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史料角度再讀《西學東漸記》

2023-12-29 00:00:00喬翩翩吳昊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3年15期

摘要:容閎作為近代聯通中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用英文寫成的自傳被譯成中文,以《西學東漸記》最為著名。容閎個人對于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不僅是經歷者,還是參與者,因此該文從史料角度再讀《西學東漸記》,不僅通過容閎的視角探究了其與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交往,也了解到“留美幼童”計劃的成型和夭折,還通過容閎經商之路再現了近代的中國社會圖景,使讀者強烈感受到中國早期知識分子的愛國心以及不斷為祖國前途命運而尋找出路的努力和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歷程。

關鍵詞:近代;史料;《西學東漸記》;容閎;曾國藩;陳蘭彬;留美幼童

中圖分類號:K206.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c)-0075-06

Re-Read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bstract: Rong Hong,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who connected China and the West in modern times, is most famous for his autobiography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written in English since his autobiography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Rong Hong is not only an experienced person, but also a participant in China's development since modern tim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read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ata, not only exploring his contacts with Zeng Guofan, Li Hongzhang, and others through Rong Hong's perspective, but also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and premature demise of the \"Young Children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lan, and also reproduc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modern China through Rong Hong's business path. It makes readers strongly feel the patriotism of early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eir continuous efforts to find a way out for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ir journey to seek the truth of salvation from the West.

Key words: Modern; Historical data;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Rong Hong; Zeng Guofan; Chen Lanbin; Young children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西學東漸記》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回憶錄,原名是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容閎(1828—1912年),字純甫, 廣東香山南屏鎮(今屬珠海)人。1841年容閎進入澳門馬禮遜學堂讀書,1847年赴美,先在美國孟松中學讀書,后考入耶魯,185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耶魯大學。1855年歸國,先后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庭、上海海關等處任職,1860年冒險拜訪太平天國洪仁干,提出新政建議,但未被采納。1863年拜謁曾國藩,并受其委派,為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購機器。1872—1875年受命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任留美學生副監督,后又任清駐美副公使。1898年參加維新變法,事敗,逃離北京。晚年支持革命,與孫中山多次通信。1912年病故,逝世于美國哈特福德。《西學東漸記》的敘事止于1901年,容閎幾乎見證了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的風云變幻。有學者曾經這樣評價容閎:“容閎的生平即是一部近代史,他身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太平軍、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以及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與太平天國干王洪仁干等,以及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李荷馬、孫逸仙均有直接交往。”可見容閎個人的經歷對了解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意義。

1 從史料角度解讀

1.1 《西學東漸記》所述容閎生平及事跡

了解容閎,大概最需要的解答的有3點:其一,容閎是如何與西學結下不解之緣;其二,容閎是怎樣推動“留美幼童”計劃的;其三,在“留美幼童”計劃失敗之后容閎與中國的聯系。

第一,容閎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何學習西學?容閎幼年家貧,為了維持生活,很早就開始勞動。恰逢英國傳教士古特拉富夫人在澳門創建學校,容閎先在此寄讀,后于1841年正式進入馬禮遜學校讀書。1847年隨勃朗牧師去美國學習,先在孟松中學,1850年考入耶魯,獲得文學士學位畢業。“1854年容閎的畢業是那年畢業典禮上的大事件……而有些人來參加畢業典禮就是為了看一看這位中國畢業生。”作為當時第一個留學美國且在美國高等學府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容閎非常受人關注。

容閎與西學的不解之緣,一是來自其父母的選擇,二是個人的際遇。容閎自己也猜測:“吾父母欲先著人鞭,冀兒子能出人頭地,得一翻譯或洋務委員之優缺乎?”事實上,容閎幼年時期的中國,稍微有身家的人都不愿意將子女送入西式學校讀書,最大的原因是這樣的出身無法仕進。在廣東一地經商氛圍濃厚,精通西學就可以與國外人打交道,將來謀一個生計對于容閎的家庭來說是較為務實的。至于在個人的際遇方面,容閎的美國老師勃朗先生不僅將其帶入美國學習并給予他學習上和生活上的無私幫助,容閎受其影響立志考入勃朗先生的母校耶魯大學,這開啟了容閎深入接觸西方文明的大門,也是在這里他樹立了為中國謀福利的理想。

