激發。專門服務于小說寫作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用于前期構思,還能在創作中期讓作者從創作瓶頸期解脫,從而極大地提升寫作效率、激發作者的創新思維。例如,“文心一言”可根據《三體》的核心內容提出五個續寫《三體》的建議角度,具備對話問答、總結分析、內容創作生成的綜合能力[4];Jasper(賈斯帕)人工智能可輔助編寫各種主題的高質量、獨創性內容,生成情節、人物和各類設定[5]。
人工智能可用于生成書籍圖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可生成較為常規、簡單的書籍插圖,從而降低插圖稿費和時間成本。谷歌合作實驗室開發的一款軟件可以模仿莫奈、畢加索等世界名家的畫作,作者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或簡單描述,僅需幾秒鐘的時間和幾美分便可得到一幅完成的畫作。外國一名產品設計師結合兩種人工智能工具,僅用幾天的時間便完成并出版了兒童繪本《愛麗絲與火花》,里面所有插圖都通過AI創作工具完成[6]。
人工智能可用于提取信息和整合內容。人工智能工具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大量數據的提取、整理和分析,在學術出版中的應用最為成熟。在自然語言識別技術的支持下,人工智能通過迅速提取、整合研究成果,以便研究人員高效掌握基礎信息。例如第一本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書《鋰電池》,由Beta Writer(貝塔作家)算法基于施普林格·自然平臺的內容獨立生成[7],2021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氣候、行星和進化科學:計算機生成的文獻綜述》[8]。
(二)協助出版商挖掘市場信息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出版商確定市場趨勢。人工智能分析工具的介入有助于出版商和作者準確把握市場需求。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可以快速檢索已有的數字化內容,通過識別特定領域的關鍵詞集群確定市場趨勢。利用人工智能對過去暢銷的書籍進行分析,可以為后續書籍提出暢銷意見。《暢銷書密碼》的作者馬修·喬克思認為,計算機能看到人們無法直接看到的信息,還能找到暢銷書最常見和可預測的特征,他和茱蒂·阿切爾聯合創辦的圖書咨詢公司阿切爾·喬克思便致力于以數據驅動幫助作者改進書稿和重構小說[9]。人工智能算法還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出受讀者歡迎的市場空白領域,實現在極短時間內發行圖書。獨立出版商卡利斯特傳媒公司通過開發和使用該技術,在9周內完成了從發現選題到新書上市的圖書出版發行工作,該模式使卡利斯特營業額在2012—2014年增加了833%,實現了爆炸式增長,成為極具影響力的獨立出版商之一[10]。
(三)智能化開發出版內容和產品
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動審校出版內容。大多數出版商已經在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檢查與校對文字,部分嘗試用機器審稿,甚至篩選、編輯手稿。出版商利用人工智能對內容質量進行自動評估、檢查圖像標簽的準確性等,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編輯工作者的審校負擔。果麥文化認為,“目前國家標準稿件錯誤率是萬分之一,人工智能編校達到千分之一就可以達成一個普通人的編校工作,預計在未來兩年可以做到十萬分之一,能100%解決問題”,并且已經在使用“十維數據分析系統”輔助工作[11]。
人工智能可用于已有資源的再開發。國內已有眾多出版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升級傳統出版的閱讀方式,為已有出版物激發新活力,童書領域表現最為突出。例如,物靈科技首創的盧卡繪本閱讀機器人采用智能朗讀技術,將兒童閱讀繪本的場景升級為聽讀模式。同樣用于兒童閱讀的人工智能硬件還有各類智能點讀筆,如豚小蒙點讀筆、機器島點讀筆等,讀者在閱讀中可以點讀內容,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和點讀筆進行簡單互動。部分點讀筆內置智能語音互動系統,可以進行更強大的互動,可以自動識別發音是否標準、回答是否正確等。人工智能還可用于對已有的童書進行智能分級,評估兒童的閱讀能力,推薦相應書籍。兒童分級閱讀較成熟的國家已經開始通過機器協助,根據讀者閱讀能力和知識結構掌握情況來推薦合適的閱讀文本[12]。國內也有出版商致力于智能化分級閱讀,以科學分級視角為讀者推薦出版物,更好地服務讀者。例如,“考拉閱讀”軟件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自主研發了首套量化中文分級閱讀標準[13]。
人工智能可用于檢測抄襲和侵權。將自然語言識別或圖像識別技術與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通過掃描公域數字資源,標記出具有雷同段落、句子的文章進行侵權檢測。英、美等國家的出版商已經廣泛應用此項技術進行版權侵權檢測和管理,這既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維護作者的權益,還可以增加出版商的收入。
(四)優化出版物的營銷推廣
在出版物營銷中,人工智能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識別讀者偏好并優化營銷內容,二是根據讀者需求定向推送產品信息,三是根據市場反饋為出版物進行最優定價,三者相互配合能夠為出版物創造可觀的銷量。
人工智能可以優化營銷內容。人工智能可結合大數據根據用戶對商品的評論進行情緒分析,向出版商報告提取到的讀者最在意的問題,還可根據負面評論提出產品的完善意見供出版商參考。海報文案、短信廣告、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推送甚至宣傳視頻等,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大數據統計,根據用戶的偏好進行優化和再創造。例如,國外出版商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亞馬遜的圖書描述,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重寫描述,再由人工編輯和優化。國內營銷文案和視頻也呈現人工智能生成的趨勢,更多出版物宣傳方嘗試采用人工智能修改或生成文案,以提升產品的曝光度。
人工智能可用于打造智能推薦引擎。將自然語言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可以打造出推薦引擎,以幫助讀者識別與他們的需求最相關的內容。銷售平臺內置的智能推薦引擎可以分析讀者已表達的偏好,使用大數據為用戶畫像,提取與用戶具有類似特征的他人數據并進行推薦。這項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消費者的搜索成本,節省檢索時間,提高用戶滿意度,同時增加出版物的銷量。
