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大文豪,也是世界級的文學大師,他不僅深深影響了俄國的社會發展,對我國知識界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自譯介到中國以來,就成為學界所關注的焦點,他筆下更是描繪了19世紀俄國的眾生百態。《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著名的小說,其中刻畫了諸多女性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也向讀者展示了那個新舊交替、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傳統經濟體制依舊延續時期的新、舊女性形象,而他深得西方文學藝術之精華,將安娜·卡列尼娜等眾多的女性形象通過容顏與形體展現在讀者面前。于容顏之美的展現,主要是以貴族(安娜·卡列尼娜)、平民(馬斯洛娃)等展現的,形體之美則更多的是女性人物形象之外的整體藝術布局與構思。
一、女性人物容顏之美
容顏是女性最為重要的名片,因而文學作品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時,容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安娜·卡列尼娜》誕生于一個偶然,當時列夫·托爾斯泰偶然看到了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個女性出軌后自殺。之后他據此進行了藝術創作,以安娜·卡列尼娜為載體,以19世紀的俄國作為創作背景,以愛情為基點,然后滴墨入水一般填充重要的內容,一點一點暈染出整個俄國的社會萬象,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人物形象便在這一過程中慢慢成形。
(一)以安娜·卡列尼娜為代表的貴族女性的容顏之美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爾斯泰長篇小說三部曲中最為血肉鮮活的貴族婦女形象,作者在對其進行藝術刻畫的時候,實際上不僅僅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更為重要的是,她是列夫·托爾斯泰女性觀的表達。列夫·托爾斯泰塑造安娜·卡列尼娜及其他的貴族女性人物形象時深得西方文學藝術的精髓。在具體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畫過程中,他主要從三方面描寫:
第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美,這是喬磊概述的沃倫斯基對安娜·卡列尼娜的美的沉溺之感。列夫·托爾斯泰在塑造安娜·卡列尼娜藝術形象的時候,將她放在19世紀的俄國,宛如一泓清泉,進入社會矛盾極為復雜的環境中。她的美讓情場浪子沃倫斯基也為之癡迷,而在沃倫斯基認識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也認識了一個美麗的貴族小姐吉娣。當沃倫斯基見到了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便沉溺于她的美貌,離開了吉娣。事實上,吉娣見到了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也被她的魅力所打動,心理上便輸給情敵了,但是她似乎也明顯注意到了安娜·卡列尼娜與沃倫斯基之間有著一道無形的天然屏障,從而預言了他們愛情的悲劇性。而她的魅力不僅打動了他們,也打動了與她相關的男人、女人、老人甚至是孩子,她的美,容顏之美所散發的自然、熱情與生機盎然的獨特魅力,成了她最厲害的武器。
第二,直接的容顏描繪。在對女性的容顏之美的展現中,列夫·托爾斯泰還采取了直接的容顏描繪來展示,如表情和神態刻畫。“有一股壓抑著的生氣流露在她的臉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彎曲了的隱隱笑意之間掠過。”將少婦安娜·卡列尼娜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描寫運用得極為精到,也運用到其他女性人物的形象刻畫之中,如吉娣。在貴族青年列文的眼中,她擁有“溫柔、祥和、真情涌動的眼睛”,她的笑靨則是“如夢幻一般”,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在《安娜·卡列尼娜》之中,還有一位貴族女性麗莎,列夫·托爾斯泰也對之進行了直觀的容顏描繪,如眼睛“撲朔迷離”,而且還對她的美有著綜合魅力的呈現,認為其“有凌駕眾人之上的特點”,因這種特點折射出來的光輝“如金剛鉆在玻璃器皿中閃出奪目的光輝”,而這種光輝源于麗莎美麗的眼睛。
