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降落在丹麥哥本哈根,我帶著疲倦走出機場。在這匆匆的一瞥里,我看到的人,比過去10天中,在那座神秘島嶼上看到的人加起來還要多。在那里,有著蜿蜒的海岸線、多變的天候、陡峭的懸崖,還有一望無垠的北大西洋、無盡的日光、足夠的揮霍的時間。是的,我終于實現了念叨許久的夙愿——拜訪位于北極圈邊緣的法羅群島,那北大西洋上的遺世孤島。

法羅群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那么有名。就連當地旅行指南上都這樣寫道:“歡迎你來到法羅群島,想象一下在全球70億人口中,你是少數來訪過這個群島的人。”
事實也確實如此。同樣是北歐島嶼,鄰居冰島這幾年門庭若市,然而去冰島的一百個人里最多也只有五六個人會順便拜訪一下法羅群島。
那么法羅群島究竟在哪兒?
作為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它緊貼著北極圈的邊緣,18座巖石島嶼,散落在冰島、挪威與蘇格蘭之間的北大西洋海面上。因為僅有1400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積,所以在常用的8英寸大小地球儀上,你或許得用放大鏡才能找到它。
不過千萬不要因此小瞧了它,它既擁有冰島變幻無常的氣候和挪威蒼翠的峽灣風光,也有著蘇格蘭連綿起伏的高地——來到這兒,你能把這些風光一網打盡。
在法羅群島的一眾“傳說”里,最有趣的當數一則有關人口的:島上人口不多于5萬,但島上的羊卻比人還多。正因如此,該群島被稱為“羊之島嶼”。
不過,這里還有比羊更多的生物——鳥。
據不完全統計,法羅群島約有200萬只海鳥,這些海鳥又分為305個種類,其中100種左右是常見品種,還有200種左右是候鳥,因而這里是當之無愧的觀鳥天堂。在這些鳥中,最有人氣的莫過于海鸚(Puffin)。海鸚共有三個品種,北極海鸚、角海鸚和簇羽海鸚,因其可愛的外形,被昵稱為“會飛的企鵝”,而生活在法羅群島的,基本都是北極海鸚。
別看這些鳥都胖嘟嘟的,一臉笨拙的樣子,一旦下到水里,它們可是潛水能力超強的捕魚小能手——可以潛入水底下10多米甚至200米,一次性就能捕回很多條魚!
想要觀鳥,那你必然不能錯過“鳥島”——米基內斯島。這座只有十來位永久居民的小島位于法羅群島的最西邊,那里聚集著數十萬只海鳥,是法羅群島最大的海鳥保護區。想要前往那兒,必須乘坐輪渡,經歷大約50分鐘的顛簸,穿過法羅群島最兇險的一片海域。如果天氣突變,輪渡取消,就會被困在島上,繼而影響后續行程。經驗豐富的當地人總結出兩段最適合開航的時節:夏季的5月1日到8月31日,秋季的10月12日到10月20日。在剩下的時間里,渡輪停航,也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前往米基內斯。換言之,這里一年只開放兩次。


除了觀鳥,這里還有堪稱對觀光者最友好的徒步線路。
在法羅群島的官方所推薦的23條徒步線路中,既不會像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小徑那樣耗時費力,也不會有像在喜馬拉雅山區和喀喇昆侖山區那樣困難重重的高海拔行程。對一個普通旅行者來說,這里所有的徒步路線,基本上是在5小時的步行途中欣賞沿途的壯美風光,無需過多的戶外徒步裝備和經驗。在米基內斯的徒步路線便是如此,大約2.5小時的路程,長度約七八公里,海拔最高的地方大約在125米。或許是徒步難度不高,因此途中還能見到不少白發蒼蒼的歐洲游客。一路上,還可見到高高的草坡上布滿大量凹陷的綠洞,那就是海鸚們的“海景房”。