人工智能可用于為圖書科學定價。定價是圖書營銷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銷售渠道的多元化,消費者信息來源越來越豐富,在圖書的市場競爭中,定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圖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合適的定價能夠讓圖書在盈利的基礎上擴大影響力,甚至打造出現象級銷量。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分析銷售歷史、需求和定價趨勢等數據,確定書籍的最佳價格[14],從而使出版商獲得最大的盈利能力。據調研,已有外國出版商使用了各類人工智能開發出自動重新定價器,成功突破了手動執行轉換定價的局限。
(五)用于出版物倉儲與調貨
人工智能已經用于優化庫存管理。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庫存管理,能夠確保供需匹配,降低物流成本。英國出版業中,已有大量出版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改善庫存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中國的京東倉儲結合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自動化存儲、智能按需分揀和打包、數據化管理(實時的庫存監控、庫存預警和庫存調配等)和無人化操作[15],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了庫存管理的準確性,從而使消費者更加滿意。
(六)協助財務部門自動開票
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動開票。智能財務機器人的開發是普惠全行業的,也包括出版領域。隨著稅務政策的不斷變化,出版行業各項業務的拓展和運轉的提速對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更高要求,在人力和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出版商可以購買和應用人工智能財務軟件替代部分人工工作,同時提升安全性和準確性。例如,國內愛拜爾科技公司研發了一款智能財務機器人,主要用于票據識別和數據加工,目前支持識別多種類型的票據,同時兼具學習功能[16]。國外一些人工智能財務工具覆蓋面更廣,可支持發票隔離、數據提取、發票生成等業務的自動化,出版商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調整發票處理優先級,以實現最佳現金流[17]。
(七)用于提供智能客戶服務
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可用于客服。絕大多數出版商已經將與系統信息有關的客服問題交給智能客服處理,如關于到貨時間、貨品信息、訂單或物流狀態等;也有一些出版商訂購或開發了更為復雜的人工智能客服功能,讓它幫助處理過失賠償、缺貨處理、常見產品問題咨詢等來訪,只有在客戶要求“轉人工”的時候,才會使用人力資源。當前,國內大多數客服采用人工與人工智能工具結合的客服方式,少量出版商直接采用人工智能客服,客服方式包括文字對話式客服和智能語音客服。國外已經開發出功能更為全面和人性化的智能客服工具,如沃森助手,可以通過訓練動態查找信息,并幫助客戶完成如重新安排發貨、跟蹤發貨和檢查賬戶余額等操作[18]。
人工智能用于出版的全價值鏈固然能夠大幅提升出版效率和質量,但人工智能出版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如中文人工智能指令復雜、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侵權、企業缺乏人工智能思維、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主要局限體現在技術、版權、投資和政策四個方面。
(一)人工智能專項技術不夠成熟
人工智能還不能完全代替人類創作,在出版價值鏈中,編輯加工環節的技術問題尤為突出,在內容生成和加工、語種兼容、操作指令等維度不夠成熟,導致很多生成作品不符合直接運用在正式出版物的要求。例如,生成故事情節缺乏獨創性和多變性、生成文字缺乏實用價值、生成的圖片存在“人長出爪子”的“反常識”現象等。所以,當前國內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更多應用于新媒體文案創作。倉儲與調貨、財務、客服等與其他行業通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更加成熟,但國內出版行業對于人工智能應用在這些環節總體落后于其他行業,并沒有在這些環節有針對性地開發出適應行業發展的人工智能工具。
(二)人工智能侵權問題尚未解決
版權問題仍然主要出現在出版特有的價值鏈環節的人工智能應用中,尤其是作者內容獲取環節,導致符合出版要求的生成作品無法真正運用于出版并產生價值。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版權爭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版權歸人還是歸機器的問題。這一問題在世界各國爭議不斷。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版權到底應該歸機器本身、程序開發人員、開發公司、對人工智能發出指令者,還是不屬于任何一方,現在還沒有一個標準和共識的解決方案。
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虛假信息、洗稿、洗畫引發的侵權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不會直接造成人身權、財產權的侵害,造成侵害的原因主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易得、易傳、易獲利特性。一旦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侵權甚至有害內容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和盈利,如何消除影響、進行判定和追究責任的問題有待解決。
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礎素材侵權問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開發中,機器學習技術一般需要大量的基礎素材進行訓練,很難保證眾多開發商都能夠購買基礎素材版權或完全使用公版或無版權內容。
(三)出版企業存在人工智能投資障礙
人工智能賦能出版價值鏈需要一定的前期投資,而大多數出版商存在一定的投資障礙,有的源于發展顧慮,有的源于人才緊缺,這嚴重阻礙了人工智能技術為出版業帶來革新機會和雙效價值。英國出版協會報告顯示,大型出版公司主要投資障礙在于缺乏技能,難以將人工智能方案運用于現有的IT基礎設施,以及缺乏對人工智能功能的認識;中小型出版企業主要的投資障礙在于研究和實施人工智能的巨額成本[1]。除上述障礙外,很多出版企業更加顧慮投資人工智能是否能帶來相應的回報。客觀方面,當前較多國內外出版企業的人工智能技能水平、IT基礎設施、可用數據、組織結構還不能達到研發人工智能工具的基本要求,出版價值鏈各環節的數字化轉型速度也決定了對新技術的應用速度。
