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以一堂工程制圖課程思政示范課為倒,講解機件形狀表達方法中的剖視圖。首先構建了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框架,充分挖掘教學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通過案例實施探討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方式,并通過學生匿名問卷調查和教師代表的聽課反饋來評估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效。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示范課;工程制圖;剖視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3-0115-05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3.021
0引言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課程思政”一詞首次被寫入國家教育文件,強調要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人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指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課程思政建設受到了全國各高校極大地關注和重視,紛紛立項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工程制圖是工科專業一門研究閱讀和設計表達工程圖樣的專業基礎課。工程圖樣被稱為“工程界的技術語言”,掌握好這門語言是技術交流的基礎。工程制圖授課對象為工科一二年級的大學生,受眾面廣,承擔著轉變學生思維觀念和引領學生建立工程意識的重要任務。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在工程制圖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綜合功能。
1總體框架
工程制圖是專業基礎課,內容涵蓋面廣,從點、線、面、體的投影到零件圖、裝配圖的繪制,具有系統性、規范性、實踐性和抽象性等特點。該課程理論知識偏多,和生產實踐及工程應用有一定的距離,在挖掘思政素材的廣度與深度上不如專業課有優勢,但通過整體謀劃,多措并舉,多積累多挖掘,仍然可以收集到豐富的思政素材。
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建設框架如圖1所示。首先是挖掘教學知識點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這些思政元素構成了工程制圖的“思政點”。然后是構建課程思政案例庫。案例庫是工程制圖的“思政面”,主要內容是跟蹤時事熱點、大國工匠人物故事,以及危害社會的工程事故,教學中貫穿工匠精神和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工程師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好的教學成效離不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也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過多年的教學積累,充分利用啟發式課堂設計、翻轉課堂設計、SPOC教學、優秀作業展評和網上答疑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效利用課堂,激勵和促進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同時利用心靈雞湯導學,關心關愛學生,這些教學手段和師生情感交流構成了工程制圖的“思政線”,它將專業知識和“思政點”“思政面”有機串聯融合起來,共同構筑了工程制圖“思政體”的建設,達到全方位育人的建設目標。
2示范課堂設計與實施
2.1學情分析與教學內容
授課對象為2020級食品工程專業59人,授課內容為機件形狀表達方法中的剖視圖。剖視圖是機件形狀表達方法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主要用于表達復雜機件的內部結構。課中講解剖視圖的概念、畫法、注意事項、標注方法及剖視圖種類;課前需要回顧前次課的內容視圖。視圖用于表達機件的外部結構形狀,分為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和斜視圖。
2.2知識點中思政元素提煉
專業知識是課程思政的載體,在剖視圖教學知識點中挖掘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2.3思政元素實施案例
通過實物模型和動畫演示來講解剖視圖的形成及概念,總結出3個關鍵詞即“3步走”:剖開、移走和投影。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知識體系層面的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后講解剖視圖的畫法,采用啟發式課堂設計,提出思考題:主視圖畫成了剖視圖,對應的左視圖如何作圖?設計的選擇題如圖2所示。
在役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學生都做的單項選擇,大部分同學選擇D,其次是C,其他答案也都有少量選擇。通過這個思考題引出剖視圖的注意事項:剖切是假想的,當物體的一個視圖畫成剖視圖后,不影響其他視圖的完整性。
進一步分析該模型,它是前后對稱的結構。中國自古祟尚中庸之道,待人接物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此道應用于美學中,便是對稱之美。世上有一種美,只有中國人最懂。中國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說:“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鐘愛與恪守。”中華傳統建筑將對稱美學運用到了極致,生活中對稱結構隨處可見,廟宇宮殿、亭臺樓閣等。對稱之美,美在平衡穩定、統一和諧、端莊大氣,這與中國人的風骨一脈相承。所以,對稱不僅是一種美學理念,更是一種精神追求。對于對稱的圖形,在不致引起誤解時,可以只畫1/2或1/4,但必須在對稱中心線的兩端茴出兩條與其垂直的平行細實線即對稱符號,這是一種機件簡化表達方法,所以正確答案是D和E。
通過問題導入,師生互動,引入中庸之道對稱之美的思政元素,讓學生既掌握了剖視圖畫法的完整性,又學習了對稱圖形的簡化畫法,同時了解了對稱美學和中華民族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學生反映這種教學設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4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有序、有趣、有效和有用。有序是指內容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有趣是指學有所樂;有效是指學有所獲;有用是指學能致用,形成核心素養和基本能力。有序、有趣、有效和有用4位一體,各有側重,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課堂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因此需要教師精選教學內容,用心制作PPT課件。教學過程中將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充分利用講授、提問、互動、討論、動畫、實物模型、雨課堂和3D網絡平臺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努力打造“4有”課堂。
2.4.1采用自制道具、實物模型和動畫演示,增強知識性和趣味性
在回顧6個基本視圖的形成和配置位置時,采用快遞盒自制道具。假想盒子中間放一個物體,向盒子的6個平面進行投影得到6個基本視圖,然后一步步拆解盒子,將6個基本投影面展開在同一個平面上,生動展示了6個基本視圖的形成和默認的配置位置。在講解剖視圖形成“3步走”的時候,不僅播放動域和電子模型,而且拿實物模型現場演示剖視圖的形成“3步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輔助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上升到抽象的圖學理論。
2.4.2采用雨課堂平臺推送選擇題,快捷參與互動
雨課堂是實現智慧教學的重要工具,輔助功能強大,除了可以簽到、在線上課和視頻回放,還能實時讓學生參與課堂,快捷互動,讓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習狀態。在講解剖視圖對其他視圖完整性的影響時,通過雨課堂系統推送選擇題,學生在手機上選擇答案,系統自動判斷結果正誤,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4.3利用網絡平臺,讓3D觸手可及
