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面臨新媒體的巨大沖擊與挑戰(zhàn),影響力不斷下降。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要想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需要具備一系列關鍵能力?;诖?,文章采用經(jīng)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節(jié)目面臨的巨大機遇與挑戰(zhàn),從優(yōu)勢和劣勢兩個角度分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節(jié)目面臨的形勢,其中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媒體的邊界被消除、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信息傳播速度明顯加快等,劣勢體現(xiàn)在新聞真實性受到威脅、消極文化傳播快等方面。在明確這些內容的基礎上,文章提出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包括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等基本素養(yǎng),具備專業(yè)的語言文字能力、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網(wǎng)絡信息審查辨別能力、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力等專業(yè)能力,旨在促使廣播電臺新聞編輯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推動廣播電臺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基本能力;專業(yè)能力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0-0158-03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的工作環(huán)境和要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給廣播電臺發(fā)展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傳統(tǒng)廣播電臺工作模式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需要具備一系列基本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積極創(chuàng)新編輯理念,制作出更多受眾喜愛的節(jié)目,促進廣播電臺融合發(fā)展。
(一)優(yōu)勢分析
其一,傳統(tǒng)媒體的邊界在新媒體時代被徹底消除。傳統(tǒng)廣播電臺通常受限于特定的廣播頻率,而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廣播電臺不再受到地理位置或頻率的局限。當下,廣播電臺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覆蓋全球受眾,實現(xiàn)廣播內容的全球化傳播[1]。這一變革為廣播電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拓展廣播電臺的影響力,吸引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受眾。
其二,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旺盛。隨著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關注越來越頻繁。廣播電臺作為一種傳媒形式,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既可以為受眾提供實時短訊,滿足人們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又可以為受眾提供深度報道和分析,滿足受眾對深層次信息的需求[2]。
其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xiàn)明顯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廣播電臺可以迅速響應新聞事件,將最新的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
(二)劣勢分析
在新媒體時代,雖然廣播電臺面臨著諸多機遇,但也不可忽視一些劣勢,這些劣勢情況對廣播電臺節(jié)目的發(fā)展構成了一定威脅。首先,新聞真實性受到威脅。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虛假信息和謠言可以瞬間傳播到全球范圍,虛假信息的迅速傳播不僅會誤導受眾,還可能導致社會恐慌和混亂[3]。其次,消極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上迅速蔓延。負面信息、仇恨言論和消極情緒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速度驚人,對社會和文化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一)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工作者“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廣播電臺必須注重所編發(fā)信息的政治性、思想性;作為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首先第一條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
在實際工作中,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地方黨委政府要求,提供深度報道和分析,滿足受眾對時政新聞的需求。同時,要及時了解國際政治形勢。國際事件往往會對國內產(chǎn)生影響[4],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了解國際沖突和合作的背景,以便為受眾提供更深入的國際新聞報道[5]。
(二)高尚的道德品質
道德倫理是新聞行業(yè)的基石,能夠保證新聞報道的公正、客觀和真實,同時維護媒體的信譽[6]。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首先,新聞編輯必須堅守新聞倫理原則,絕不捏造、篡改或歪曲事實,不受個人或機構的利益干擾,保持客觀。其次,新聞編輯要追求真相。在新聞行業(yè)中,真相是至關重要的,新聞編輯的首要職責是揭示事實真相[7],需要通過深入的調查和采訪獲取準確的信息,并確保在報道中不掩蓋或曲解真相,保持新聞報道的可信度。
(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科學分析和整理復雜的信息,為受眾提供清晰、連貫的報道,使受眾易于理解。此外,新聞編輯應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確保報道的全面性和準確性[8]。首先,在新聞編輯工作中,新聞編輯通常需要處理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事件,這些信息可能來自各種渠道,包括采訪、文獻、報告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新聞編輯就能夠有效篩選和整理這些信息,將其組織成一篇清晰、連貫的新聞報道并呈現(xiàn)給受眾。其次,新聞編輯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將復雜的信息轉化為簡潔的語言,使受眾能夠迅速理解報道的要點。新聞編輯通過合理組織信息,使得新聞報道的結構清晰,論點有據(jù)可查,從而讓受眾能夠輕松獲取所需信息。
(一)專業(yè)的語言文字能力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需要具備高度專業(yè)的語言文字能力。專業(yè)的語言文字能力不僅要求新聞編輯精通語言,還需要他們能夠撰寫準確、清晰、流暢的新聞稿件。語言的運用是新聞報道的基礎,只有通過準確、恰如其分的表達,新聞編輯才能有效將信息傳達給廣播電臺的受眾,從而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9]。首先,保證新聞報道的精確性。新聞編輯需要使用準確的語言描述事件和事實,保證所報道內容的真實性。一些錯誤或不準確的語言使用會導致信息失真,進而影響受眾對新聞的信任。因此,新聞編輯需要謹慎選擇詞匯,確保它們能準確反映事件的本質。其次,保證語言文字的清晰性。新聞編輯需要以清晰、簡潔的方式表達信息,保證受眾能夠迅速理解報道的要點。復雜或晦澀的語言會使報道變得難以理解,從而降低新聞的傳達效果[10]。因此,新聞編輯應該追求簡明扼要的表達方式,確保信息的清晰度和易讀性。最后,保證語言文字的流暢性。新聞編輯的報道需要具有良好的文體風格,保持讀者的興趣和關注。通過運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讓報道更加引人入勝,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和參與度。為此,新聞編輯應該注重句子結構和段落組織,確保報道在語言上流暢自然。