(四)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立法有待完善
人工智能在出版價值鏈中的應用需要更多政策、立法和監管方面的支持。例如,針對人工智能的版權歸屬問題,大多數國家尚未出臺權威的人工智能著作權法和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的相關法律,導致人工智能的使用在很多方面仍處于灰色地帶,為防止糾紛而無法投入商用;部分國家對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領域的研發支持不足,導致中小型出版企業無法涉足這一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企業沒有機會給予出版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有效的支撐。由于政策、立法和監管的滯后,更多出版企業不愿承擔預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轉型的風險。
人工智能用于出版價值鏈既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但總體上看,人工智能在出版價值鏈中的應用前景樂觀,在具體化開發、侵權問題達成共識、完善政策法規后,必將有更多大中小企業投資和開發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變革,助力全行業實現高質量出版。主要發展趨勢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有需求便有市場,開發服務出版價值鏈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大有可為
人工智能出版工具的研發呈現針對性、具體化、細節化和多元化的趨勢。當前,通用型工具已經普及,開發商更多專注于占領細分市場和給出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正試圖研發專門針對出版價值鏈各環節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專用于某出版環節一項生產或業務的工具。出版價值鏈覆蓋業務繁雜,幾乎在各個環節都存在利用人工智能提質增效的空間,因此人工智能出版工具開發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開發商會以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研發。
以“作者獲取內容”和“財務”兩個環節為例,為應對童書插畫貴、耗時長的困難,國內已有出版商嘗試采用人工智能制圖替代人工繪制,專用于童書插畫的人工智能工具或將應運而生;在圖書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為應對國內圖書銷售渠道繁雜導致的平臺價格亂象,用于為出版商提出渠道優先級和定價策略的人工智能算法或將成為剛需。
(二)解決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權管理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版權問題屬于立法的一部分,而立法就是為了給予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者和內容消費者底線的保障。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難的原因有應用案例少、技術變革快等,但很多國家已經開始試著出臺有關政策法規。例如,中國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成為國家首次針對當下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發布的規范性政策[19];歐洲也出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綜合性立法——《人工智能法案》,產生奧多比系列軟件的人工智能轉型,注意了版權問題[20]。
(三)更多大中小出版企業將進行以人工智能技術為驅動的數字化變革
隨著出版價值鏈各環節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更多出版企業將放下顧慮,認識到人工智能為出版帶來的巨大價值。大型出版企業或將增加人工智能出版工具的研發投資,中小型企業也更愿意嘗試引入人工智能工具輔助出版業務。同時,更多高新技術產業將業務拓展到出版價值鏈中,會拉動整個出版產業進入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的技術革新快車道,倒推傳統出版流程進行生產方式的變革。此外,出版業與高新技術行業的產業融合模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創新,更多技術型商業模式涌現,會促進整個出版價值鏈高效增值。
(四)出版商在價值鏈各環節的人工智能應用將有法可依和有所支持
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將逐一細化。除上述侵權相關政策法規外,全價值鏈相關的有法可依也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與人工智能用于出版價值鏈相關政策的出臺,很多中小出版企業和技術創業公司有意向通過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主要阻礙還是資金問題。因此,國家設立用于出版價值鏈中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扶植政策能夠成為這些企業轉型的助推力,通過政策支持以達到促進出版行業現代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的目的,進而拉動國家出版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章通過大量的文獻調查和案例分析,較為全面地對當前人工智能用于出版價值鏈各環節的實際作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進行了探討,發現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版價值鏈各環節的智慧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既是機遇、挑戰,也需要勇氣,離不開支持。隨著國內外出版價值鏈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深入和廣泛,逐漸暴露出技術、法律、環境、政策等方面的局限。但是,當前人工智能賦能出版的局限,能夠直觀反映這一技術由粗而精、由泛而專,由亂象叢生到有法可依的發展,出版業由將其束之高閣到得心應手的趨勢。研究人工智能賦能出版價值鏈的應用和發展,有助于國家、政府、出版企業、個人創作者更好地應對技術變革,抓住人工智能的時代風口,把握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出版價值鏈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人加機器:人工智能在出版中的作用[R].英國出版商協會,2020-10-7.
