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其有幸,在工作20年后適逢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進行各種評估;我更何其幸運,參與了蘇州評彈學校多輪創建迎評工作,親眼目睹了學校在一輪輪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中,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特色化。2022年正是蘇州評彈學校六十華誕,回顧歷次評估工作的過程,以及自己親身參與的心路歷程和收獲激勵,我謹以拙筆涂寫幾句心得,祝愿學校穩步走向更加高遠、更加輝煌的明天。
進入21世紀后,我已經在蘇州評彈學-校有了10多年的工作經歷,班主任等管理崗的工作得心應手,教學也駕輕就熟。如此,我也慢慢有了安于現狀的心態。但從2006年開始,學校為了加快規范化建設進程,主動接受各類評估創建工作,如同一盆涼水澆醒了快要徹底躺平的我。時代在進步,學校要以更嶄新昂揚的姿態投入到中華曲藝大發展新的浪潮中,需要更多專業能力與奉獻精神兼有、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具備的人才。作為一線工作者,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以昂揚的姿態投身到迎評的工作之中,并加速自己的成長。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所說:“組織的價值是超越個人的極限。這個極限,一是能力的極限,在一個情智雙運的組織中,個人能夠通過與他人的協作、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而完成自己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我認為學校的各級各類評估創建工作,就為我提供了“巨人的肩膀”。
2006年,蘇州評彈學校時任領導主動爭取到了江蘇省文化廳專業教學水平評估的首個預評估機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省內藝術職業學校。領導帶領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研讀評估條例,聘請專家引領,對照條文逐一建設、準備材料。預評估結果雖然不是十分完美,但卻標志著蘇州評彈學校主動跨出了規范建設的第一步。
2007年4月,江蘇省文化廳對全省藝術類職業學校進行正式的專業教學水平評估。有了預評估打下的基礎和相應的的改進和建設,這次專業教學水平評估非常成功。蘇州評彈學校獲得了江蘇省文化廳、教育廳專家的一致好評,綜合得分在全省十所中等藝術學校中排名第二,其中,“專業建設”名列第一,“特色與創新”名列第一。根據評估經驗,校領導凝練出了“小而精,特而強”的辦學方針,給浙江同類型姊妹學校提供了有益借鑒。學校更加強調課程改革,建立起“三一一活模塊”課程體系:“三一一”是指一套職業基礎課程、一套準職業教學、一套仿真職業教學,“活模塊”是指對應多就業方向的“多證選修教學”。這是對蘇州評彈學校歷年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概括。
此后的評估創建工作接踵而來。從2007年6月迎接江蘇省中職院校示范性專業評估開始,到2013年9月建成江蘇省職業學校示范性實訓基地,我經歷的蘇州評彈學校各級各類評估達10多次,其中給我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是2008年11月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評估和2012年11月江蘇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暨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評估等。
評估工作強化了蘇州評彈學校“雙輪驅動”的綜合發展態勢。一方面,學校持續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使得整體培養方式更能適應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管理建設、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等,穩步提升教學力量,改善辦學條件,進而帶動了學校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信息化建設,提高了教學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保障了教學工作優質高效運行。
經過歷次評估創建,蘇州評彈學校收獲了諸多成績: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江蘇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暨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職校、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示范性實訓基地,評彈表演專業更被評為首批江蘇省五年制高職教育特色專業、江蘇省中職示范性專業。學校還一度成為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學校的發展,更有助于我們個人的成長。就我個人而言,主要有以下3點收獲。
(一)助力提升管理能力
教務處是迎接各級各類評估創建的重要部門,在教務處任職期間,我充分認識到編制、完善、規范各類文件與規章制度對規范教學的重要性。
規范教學首先從規范教學文件開始,于是我與同人們齊心協力,根據不同年級的客觀需求修訂《教學計劃》、修編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并最終形成了《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我們還編制了《教學進度計劃表》《課程表》《教師任課通知書》《教案》范例,以及《學生實習計劃》《學生實習指導手冊》等。
規范教學還要從提升教師隊伍的水平入手。在校領導要求下,圍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連續幾年利用假期組織各類培訓;制定說課、授課規范,加強過程管理;舉行校內45周歲以下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更加注重教學檔案的整理收集,加強規范留痕。正是在多輪的評估創建過程中,我更新了管理理念,理清了管理思路,穩步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助力提高執教水平
三尺講臺是我專業成長的主陣地,傳道、授業、解惑是我教學工作的執著追求。在評估創建的一系列流程中,聽課是必要程序。學校提供當天課程表,專家隨機抽取、推門聽課。為了不給學校抹黑,我的每一堂課程都以迎評迎檢為標準,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記得有一次專家抽中了我的語文課——小說《明湖居聽書》。我在講授“王小玉演唱”的時候,為加深學生對“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的意境體會,請一個學生上臺彈唱剛學的《樓臺會》,并讓其他學生就其中幾句高亢唱腔的演唱與課文描寫進行比較;講到課文正面、側面描寫有機結合的寫法時,我讓學生上臺作畫,把演出前書場里的熱鬧場景、琴師伴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等側面描寫畫成綠葉,把王小玉演唱的正面描寫繪作紅花。在一唱、一議、一畫中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的課堂設計贏得了專家好評。也讓我獲得了極大的鼓舞。我在歷史課堂上也經常鼓勵學生發揮表演特長,現場演繹歷史故事。比如要強調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的必要性,我會讓學生通過演繹情境劇《秦囧》加深理解;講到一戰后的巴黎和會,我會讓學生分小組扮演各國代表,分組講述各國意圖、進行爭辯,由此掌握課文內容。當時扮演中國代表團成員的學生成功演繹出了因國內群眾支持而斷然拒絕簽字的果敢,有效調動起了同學們的家國情懷。這種情境演繹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正是一次次的評估,讓我提高了課堂設計能力,強化了課堂駕馭能力。
(三)助力提升科研能力
每次評估都要統計教科研成果,而在平時扎實工作才能有面對任何考驗的從容不迫。因此我每個學期都寫教育、教學心得,如《角色表演讓歷史課堂“活”起來——<抗日戰爭的爆發>課例研究》《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教考分離的有效嘗試》《教師適當“示弱”乃是一種智慧》《中職學生“逆商”培養的實踐研究》等,都獲得刊發。有了思考與寫作的基礎,我還參加了全國藝術職業教育系列教材?高職卷《大學語文》及《名著影視作品欣賞》兩本均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編撰工作。我深研教學,關注學生,探索以德育人培根鑄魂的方法,探討健康心理建設,建成了蘇州市中職校首批德育名師工作室。日積月累的成績,為職稱晉升做了堅實鋪墊。
后來,我還有幸參加了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的研制工作,從調研、撰寫初稿、測試、修改到最后頒布,歷時5年;全程參編《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標解讀》;參加統編中職歷史教材的審讀。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是少數,但平常人只要付出辛勞與汗水,也能做出屬于自己的成績。正是在歷次學校評估創建過程中,我更加勤奮踏實,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道路。回望當年的迎評過程,多少個通宵達旦伏案疾書,多少個休息日不停加班的景象均歷歷在目,正是這段不平凡的經歷,讓我養成了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品格。學校搭建了成長平臺,促我踔厲奮發,助我專業成長。是蘇州評彈學校成就了我,是可愛的學生成就了我。
當今,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新時代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了根本任務。我們培養評彈藝術人才,首先要立德,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三個問題來做文章。相信學校會抓住契機,以敢于打拼、勇于創新的精神踏實教改,讓評彈的專業特色更鮮明,校園文化更高雅,各項管理更規范,學校發展更強大。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