第三,由容顏而散發的迷人魅力。在《戰爭與和平》中,列夫·托爾斯泰展現了另一位貴族女性形象——娜塔莎,雖然她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深入人心,卻也讓人不能釋懷。對于娜塔莎而言,列夫·托爾斯泰沒有給予更多的容顏描寫,只是描繪了“黑眼睛,大嘴”,而且還直言“不漂亮,但很活潑”。“不漂亮”是一種婉辭,因安娜·卡列尼娜太過亮眼,從而才有了“不漂亮”之言,而娜塔莎的活潑則是事實。誠如她的形象于容顏之外,論及了她的聲音,將她的聲音與行為結合到了一起,她的聲音“柔軟和富于變化”,采用了通感的表現方式,給人以“她所做的一切,都好像應該那么做,只有那么做才恰如其分”,而后還進行了諸多行為以彰顯,獵場上野性飛揚,而舞池中優雅柔美。鑒于此,列夫·托爾斯泰斷言——“她簡直令人銷魂”。盡管這是皮埃爾的評價,事實上也是列夫·托爾斯泰對其之愛的典型表征。她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貴族少女,天真純潔而讓人憐愛,優雅美麗而顯露多情。
(二)以馬斯洛娃為代表的平民女性容顏之美
列寧認為,列夫·托爾斯泰是最客觀的現實主義,而這份客觀彰顯了俄國社會生活百態,因而他所感受到的美,不僅是貴族女性之美,也有平民女性之美。《復活》中展現了平民女性的容顏之美。平民女性喀秋莎·馬斯洛娃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在19世紀俄國復雜的社會中,資本主義、封建農奴制等諸多社會元素導致以東正教為主的傳統價值觀衰落,而新的價值觀沒有形成。喀秋莎·馬斯洛娃的容顏之美,列夫·托爾斯泰沒有太多展現,只是對眼睛進行了直觀的描述——“黑梅子一樣水靈靈的眼睛”。正是因為這份容顏之美,才使得其擁有震撼人心的魅力,之后遭到了聶赫留朵夫的誘奸。后來發生諸多變故,即使與聶赫留朵夫對簿公堂,依舊呈現出她的容顏之美,即獨一無二的可愛的特點,而這種特點的呈現卻不僅僅在容顏之中。這時她的臉色略微蒼白,身材也略微發胖,眼睛也沒有了少女時代像黑梅子一般亮晶晶的美,而是稍微斜視。正是因為這份斜視的眼睛,卻將她的世界觀準確地傳達了出來,令人折服。正是少女時代美的消失,眼神的斜視之中,靈魂在她的身上復活,這種復活表現在她對聶赫留朵夫感情的處理上。
聶赫留朵夫是一個真實的人,他的真實在于人的兩面性——人性和獸性。獸性使得他占有了馬斯洛娃,卻沒有抵擋社會的誘惑而拋棄了她,這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然而這種獸性逐漸消失,人性在他的身上復活,他為了馬斯洛娃冒著風險四處奔走,并且得知一切。馬斯洛娃不再有當初的容顏之美的時候,他最初的愛開始復活,于是他向她求婚。而復活的馬斯洛娃拒絕了她,這種拒絕如同她眼睛一樣,斜視,但是卻孤傲。“您是老爺,是公爵,你用不著跟我打交道,免得惹一身臟。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我的價錢是一張十盧布的紅鈔票。”這種孤傲其實是她善良的另一種展現,她知道聶赫留朵夫或許有憤恨,但是憤恨之外,有一份復蘇之愛,卻更多的是清醒,是不愿意兩人再生活在一起的不堪。
二、女性形體之美
形體是女性之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列夫·托爾斯泰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時也極為注重形體之美的表達,并將之作為女性人物形象刻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食色性也”,列夫·托爾斯泰作為世界頂級的文豪,在展現了自己精神之旅的同時,也展現了他作為男性審美的女性形體,這種女性形體之美的展現是女性性征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其女性觀表征的一個反映。與列夫·托爾斯泰刻畫女性人物的容顏之美相比,作為藝術手段的同時,形體之美所展現的是列夫·托爾斯泰整個社會的反思、藝術的構思。
(一)馬斯洛娃的“復活”與形體之美