[2] 趙樹旺,付佳.人工智能在美國出版業中的應用、問題與啟示[J].出版發行研究,2019(10):81-85.
[3] 楊福川.我們嘗試了主流AIGC工具,出版效率究竟提升了多少?[EB/OL].出版人雜志,https://mp.weixin.qq.com/s/9t8JcAFJbSBgazr XvF3hUg,2023-06-08.
[4] 中國經濟時報.百度推出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EB/OL].百度-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60541237862412664wfr=spiderfor=pc,2023-03-17.
[5] A.諾亞. AI創意寫作和小說的寫作工具:釋放你的想象力,像專業人士一樣寫作[EB/OL].媒介網,https://becominghuman.ai/aiwriting-tools-for-creative-writing-and-fiction-unleash-your-imagination-and-write-like-a-pro-4f098ccc7fce ,2023-01-19.
[6] 尼克·波普利.他使用人工智能在一個周末出版了一本兒童讀物,藝術家們對此不滿[EB/OL].時代周刊,https://time.com/6240569/aichildrens-book-alice-and-sparkle-artists-unhappy/,2023-01-19.
[7] 海德堡.施普林格·自然出版了第一本機器生成的書[EB/OL].施普林格·自然,https://group.springernature.com/gp/group/media/ press-releases/springer-nature-machine-generated-book/16590134,2019-04-02.
[8] 羅攀.中國學者首次參與主編人工智能生成圖書出版[EB/OL].中國新聞網,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7-06/9796872. shtml,2022-07-06.
[9] 陳銘,徐麗芳. Archer Jockers:用機器算法解密暢銷小說基因[J].出版參考,2019(3):12-15.
[10] 徐麗芳,彭雨虹.卡利斯特傳媒:基于大數據的圖書出版模式[J].出版參考,2017(7):20-22.
[11] 多知網.果麥文化:AI編校可替代有標準化答案的工作,預計兩年內做到錯誤率十萬分之一[EB/OL].騰訊網,https://new. qq.com/rain/a/20230601A033XL00,2023-06-01.
[12] 張琦,李晶.人工智能在兒童讀物分級閱讀出版中的應用探究[C]//中國編輯學會.新業態 新挑戰 新思維:中國編輯學會第21屆年會獲獎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51-460.
[13] 趙梓淳,任易,高華健.人工智能+分級閱讀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閱讀教育:全國少兒中文分級閱讀教育的探究與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11):88-90.
[14] 勞倫斯·奧布萊恩.圖書營銷的人工智能策略[EB/OL].顛覆出版網,https://services4authors.com/2023/05/08/using-ai-for-bookmarketing/,2023-05-08.
[15] 佰斯特.京東智能倉庫的功能有哪些?[EB/OL].百度-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69835467462646929wfr=spiderfor=pc,2023-06-28.
[16] AI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 驅動財務工作迭代升級[EB/OL].中國網,http://anjian.china.com.cn/html/csaq/csdt/20220517/49062. html,2022-05-17.
[17] 伊洛魯斯團隊.計費和發票處理中的人工智能[EB/OL].伊洛魯斯官網,https://www.elorus.com/blog/artificial-intelligence-billing-invoice-processing/,2022-07-20.
[18] 環球網. IBM發布沃森AI企業助手 完善用戶體驗[EB/OL].中國網-新聞中心,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8-03/22/ content_39160212.htm,2018-03-22.
[19] 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EB/OL].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23-07/13/c_1690898326795531.htm,2023-07-13.
[20] 吳丹璐.侵權成AIGC最大法律風險,專家:條件成熟時有必要特別立法[EB/OL].上觀網,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30199.html,2023-07-08.
作者簡介 池瑤,研究方向:主題出版、智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