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Mauna Loa)于2022年11月28日噴發,這是它自1984年以來的首次噴發,從而結束了其有史以來最長的平靜期。美國地質局表示,熔巖被控制在山頂,后又移動到東北側的裂縫區,暫時不會威脅到火山下的居民。但熔巖流動的位置和方向變化迅速,還存在一定風險。火山噴發促使夏威夷大島和周圍水域發布了火山灰沉降警報——噴發所產生的火山灰沉降可能會損壞車輛和建筑,破壞污水系統和電力系統等。
(編譯自路透社)
美國能源部宣布其下屬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實現了“核聚變點火”,稱這一“重大科學突破”將為國防及清潔能源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核聚變是太陽和恒星的能量來源。在這些星體核心的巨大熱量和重力作用下,氫原子核相互碰撞,聚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與其他核反應不同,核聚變不會產生放射性廢物。核聚變技術有望為人類提供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編譯自《衛報》)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使人工智能工具幾近抵達了人類創造力的邊界。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維”2022年8月宣布將公布超兩億個蛋白質的結構。該公司在短短18個月內憑借“阿爾法折疊”算法,預測了迄今被編目的幾乎所有蛋白質結構,破解了生物學領域最重大的難題之一。11月底,另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布了一款自然語言生成式模型,不同于此前一些聊天機器人經常出現的答非所問、言語混亂等問題,名為ChatGPT的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所生成的答案不僅邏輯流暢,還能聯系上下文語境進行連貫問答。
(編譯自CNN)
日本東京大學的兩名研究員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將食品殘渣轉化為可食用的建筑水泥。據悉,這是世界上首個完全使用食物制作水泥的工藝。二人表示,他們研發的可食用水泥的彎拉強度幾乎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這種技術有助于應對全球變暖,緩解食物浪費和因垃圾填埋而釋放大量甲烷的問題。食物浪費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是個大問題,如2019年日本產生了約570萬噸的食物垃圾,政府計劃在2030年將這一數字減少至270萬噸。
(編譯自美聯社)
加拿大一項政府調查發現,該國哈得孫灣西部的北極熊正在持續消亡,尤其是母熊和幼熊。被譽為“世界北極熊之都”的丘吉爾鎮就位于此地。研究人員2021年調查了這一帶北極熊的生存狀況,估算北極熊的總數為618頭,相比于2016年估算的842頭大幅減少。調查報告顯示,自1980年代以來,這一地區的北極熊數量減少了近50%。研究哈得孫灣北極熊生存狀況近40年的加拿大生物學教授說,北極熊數量的“實際減幅比我的預期大得多”。
(編譯自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