教師課前用三維軟件建立3D模型,然后上傳至EverCraft等網絡平臺。在講解剖視圖注意事項的時候,強調剖切平面后面可見的輪廓線應全部畫出,不能遺漏。為了鞏固該知識點,現場布置了習題集上的一道補畫漏線的作業題。學生用手機掃描PPT上的二維碼,直接可視該作業題對應的3D模型,并且可以手動360。自由旋轉模型,真正做到了觸手可及,讓學生能夠輕松實現三維立體與二維投影圖之間的反復轉化,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構思能力。
3思政教學成效
3.1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學生調查評價
為了評估工程制圖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在2021-2022第2學期工程制圖課程學習結束時,采用自愿參與問卷星匿名調查。2020級食品工程專業有59位學生,回收了57份調查問卷。問卷主要是調查學生是否能感受到工程制圖教學中融入了課程思政元索、課程思政融八方式是否自然、課程思政對學生是否有積極指導作用、教師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現是否對學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在開放式問題中讓學生談談對工程制圖課程思政的看法,或者簡短寫學習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個課程思政點或案例。
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能感受到工程制圖課程中融入了課程思政,其中63%的學生明顯能感受到(圖3)。93%的學生感覺工程制圖課程思政與理論知識的融入方式較自然,其中54%的學生覺得非常自然(圖4)。93%的學生認為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對給予學生積極的思想指導、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習興趣等有幫助,其中67%的學生覺得非常有幫助(圖5)。100%的學生認為教師為人處世、愛崗敬業的品德對學生思想品質有良好的示范作用。開放式問答中,學生印象深刻的思政案例寫得最多的是計算機繪制國旗、北京冬奧會高科技展示、火神山醫院設計師黃錫瑤先生的感人事跡及教師在課堂上講過的一些名言名句或勵志的話語等。
問卷調查結果證明了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已經達到了讓學生入耳、入腦和入心的效果。經過近2年的工程制圖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思政素材更加豐富,思政融合方式也更加自然,這與學生的匿名調查結果相一致。
3.2課程總政示范課同行聽課反饋
同行(專家、督導)作為理工科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的一類主體,本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通過對課堂的現場觀察和教學數據的收集,讓評價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動態評價,有利于實現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并且有利于在校園創造一種教師專業發展的氛圍。
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組織了工程制圖課程思政示范課堂觀摩活動并進行了網絡報道。有10余位教師和本科生教學巡視員現場聽課。課后反饋交流,示范課反響很好。教師們評價:將現代信息技術貫穿到教學環節中,形式方法多樣,PPT制作精良,注重師生互動,充分展示教師教學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積極貫徹思政育人理念,強化價值引導,傳遞思想力量,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的教學示范和引領作用,是一堂高顏值超精彩的示范課。
4課程思政幾點思考與建議
4.1建立教師自覺思政意識,讓課程思政成為習慣
課程思政的主力軍是專業課教師,要提高課程思政的效果。專業課教師要建立自覺思政的意識,思想決定行動,當教師意識到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才能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深入挖掘潛在的思政元素,搜集相關的文字、影像素材,精心設計思政內容與知識點的有機融合方式,有效帶動課堂氣氛,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同時教師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愛崗敬業、關心關愛學生學習和成長,會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助力學生成長。
4.2增強學生課程思政參與感,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只有以學生視角和思維方式去組織和構建的課程思政才能進入大腦,觸動心靈,激發情感共鳴和價值共鳴。工程制圖課程中講解計算機繪圖命令時,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國旗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生參與講述國旗知識:國旗的含義、象征、國旗規格、國旗設計師及其生平介紹等。教師講解國旗設計思想及作圖步驟。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國旗,當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展現在電腦屏幕上時,學生非常激動,紛紛要求照集體照留念,這一幕給師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問卷調查開放式問答題中,寫學習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個課程思政點或案例,很多學生寫的就是繪制國旗。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參與,不僅學到了理論實踐知識,同時借助繪制國旗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熱情。
4.3創新教學方法,讓課程思政更從容
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課時有限,很難同時兼顧理論知識和課程思政。利用中國大學MOOC平臺建立了工程制圖SPOC。將部分知識點、例題、習題集作業講解和計算機繪圖知識等錄制小視頻,小視頻時間均控制在5 min之內,內容針對一個單獨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目標明確、可線上反復觀看學習。同時督促學生將習題集作業上的錯誤訂正后上傳到SPOC平臺討論區,SPOC平臺可以自動統計學生學習情況:觀看視頻數量、學習時長、上傳討論區的作業數量等數據。這些統計結果與平時成績掛鉤,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線上學習中。有學生在問卷中反映“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并給予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思政教學方式”。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上課時教師感覺能更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和交流互動,將傳統的“講課”變成了“上課”,課程思政更從容。
4.4健全課程思政建設支撐體系,激勵可持續發展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并納入到了教學計劃中,但對教師的考核評優及職稱晉升更多地集中在科研經費、研究成果及論文專利等方面,在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壓力下,不少教師不愿將更多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隱性的、長期的、難以評估的育人成效上。科學化的評價體系對提升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如果僅靠教師的認知升級、內在驅動和自我激勵來參與課程思政,其效果勢必難以保證和持續。因此,需要健全課程思政建設評價體系和激勵體系,調動教師課程思政的積極性,為課程思政建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5結束語
以一堂工程制圖課程思政示范課為例,構建了課程思政建設框架,總結了工程制圖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經驗,從思政元素挖掘、教學內容設計、思政案例實施、教學手段更新及教學效果評價等多個方面探索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和成效,并提出了課程總政建設中的幾點思考,抓好課程思政的主力軍,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著力培養德才兼備、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