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腳唯唯諾諾地走向初夏,午時陽光越發猛烈,仿佛一陣燃燒的火焰烘烤著我的靈魂。陽光透過玻璃窗,傾灑在茶幾一側的綠蘿上,綠得冒油的葉片懶懶地舒展著,裊娜的枝條柔美地下垂,怡然地享受太陽給予的溫暖,一向單調的地面落下了斑駁的陰影,有了幾分生機。
我透過光影,似乎看見時間慢慢沉下去,它只輕輕一劃,便把我的思緒割成了碎片,割成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我沒法將它們拼起來,雜亂的工作和著緊鑼密鼓的節奏,讓我茫然卻又無助。難得有這樣一個喘息的周末,歇一歇心思,停下趔趄的腳步。抬眼看去,陽光給綠蘿鑲上一道金邊,新長出來的綠色果然好看,溫溫柔柔,可可愛愛,滿滿的張力,像極了舊時的日子。
回憶的閘門驟然打開,依然是盎然綠夏。我有幸參加了昌吉州作家協會“到人民中去”采風活動,讓我與木壘書院不期而遇。坐落在菜籽溝村的木壘書院,完美再現了我記憶中的小學校園。書院是一所村小改造的,院子里的一切都保留著當年的老樣子。舊院子、舊房子、舊門窗、舊黑板、舊水泥地……還有門口那略顯疲倦的黑狗。書院以這樣猝不及防的方式,把我童年的生活再次大剌剌地擺在我面前,讓我和過去的我并肩而行,熱情相擁。
置身在簡潔、古樸的木壘書院,一時找不到詞語形容,只是覺得微風是飽滿的,透著安靜、安穩、安閑,仿佛是我的時光睡著了。一路的風塵仆仆,滿心的荒蕪,雜亂的思緒,在此刻戛然而止。溫和的陽光下,環繞在心頭的郁郁寡歡,瞬間消散。昨日的故事恍若褪色的語文課本,再次鋪滿了我日趨麻木的心房。山里的夏風拂過我的發絲,帶著往事里的歌,歌詞里全是懷念的味道。透過記憶的薄紗,依稀看見我的小學校舍,再一次方方正正地堆積在我的記憶里,略帶傷感,卻又那么親切。她也是像這般樣子,三角屋頂、水泥抹墻……墻角的紅磚裸露著,靜靜坐落在校園里。踏進清涼的教室,條形木制課桌和四條腿微微外撇的木制學生凳依舊穩穩當當地站著,沉淀著低調的質感。我禁不住手撫桌面,平滑的木頭紋理拉開記憶的閘門,柔軟感、溫暖感一起在指尖的皮膚上綻開了花。這一方書桌輕聲訴說著一代代學生的青澀模樣,承載著孩子的快樂和滿足。青灰色的水泥講臺展示的是一種最本質的美感,幾十年不變的“素面朝天”烙印在內心深處,成了我心里的一種符號。來來去去的腳步,讓這方講臺有了一層油亮的光澤。這份自然沉穩的外觀韻味,與教育的厚重、清雅相得益彰。
書院角落里的蜀葵,讓我心生羨慕。我依稀記得,我的校園中間有個六方形的水泥花池,里面挨挨擠擠長滿了各色蜀葵。每年端午前后,它挺拔直立的莖稈,嬌艷舒展的大花瓣,面對驕陽傲然怒放的樣子,是我記憶中最美的畫面。它既有野花的活力,也有令人驚艷的顏值。一整棵花莖上成串地開滿熱情洋溢的花朵,哪怕天氣再熱,哪怕久旱未雨,它也依舊保持愛開花的本性。天氣似乎越熱,它開得越熱烈。我一直想做一株蜀葵,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穩穩扎根,在風雨搖曳中直立,在6月的驕陽里綻放。
書院里有一條黑狗,讓我望而生畏。第一眼見到它的時候,我驚詫于一條鄉間土狗何以會長成這般模樣。它足有半人高,方頭大臉,兩眼炯炯有神,兩只長耳朵很有風度地耷拉在腦袋兩旁。它的毛色純黑,根根發亮。背部油亮的長毛,順滑而又茂密。它蹲在那里,感覺就像是半堵黑色的墻。
爬上書院的后山,放眼望去遍野盡綠。綠色的麥田,綠色的野草,綠色的山……毫無雜色,綠,綠,綠。全是綠,無邊無際的綠。看著這綠色的一切,心中只剩下清新、愉快、舒暢……你看,那綠色的麥葉,一條條絲一般的花紋,一絲絲、一縷縷,絲毫不亂,給人一種天然的秩序美,讓人頓時頭腦清醒。大自然用綠色的畫筆在土地上留下一首連綿不斷卻又雋永的鄉土詩。它們用翠綠色的語言吟唱,和著泥土節拍。綠意豐盈地簇擁著,齊刷刷地生長,綠成田野里一道連綿不斷的風景線。