《復活》之中的馬斯洛娃是一個人生經歷極為豐富的女性,經歷了人生百態之后,出現在法庭上。列夫·托爾斯泰含蓄表達了其形體之美。在展現她容顏之美,如“白嫩嫩的臉”與“烏溜溜的黑眼睛”之后,含蓄展現了她的形體之美——“長袍下遮不住的高聳的胸部”。列夫·托爾斯泰如此處理,實際上是一種雙關式的表達。眾人眼中的馬斯洛娃是性感的尤物,是女性之美所引起的欲望,是一種法庭神圣莊嚴之下與人性原始欲望對比的戲謔,除此之外的表達是列夫·托爾斯泰女性觀的表達。如果說安娜·卡列尼娜是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矛盾組合,即安娜·卡列尼娜將資產階級的個性追求與俄國傳統文化中上流社會的道德規范結合于一身,而她所愛的人沃倫斯基又無法為其提供展示的平臺,從而導致了她命運的悲劇的話,那么馬斯洛娃正是看到了這種命運的悲劇,才最終完成了她女性的“復活”,女性的堅毅由之生發,這便是列夫·托爾斯泰在此時進行形體之美展現的另一層內涵。實際上,是馬斯洛娃作為女性個體自身精神的復活,與現實之間對抗的一種崇高的悲劇性之美。
于列夫·托爾斯泰的女性形象而言,由安娜·卡列尼娜、喀秋莎·馬斯洛娃到娜塔莎·羅斯托娃,展現的是一個女性人物形象由個性追求到靈魂復活到加入革命的由個人到國家的復活,這是形體之美的一種更廣泛的社會反思的展現,也是女性在紛亂社會中自我覺醒的心靈史詩與藝術歷程。
(二)肉欲橫陳的社會亂象
列夫·托爾斯泰展現女性形體之美的同時,實際上將其對社會的反思傾注于對女性形體之美的展現之中。這是基于俄國繁復的社會環境上生成的,這既有基于女性性征之美的形體,也有男性藝術家的審美限制性。不可否認的是,他無法擺脫自身男性審美的局限性,跳出男性視角去對女性進行審美,因而他展現了大量女性形體之美,這種展現中充滿了肉欲與陶醉,諸如“豐滿裸露的肩胸”(薩福·施托爾茨),以及直觀的女性形體展現,“高聳的胸脯”(吉娣)中可以看到肉欲橫陳等。它所展現的是價值觀失落虛無主義之下的社會現實,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之間的裂縫導致了肉欲橫陳的社會現實。弗洛伊德視域下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內在矛盾的外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豐富的女性形體之美的展現,則是列夫·托爾斯泰對現實生活審美關照與自身內在道德追求的矛盾。諸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貴族青年,列文在鄉下見到了主人翁的小姨子之時,便被她的形體之美所吸引。他感覺到坐在他對面的姨妹特意為他穿了一件連衣裙,并且開了梯形領口,露出了雪白的胸脯。她的胸脯那么白,或者說她的皮那么白,所以這個敞胸的梯形領口使得列文手足無措,亂了分寸。這種描繪,讀者看到的不僅是作為貴族青年列文的肉欲橫陳及他對女性欣賞的角度,而且也能逆推列夫·托爾斯泰對女性之美的欣賞。女性形體之美的這種描寫,在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司空見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聶赫留朵夫的復活。
三、結語
作為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以細膩的筆法,從女性容顏、女性形體兩個角度描寫女性之美,通過一系列作品向作者展示了豐滿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之中,人們能夠看到女性的美,也能夠通過感受一個又一個人物了解當時社會發展狀況。在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中,人們能夠看到社會各階層女性的生活狀態及精神風貌,從中感受到女性散發的魅力,也能夠給予讀者較高層次的審美享受。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流傳至今,給讀者以深刻啟迪,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也能夠引起對生活的感悟,對于豐富精神世界起到
重要作用。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王信峰(1979—),女,山東即墨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日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