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全民健身頻道作為傳播全民健身理念、促進全民健康的媒體平臺,在推動全民健身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文章研究范圍涵蓋多個全民健身頻道,體育全民健身頻道作為宣傳全民健身政策的重要媒介,對促進全民健康和增強全民健身意識具有重要影響。文章采用數據分析法,對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節目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一系列節目創新策略,包括緊密結合全民健身政策、引入全民健身理念、加強社會參與以及結合數字化技術實現多平臺傳播等。文章研究結果表明,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在全民健身政策宣傳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但也面臨一些問題。通過提出的創新策略,特別是結合數字化技術,可以擴大節目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從而更有效地推廣全民健身理念。
關鍵詞:全民健身;體育頻道;節目創新;受眾需求;全民健康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0-0149-03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全民健身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旨在推動全體人民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國民體質的全面提升。在這一大背景下,媒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體育全民健身頻道作為傳播健康生活方式和體育知識的平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節目創新策略的探析旨在探討如何更好地融合全民健身理念,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體育運動。
(一)促進全民健康
全民健身和體育全民健身頻道致力于向廣大民眾傳遞健康生活方式和體育知識,鼓勵和引導全體人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健身活動[2]。通過豐富多樣的節目內容,提供專業的運動指導和健康建議,全民健身頻道幫助人們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全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二)弘揚體育文化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不僅傳遞體育知識,還通過節目內容展示各類體育賽事、運動健兒的精彩表現,向觀眾展現體育文化的魅力[3]。通過宣傳和弘揚體育精神,增強人們對國家體育事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激發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三)有助于發揮媒體平臺的示范作用
全民健身和體育全民健身頻道是傳播全民健身理念的重要媒介[4]。作為媒體平臺,頻道在傳播健康理念和促進全民健康方面具有示范作用。通過引導民眾參與體育運動和健身活動,增強民眾體育意識和健康觀念,增強人們的生活幸福感,降低疾病發生率。
(一)當前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節目特點和內容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節目內容十分多樣化,涵蓋了豐富的體育項目和健身形式。除了傳統的體育賽事直播和體育新聞報道外,還包括健身操、瑜伽、健身訓練、舞蹈健身、運動教學等節目[5]。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的節目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節目中常常邀請專業的體育教練、運動員或體育專家進行講解和演示,提供科學有效的運動指導和健康建議[6]。
(二)受眾群體和收視率現狀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節目的受眾群體覆蓋了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節目中的多樣化內容和專業性特點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觀看[7]。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媒體生態的巨大變革,其中在線觀看的興起對傳統電視收視率產生了明顯影響[8]。圖1是對2023年7月31日周一各全民健身頻道收視率數據的分析與解讀,以展示在線觀看對傳統電視收視率的影響。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央五在全天的收視率為0.431,而BRTV體育休閑的收視率為0.341。雖然央五的收視率略高,但兩者的差距并不顯著[9]。BRTV體育休閑黃金時間的占有率達到了3.865,超出了原定的100%。在線觀看人數的增加能夠提高節目的占有率,擴大受眾范圍。歡樂二打一、天天體育和足球100分等節目的收視率相對較高,分別為3.83、0.548和0.332。體壇資訊的收視率為0.082,相對較低。

(三)節目創新現狀和取得的成就
一是創新了節目形式。體育全民健身頻道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節目形式,例如互動體驗類節目、明星挑戰節目、大眾健身舞蹈節目等。新穎的節目形式吸引了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參與,增強了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10]。二是強化了線上互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加強了線上互動,通過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平臺開展互動活動[11]。觀眾通過這些平臺與節目互動,參與節目投票、留言、提問等,提升了觀眾的忠誠度。三是突出了體育文化內涵。體育全民健身頻道注重傳播體育文化,推出了一系列展示體育賽事、運動員故事、體育歷史等內容的節目。
(一)受眾定位不準確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在節目定位上可能存在問題,導致受眾群體無法準確匹配。可能出現節目內容過于專業化,難以吸引一般觀眾;或者節目內容過于簡單化,不能滿足體育愛好者的深層需求[12]。受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可能源自對受眾需求和興趣的了解不足,缺乏針對性的市場調研和分析。
(二)節目主題脫離全民健身理念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的節目主題可能與全民健身的理念脫節,或者過于注重競技性、娛樂性而忽視了全民健身的普惠性。節目主題脫離全民健身理念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頻道對全民健身理念的解讀和傳播存在偏差,導致節目內容過于單一或過于商業化。
(三)群眾參與積極性差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的節目缺乏足夠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觀眾很難在節目中積極參與,體驗運動樂趣。群眾參與積極性差的問題可能是由于節目內容設置不夠吸引人,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13]。
(四)媒體技術應用不足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可能未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導致節目呈現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和新穎的視聽體驗。媒體技術應用不足的問題可能是因為節目制作團隊對現代媒體技術了解不足,缺乏對新技術的引入和嘗試。