第二,容閎歸國后如何實行教育救國的理想,推動“留美幼童”計劃的實現?1856年,容閎懷抱著將西方文明傳播于中國的理想回國,一直到1870年,他都在為實現理想而尋找契機。容閎歸國之初,為職業奔走,希望謀求一些能夠接觸到中國政府官員的職位促成其留學計劃。他輾轉廣州、香港、上海等地,甚至考察了太平天國,但這些沒有于他的事業有絲毫幫助。后在機緣巧合之下,受到曾國藩召見,參與了江南制造局的籌建,負責赴美購買機器。1870年曾國藩與李鴻章聯名上奏,清政府終于通過了官派留學生的計劃。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赴美,預定分4批,每批派出30名幼童,共120名幼童,學習15年歸國。這時距容閎歸國已經16年了,他教育救國的理想才真正邁出切實的一步,但令人痛心的是很多留美幼童尚未步入大學就在1881年被撤回了。

第三,“留美幼童”計劃夭折,容閎的教育救國理想受挫,之后的容閎與中國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1881年在“留美幼童”被撤回后,容閎的愛國心仍然使他繼續關注中國前途和命運。他參與過變法維新,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都有交往,甚至受到清政府的通緝。后又轉向支持辛亥革命,多次與孫中山通信。武昌起義爆發后,容閎接連寫了五封信,表達了他對中國光明前途的祝愿以及他渴望為國效力的報國心。乃至臨終前,他囑咐兩個兒子放棄美國事業,回國效力。容閎以他一生與時俱進的光輝行為踐行著他為“中國謀福利”“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的崇高人生目標[1]。對容閎強烈的報國心,其友人吐依曲爾說:“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信賴中國,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它的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歷史。”

由開始的教育救國到參與革命,容閎的救國思想其實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始終順應著歷史的潮流。他學習西學,最開始希望通過教育救國,在“留美幼童”計劃失敗之后,他又轉而支持維新改良運動,后來又投向了辛亥革命。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容閎救國的思想也在不斷地前進。他的身上再現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下,中國知識分子對于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與行動。

1.2 留學事務有關之清大臣

容閎因洋務事業與晚清名臣曾國藩、李鴻章都有交往。容閎對這兩位與晚清中國命運息息相關的歷史名臣有著不同的評價。同時,“留美幼童”計劃作為容閎一生最為重要的事業,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為人們關注的重要事件,關于“留美幼童”計劃夭折,容閎與陳蘭彬、吳子登誰應該負責的這樁公案也一直被人們所探究。

1.2.1 容閎所記曾國藩與李鴻章史料

對于曾國藩,容閎極其推崇。有文為證:“余見文正時……身長約五尺八九英寸,軀格雄偉,肢體大小咸相稱。”“目雖不巨,而光極銳利……是皆足為其有宗旨有決斷之表證。”“……中國之得享太平,與滿政府之未被推翻,皆曾文正一人之力也。”“其所以成為大人物,乃在于道德過人,初不關其名位與勛業也。曾公生平觀之,后人謚以‘文正’,可謂名副其實矣。”“顧雖如是,而從不濫用其無限之威權。財權在握,絕不聞其侵吞涓滴以自肥,或肥其親族……而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舊教育中之特產人物。”

這里對曾國藩的記錄不僅描述了其外貌特征與性格特質,還記錄了曾文正公的道德品質及其對于清政府做出的巨大貢獻,更表現出容閎對曾國藩的敬佩和贊賞之情。從容閎一生的經歷來看,正是受到曾國藩的賞識,容閎才能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光輝的事跡。在派遣留學生問題上,“曾國藩先后5次上書清政府,積極倡導,竭力主持,發揮了最關鍵、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支持,留美幼童計劃任重而道遠[2]。所以,對于曾國藩的推崇或許也是容閎對于曾國藩知遇之恩的一種報答。

曾國藩與李鴻章同是留學事務的重要促成者,但是容閎確認為李與曾“不可同日而語矣”。“文忠絕命時,有私產四千萬以遺子孫。文正則身后蕭條,家人之清貧如故也。”容閎是這樣評價李鴻章的:

“李文忠雖為曾文正所薦舉以自代之人,顧其性情品格,與文正迥不相侔。其為人感情用事,喜怒無常;行事好變遷,無一定宗旨。而生平大病,尤在好聞人之譽己。其外貌似甚鹵莽,實則胸中城府甚深。政治之才,固遠不追文正;即其人之忠誠與人格,亦有不可同日而語者。”