我在山頭站著,山風拂過。我聽見我的心底汩汩流動著些什么。我似乎聽見心里的詩與遠方在唱和:綠色植物也有自身的理想。花瓣期待可以給出漂亮的花,樹期待能長得高些,長得繁茂。我這樣的一個人,希望自己也如它們一樣,內心變得真正的強大,去除生活的浮華和次要,回歸生命最本真的狀態,去過簡單而有力的生活。在經歷了冬季蟄伏,存儲活力之后,春季出芽展現最幸福的姿勢。
傍晚,光退了,云愈發厚了。在時間的推移中,云瞬間就摻雜著混濁的黃和中國水墨畫的濃黑。起初還能聽到雷鳴從遠處傳來,略略有些不夠逼真,瞬間黑云壓城的氣勢就讓我有了怯懦感,那不僅僅是壯觀,還有別的自然的魂魄在村子的上方。天黑得更狠了,云的氣勢弱了,一場雨就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慢慢地,院子里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一聲、兩聲、千萬聲地散落在鋪滿瀝青的房頂上,經過屋頂房脊的緩沖和鋪墊,齊刷刷掛在檐下,像撫琴的仙女,只那么隨便幾下,便奏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意境來!伸出手掌,冰涼的雨滴掉落在我的手心,我幻想總有一滴帶著唐詩宋詞的靈氣,能浸潤我的心房,在雨花四濺中,詩意的種子悄悄萌發!雨夾帶著風急匆匆刮過,腳下一滑,雨濺在窗簾上,落在院子里,沒頭沒臉地鉆進規規整整的菜地里。這是一首最質樸的鄉村打擊樂,讓我在夏日里久涸的心也慢慢濕潤。慢慢地,雨由稀而密,由悠閑而急促,成群結隊的雨趕集似的涌過來,遇見鐵盆的鏗鏘,遇見玻璃的叮當,遇見葉子的悠揚。這是一支演唱技巧高超的合唱團,清新的女聲獨唱變成了大合唱。偌大的書院是雨中最大的花,在雨中綻放出層層疊疊、璀璨奪目的雨花來,映襯在菜籽溝這片神奇的土壤里,更顯得嬌小柔美,靈秀純凈……
清晨,打開窗戶,頓覺一陣寒意襲來。院子里坑洼的地方有了積水,一片片樹葉上有了瑩綠之色。書院的美好是需要明眼人去體味咀嚼的,空氣中帶著沁人肺腑的清新。走在山間崎嶇的小路上,只覺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呼吸一口早晨的新鮮空氣,舒暢得讓我肺腑都輕了。草上露珠如豆,不一會兒就把我的褲腿沾濕了。我挽起褲腿,一口氣爬到山頂。在累得氣喘吁吁的時候,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迷住了:遠山上露出了太陽的半個笑臉,那太陽正沖破重重迷霧冉冉升起,縷縷光芒利劍般穿透樹林,灑滿整個山坡。它像一曲歡快的樂章,讓菜籽溝的大山有了無窮的魅力。一排排房屋掩映在樹間,錯落有致。綠樹,紅瓦,灰墻,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向西看,是河堤墨綠色的林帶,疏疏密密,像天然的水墨畫一般。
天氣真好,藍得沒有一絲云彩。
遠離了小城的喧囂,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我知道,在村東南部的旱田坡地上,有一塊造出鼻子、眼睛和嘴的土地。它躺在那里,不能看見和說出什么。土地上的事情,被深埋在無盡的白天黑夜里。一張醒來的臉,還會昏然睡去。我即使看了又看,也說不出什么。睡著和醒來,本來就是土地上最平常永遠的事。我知道,它喜歡看我們措手不及的樣子。
雖然獨居山間,木壘書院并未與世隔絕。它蓬勃朝氣充滿活力,如山下的溪流沖破重重阻攔一往直前。一所村小的荒蕪,一種理念的轉變,成就了一個書院的延續。一代代人的努力傳承,一代代人的細心呵護,留住了這一瓣書香沁人心脾。
時間永遠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開始行動。在生活的影子里,我們的身邊充滿陽光。沒錯,生活,因努力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