沿著這條路走到法羅群島最西邊,會看到一座始建于1909年的燈塔,這也就意味著你已經完成了過半的徒步路線。此時可以選擇原路返回,或者穿過燈塔下方的另一條路返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條線路的難度不大,但因徒步道位于海崖上,防風的戶外服裝和登山杖還是必不可少的,恐高的游客也要量力而行,其余路段對普通游客而言沒有問題。
我之所以想去法羅群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曾在一本舊雜志上見到過戈薩達魯爾村(Gasadalur)的入海瀑布。瀑布源于從村落旁的山上流下的一條小溪,飛速而下的瀑布在大風中狠狠砸在海面上,整個海面像裂開的深色墨玉,匯成了一條入海的白龍。
戈薩達魯爾村是法羅群島最后一個通公路的村子。直到2006年,一條隧道打通了村里的一座山脈,才終于讓汽車抵達了這座與世隔絕的村莊。據說在此之前,只有三種方式可以到達這個村莊:一是徒步2小時翻越大山,另外兩種方法是乘船或乘直升機。
正因它地處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村里本就不多的人口更是一度急劇下降。最少時,只有18個人在此居住。因而,當我在村里四處閑逛時,只遇到了兩個可愛的小朋友。他們一個努力在地上畫著粉筆畫,另一個則在盡職盡責舉著蓮蓬頭清洗。更多時候,留給我的只有四下無人。


走累了,我敲開村里唯一的咖啡店的大門,才發現屋子里是一派熱鬧的景象,敢情是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見我驚訝的模樣,老板娘很抱歉地告知說,他們正在為某一位朋友準備“驚喜派對(surprise party)”。想來也是,當你回到家,發現整個村子里一個人影都沒有,等打開門才發現,他們全都坐在你家。那還真的是非常驚喜的事!

Sorvagsvatn是法羅群島上最大的湖泊,有3.4平方公里。它還被稱為“海洋上空的湖”,因為只要你找到一個精妙的角度,整個湖看起來就像在海面上方盤旋著。法羅群島上最知名的一條徒步路線,也正是沿著這個湖泊而行。如果你到達了終點,就能夠在陡峭的懸崖上看到35米高的B?sdalafossur瀑布匯入大西洋。
整個徒步的路線耗時雖長,但好在一路上基本平緩。由于法羅群島面積小,受到海洋的氣候影響顯著,天氣變化多端。冰島有一句俗語,“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天氣,請再等5分鐘”,這句話在這兒同樣適用。在3個小時的徒步中,我經歷了下雨、艷陽和狂風,可謂狼狽不堪。然而,當我抵達三座利齒般的懸崖邊時,還是忍不住驚嘆起眼前的美景。
當我再接再厲爬上最高懸崖,準備一睹海上懸湖的奇景時,一陣濃霧突然襲來,將我重重包圍,能見度也迅速下降至1米以內。突然想起,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峭壁的邊緣,也是古代維京人處罰戰俘的地點。要說處罰的形式,也特別簡單粗暴:讓戰俘排著隊,一個一個從懸崖上跳進北大西洋。
我在原地等了很久,然而這次那句“等5分鐘”的俗語并沒有應驗,濃霧始終沒有散去的意思。最終我也只能和Sorvagsvatn “懸”在大西洋面上的奇景失之交臂,悻悻地原路返回。
在我心目中,位于厄斯特島的最北端的杰格夫小鎮(Gjogv)是法羅最美的小鎮。它坐落于峽灣之間,面朝大海,村里房屋的彩色屋頂在周遭空曠的環境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也將當地人孤獨中的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
“Gjogv”在當地語言中意為峽谷,因一條200米長的美麗峽谷而得名,在這條深谷的盡頭,望不到其他村莊。峽谷從杰格夫小鎮向北延伸至大海,幾個世紀以來,村民們把這處天然峽谷作為船只的登陸地。

長期以來,當地人依靠捕魚和出售干魚、咸魚為生。1982年,該村成立了一家生產預制混凝土構件的工廠。這也是島上唯一的一家工廠,僅有6名員工。除此之外,島上僅有養魚場、招待所/旅館和露營地。
這里誠然人煙稀少,但依然有著別樣的浪漫。從遠處望去,寬敞的山谷間仿佛鋪了一張巨大的地毯,地毯上還有著黃色小花的點綴,起伏著延伸到遠方,與海邊那一排斑斕的房屋相接。田園牧歌中,幾乎聽不到人類的聲音,只有狂風、羊叫和海浪。

旅行的最后,我沿著大西洋平靜的港灣漫無目的地閑逛。在法羅群島上,那些依傍著海灣的村莊,幾乎每棟房子都有一面面向大海的窗戶。與世隔絕的凄美,似乎可以撫平都市人心中的無名之火和怨懟。去體驗一下孤獨的浪漫吧,隱于塵世,做最美的孤獨“患者”,哪怕只有這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