(一)緊密結合全民健身政策,定位節目受眾群體
1.政策導向。在節目策劃和制作過程中,制作團隊應認真研究國家全民健身政策和相關指導文件,了解政策的宗旨、目標和要求。將政策導向融入節目的核心理念和主題,確保節目內容與國家政策相契合[14]。例如,國家可能強調普及健身知識、提倡多樣化的運動方式,節目應注重普及健身知識和推廣多樣化的健身運動。
2.注重地域特色。中國各個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傳統體育健身習慣。節目制作團隊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全民健身需求和特點,針對性地設計節目內容,滿足當地觀眾的健身興趣和需求。例如,南方地區多雨濕潤,推廣室內健身活動;而北方地區氣候較干燥,推廣戶外運動等[15]。
3.受眾年齡段劃分。全民健身政策強調滿足各年齡段人群的健身需求。節目制作團隊根據政策中對不同年齡段群體的健身要求,劃分不同年齡層次的節目。例如,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群體,設計有趣的戶外運動和團體競賽節目;針對中老年人群體,推廣養生保健、太極拳等適宜的健身活動。
(二)引入全民健身理念,設計節目內容和主題
1.運動形式多樣化。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參與,節目引入豐富多樣的運動形式,包括傳統體育項目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等,戶外運動如登山、跑步、自行車等,以及休閑健身活動如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通過展示不同類型的運動,節目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健身需求,讓全民健身更加貼近大眾。
2.普及專業知識。節目應當利用平臺向觀眾傳遞有關健身、運動和健康的專業知識。邀請體育專家、醫學專家等專業人士,通過講解和示范,向觀眾傳授科學的健身方法和運動技巧。節目還可介紹最新的健康科學研究成果,幫助觀眾了解運動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增強群眾對全民健身的認知和理解。
3.分享健身故事。為了鼓勵更多人積極參與全民健身運動,節目邀請普通市民和運動愛好者分享群眾的健身故事和經驗。通過講述個人的健身歷程和成就,群眾成為榜樣和激勵,激發更多人參與到健身活動中來。真實的健身故事能夠打動觀眾的心,讓群眾產生共鳴,并激發其參與意愿。
(三)加強社會參與,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感
1.開設觀眾投稿。為增強觀眾參與感,節目開設觀眾投稿環節,鼓勵觀眾分享自己的健身成果、健身心得或者健身日常。觀眾通過視頻、圖片或文字形式提交自己的健身故事,節目制作團隊挑選優秀的投稿進行展示和分享。通過展示觀眾的故事,節目能夠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感受到自己也是節目的一部分,提升觀眾的忠誠度。
2.增進現場互動。為增強互動性,節目錄制或直播過程中可設置現場互動環節。觀眾通過線上平臺或現場參與者通過問答、投票等方式與節目互動。觀眾提問節目嘉賓、主持人或參與互動游戲等,讓觀眾感受到自己是節目的一部分,提升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
3.注重社交媒體互動。社交媒體是現代人常用的溝通平臺,節目借助社交媒體平臺與觀眾互動。節目定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健身挑戰活動,鼓勵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健身經歷和成果。節目制作團隊回復觀眾的留言和評論,與觀眾保持互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
(四)結合數字化技術,實現多平臺傳播
1.進行在線直播。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利用在線直播平臺,將節目實時傳播給觀眾。通過在線直播,觀眾實時觀看節目,與主持人、嘉賓進行互動交流,增加觀眾的忠誠度。同時,在線直播還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在線觀看,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
2.打造移動端平臺。為了方便觀眾隨時隨地觀看節目,體育全民健身頻道開發移動端應用。通過移動端應用,觀眾隨時瀏覽和回顧節目內容,還獲得健身教程、健康管理等相關功能。移動端應用上還設有互動社區,觀眾在社區中分享自己的健身經驗和成果,與其他觀眾進行交流和互動。
3.促進社交媒體傳播。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體育全民健身頻道將節目內容和亮點加以分享,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和參與。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節目更好地與觀眾互動,同時也擴大了節目的傳播范圍,吸引更多新觀眾的關注。例如,將節目精彩片段和健身小貼士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并使用特定的標簽和話題引導觀眾積極參與討論。
體育全民健身頻道作為全民健身政策的重要宣傳平臺,在推廣全民健身理念、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當前頻道節目面臨著受眾定位不準確、主題脫離全民健身理念、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差和媒體技術應用不足等問題。結合數字化技術,實現多平臺傳播,包括在線直播、移動端應用和社交媒體傳播,擴大節目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張春燕,徐小荷.全民健身視域下體育電視節目的創新[J].新聞戰線,2018(22):154-155.
[2] 蔣佳利.新媒體環境下全民健身文化的電視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7):111-112.
[3] 代龍迪,張思涵,席玉寶.關于將全民健身理念植入我國真人秀節目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183-187.
[4] 丁明紅.電視體育娛樂節目的功能研究[J].運動,2017(18):133-134.
[5] 李紅媛,張鑫磊.休閑體育類電視節目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2):101-102.
[6] 曾紅兵.淺析電視健身秀節目激發公眾健身熱情的技巧[J].當代電視,2016(1):100-101.
[7] 王云富.電視節目對全民體育的影響淺談[J].新聞戰線,2015(9):187-188.
[8] 劉毅偉.電視體育節目如何促進全民健身可持續發展[J].新聞戰線,2015(4):66-67.
[9] 李文杰.從體育電視節目透視新時期大眾休閑體育的新特點[J].價值工程,2014,33(28):292-293.
[10] 余靜.我國體育類電視節目的價值導向功能[J].傳媒,2014(16):41-42.
[11] 高民緒.體育類娛樂電視節目與大眾體育的互動關系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2):69-70.
[12] 謝慶芝,王國權.淺析體育電視節目娛樂化營銷:以CCTV-5《城市之間》為例[J].當代電視,2013(7):72-73.
[13] 孫海艷.休閑體育類電視節目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運作研究:以沖關類電視節目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4):302-304.
[14] 楊斌. 3D電視節目制作步入正軌 記體育欄目《健身舞起來》3D制作[J].數碼影像時代,2012(6):36-40.
[15] 班夏胤,劉錫洋.論運動健身類電視節目的創新模式:以BODYROCK.TV為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6):211.
作者簡介 莫曉云,編輯,研究方向:全民健身、體育頻道、節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