(二)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廣播電臺節(jié)目同質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要熟練運用語言文字,還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報道方式和角度,吸引受眾的關注并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環(huán)境。首先,新聞行業(yè)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演變的領域,新媒體時代則更加強調創(chuàng)新。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報道方式和媒體工具,適應快速變化的新聞環(huán)境。例如,新聞編輯可以采用多媒體元素,如圖像、視頻和音頻等,增強報道的吸引力和互動性。同時,新聞編輯可以探索新的報道角度和故事形式,吸引不同類型的受眾,并更好地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11]。其次,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市場中,獨特的報道和觀點能使廣播電臺脫穎而出。新聞編輯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未被發(fā)掘的新聞資源,尋找獨特的故事線索或提供獨到的分析實現(xiàn)這一目標。此外,新聞編輯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技術和趨勢。新媒體時代涌現(xiàn)了許多新的數(shù)字工具和平臺,新聞編輯需要學習并熟練運用這些工具,才能將新聞內容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12]。
(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信息化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工作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廣播電臺新聞編輯需要熟練使用各種數(shù)字工具和軟件,包括文本編輯軟件、多媒體編輯工具以及社交媒體平臺等。這些計算機工具不僅用于新聞制作,還在信息搜集、分析和傳播等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新聞編輯需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文本編輯軟件編寫和編輯新聞稿件,保證其準確性和流暢性。同時,他們還應學會使用多媒體編輯工具,如圖像和視頻編輯軟件等,創(chuàng)建多媒體新聞內容。通過熟練掌握這些工具,編輯人員可以有效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從而更快速地制作高質量的新聞內容[13]。應充分發(fā)揮相關工具和技術在信息搜集和分析方面的作用。新聞編輯需要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據(jù)庫搜集新聞資料和信息源。此外,新聞編輯還需要運用電子表格和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為新聞報道的深度分析提供支持。最后,新聞編輯需要靈活應用社交媒體平臺。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使用社交媒體發(fā)布新聞內容,與受眾互動,并跟蹤新聞事件的發(fā)展。熟練使用社交媒體工具和分析軟件可以幫助新聞編輯擴展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使其與受眾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
(四)較強的網(wǎng)絡信息審查辨別能力
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得以拓展,互聯(lián)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虛假信息和不準確信息,新聞編輯需要認真辨別信息,保證所傳播的新聞內容是可信賴的。因此,新聞編輯須具備較強的信息審查和辨別能力,保護廣播電臺聲譽的同時,確保受眾獲得準確的信息。
一方面,進行網(wǎng)絡信息審查。新聞編輯需要能夠驗證信息的來源和可信度,包括檢查信息是否來自可靠的新聞機構或官方渠道,以及是否有多個獨立的信息源支持特定新聞事件等[14]。新聞編輯還需要審查信息的時間戳,通過仔細的信息審查,過濾掉虛假或不準確的信息,傳播那些真實可信的信息,取締那些低俗落后的新聞內容,有效提升新聞稿件質量。
另一方面,新聞編輯需要具備辨別虛假信息的能力。虛假信息通常伴隨不準確的事實、誤導性的標題或惡意的意圖。新聞編輯需要審查信息的內容,識別其中的不一致之處,并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他們還可以與專業(yè)的事實檢查機構合作,獲取關于信息真實性的反饋。通過辨別虛假信息,新聞編輯可以避免傳播錯誤的信息,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新聞環(huán)境。
(五)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力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能發(fā)聲,但是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有待增強。在報道新聞事件時,新聞編輯不僅要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還需要引導受眾形成理性和客觀的看法。正確的輿論引導涉及在報道中保持中立和公正,同時避免過度引導輿論,影響廣播電臺的公信力和聲譽[15]。
新聞編輯在報道中應保持中立和客觀。新聞編輯應該盡量避免在報道中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或立場,而是以事實為基礎,提供多角度的報道,讓受眾自行形成看法。通過提供中立和客觀的報道,建立廣播電臺的可信度,讓受眾相信新聞是真實和可信的。
新聞編輯在重大事件或敏感話題的報道中謹慎選擇措辭和標題。新聞編輯應該注意用詞,保證標題和報道內容不會引發(fā)不必要的恐慌或爭議,綜合考慮事件的各種可能解釋,從而提供更全面和客觀的報道。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新聞編輯需要具備一系列基本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主動適應快速變化的媒體環(huán)境。只有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他們才能更好地履行新聞編輯的使命,為受眾提供準確、可信的新聞信息,同時正確引導公眾輿論,保障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時代的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何超珂.關于新聞傳播媒介變遷與新聞編輯能力建構的若干思考[J].新聞文化建設,2023(14):169-171.
[2] 葉知雨.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新聞編輯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0):76-78.
[3] 郭晶.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3(1):121-123.
[4] 趙瑞靜.探究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新聞編輯能力[J].新聞文化建設,2022(18):161-163.
[5] 代文慧.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7):157-159.
[6] 李文珍.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媒體新聞編輯能力提升途徑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17):172-174.
[7] 孫浩.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策略[J].新聞傳播,2022(16):84-86.
[8] 李海云.基于受眾的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能力創(chuàng)新[J].中國有線電視,2022(6):77-79.
[9] 覃雪.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聞文化建設,2022(10):145-147.
[10] 彭奇?zhèn)?提升新聞編輯二次編輯能力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8):122-124.
[11] 鞏宣逸.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能力培養(yǎng)研究[J].科技資訊,2022,20(6):105-107.
[12] 孔冰.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策略探討[J].新聞傳播,2022(2):76-77.
[13] 趙路沙.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融合下對新聞編輯素質能力的思考[J].采寫編,2022(1):83-84.
[14] 顧玲.適應新媒體要求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能力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3):164-166,188.
[15] 陶虎.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能力培養(yǎng)分析[J].傳媒論壇,2021,4(21):97-99.
作者簡介 喬哲,編輯,研究方向:媒體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