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發射場見證了三個重要的首次:1957年,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這里發射升空;1961年,尤里·加加林從這里被送入太空,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1974年,這里發射了蘇聯第一座空間站——禮炮一號。迄今,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已完成了1000多次航天發射任務。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是世界著名的低緯度航天發射場之一。1969年,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從這里發射升空,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
肯尼迪航天中心開創了“垂直整體總裝、垂直整體測試、垂直整體轉運”的“三垂”模式。這種發射模式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提高了發射頻率和應急發射能力。此后,中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采用了“三垂”模式。

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庫魯地區,遠離歐洲本土,是世界上最適合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場。
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由于緯度低,發射點到入軌點的航程大大縮短,發射過程中不需要二次點火。庫魯地區鄰近地球赤道,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球的自轉速度,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同時,這里全年的氣候條件都利于發射。得益于出眾的地理和環境優勢,該發射場吸引了全球超過80%的商業發射任務。
目前,我國擁有四個航天發射場,分別是1958年建成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979年建成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1983年建成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及2014年建成的文昌航天發射場。

載人飛船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我國西北部甘肅省酒泉市,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也是世界三大載人航天發射基地之一。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都從這里飛向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平坦開闊的戈壁灘中,方圓200千米范圍內為無人區,不需要做人員疏散工作,安全性好,也是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理想的回收著陸場所。這里干燥少雨,雷電日少,發射任務幾乎不受天氣影響,每年約有300天可以進行發射試驗。

理想的衛星發射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的高原地區,這里群山環抱、地勢險峻、人煙稀少、降水少。
特殊的經緯度使這里成為發射太陽同步軌道、極地軌道航天器的理想場所。迄今已成功發射“風云”“海洋”“資源”“探測”“高分”等多個系列的國內衛星,為中國的氣象預報預測、海洋環境監測做出了突出貢獻。

緯度低、氣候好、能發射低溫推進劑火箭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大涼山峽谷腹地,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的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星發射任務最多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氣候適宜,發射窗口期長。
這里主要承擔導航、通信、廣播、氣象衛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中國探月工程中“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全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緯度低、海運便捷
文昌航天發射場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國唯一的濱海航天發射基地。發射場以東、以南都是廣闊大海,火箭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大大提高了火箭發射的安全性。
從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只需要消耗較少的燃料就能到達預定軌道。此外,文昌航天發射場具有天然的海上運輸優勢,通過海運方式避免了公路、鐵路限高、限寬和彎道等諸多限制。
簡單來說,航天發射場能夠“打上去,測下來,控制好,計算好”,承擔了載人飛船、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10、9、8、7、6、5、4、3、2、1,點火!”
一團巨大的云霧騰空而起,長征2F火箭在墨藍色的天幕中拉出一道炫目的金色火光,開始了它的第七次飛行。
在正式開始發射前,火箭要經過一系列復雜而又系統的準備程序。
運載火箭首先進入技術準備區的專用廠房。在這里,工程師會對火箭上的設備單元、分系統的功能和協調性進行檢查,最后反復對火箭上的所有系統進行總檢查,確認火箭符合發射狀態的要求。臨射檢查結束后,火箭即可轉運到發射區。
工程師首先會對發射場內的設備開展聯試,然后再與分布在各地的測控站設備聯試。與此同時,地面勤務保障部門對發射設備、加注設備進行調試;氣象保障部門啟動氣象測量雷達,保證火箭起飛不受天氣干擾。
貯罐中的推進劑通過推進劑加注系統到達火箭貯箱,為火箭飛往太空提供能量。燃料加注是發射前的一道重要工序,這意味著運載火箭已經做好了發射準備。
航天員在經過莊嚴的出征儀式后,由騎警駕駛摩托車護衛飛行乘組乘車前往發射塔架。到達發射塔架后,航天員搭乘電梯上到飛船艙口的位置,進艙就位后,等待火箭發射。
(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