曾、李二人都是晚清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對晚清的貢獻同樣非常巨大,但是對于二人,容閎卻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容閎認為李鴻章以權謀私,在道德上不如曾國藩,且在政治才能上也遠遠不如曾國藩。在李鴻章的主持下,“留美幼童”計劃夭折而李鴻章并未力爭或是造成容閎對李鴻章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留美幼童”計劃是曾國藩與李鴻章共同推動的,且幾乎是李鴻章所主持的,在李鴻章和其所舉薦的陳蘭彬的信件往來中“每一封都要提到幼童”,對于“留美幼童所需,無論是人事安排,還是經費籌措,他都不遺余力地予以支持,幾乎是有求必應”,可知李鴻章非常關心和重視”留美幼童“這項計劃[3]。此外李鴻章對于晚清中國的作用也是不應該抹殺的。容閎對于曾、李二人的截然不同的評價,或許出于個人情感而發,有一定的偏頗。

1.2.2 容閎所記陳蘭彬與吳子登史料

事實上,“留美幼童”計劃夭折的導火索應該是留學事務局內部的分歧,容閎與陳蘭彬、吳子登三人之間的矛盾是關鍵。陳蘭彬中學學養深厚,翰林出身,為留學事務正監督,后擔任駐美大使。容閎與陳蘭彬在留學事務局上,時有齟齬。吳子登是陳蘭彬推薦的第三任監督,也是翰林,長于中學,但思想頗為守舊。此二人與深受西學思想浸潤的容閎在留學事務局內部的學生管理上存在分歧,而且這種分歧又和清政府內部的中西學之爭相應和。對于陳和吳,容閎的描述是這樣的:

“每遇極正當之事,大可著為定律,以期永久遵行者,陳輒故為反對以阻撓之。例如學生在校中或假期中之正雜各費,又如……每值解決此等問題時,陳與學生常生沖突,予恒居間為調停人。但遇學生為正當之請求,而陳故靳不允,則予每代學生略為辯護。

“1876年秋間,吳既任事,對于從前已定之成規,處處吹毛求疵,苛求其短。顧有所不滿意,又不明以告予,惟日通消息于北京,造為種種謠言:謂予若何不盡職,若何縱容學生,任其放蕩淫佚,并授學生以種種不應得之權利,實毫無裨益;學生在美國,專好學美國人為運動游戲之事,讀書時少而游戲時多……”

從上面兩段文字可以看出容閎與兩任監督在管理學生上的矛盾,陳和吳二人希望學生在學習西方知識的同時保持做一個中國人,而容閎由于其自身的經歷較為理解學生的天性。實際上選派留美幼童是為了“取西方之‘用’,維護中國之‘體’”,陳蘭彬和吳子登作為中國傳統教育的代表人物,擔憂學生在學習西學過程中移情易志,因此嚴格用中學約束以維護“中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更何況曾國藩、李鴻章二人奏派陳蘭彬、容閎為留學肄業局正、副監督,也是出于“蓋以純甫熟悉西事,才干較優;荔秋老成端謹,中學較深,欲使相濟為功也”。包括后來精通中學的吳子登出任監督也是出于此種原因[4]。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陳蘭彬這樣“中學”學養深厚的人領隊,留美計劃甚至都不會被清政府批準。但在容閎看來,這二人都是“留美幼童”計劃順利實行的阻礙者,這是容閎出于自身情感的一種主觀判斷,在容閎為幼童辯解的同時,對于清政府“維護中體”的考量不足。正是留學事務局內部的中西分歧以及相關幼童西化之言論造成了“留美幼童”計劃夭折。總的來說,對于“留美幼童”的培養,清政府應該是希望培養學會西方技術的中國人,而不是美國人,一些在容閎看來出于兒童天性的改變對于耗費資財而又極其重視“中體”的清政府來說是有很大風險的。因此“留美幼童”計劃的失敗,除了與容閎與歷任正監督在教育方式上的分歧以及“留美幼童”計劃設計的不完善有關,更根本的原因是其背后交織的中西學之爭。

1.3 晚清社會圖景

《西學東漸記》不僅對研究容閎及與之交往的相關人物有所助益,并涉及了容閎經商途中對于南方各地的風土物產介紹、太平軍占領區情況及其所見的華工等問題。

1.3.1 海關情況

《西學東漸記》第七章中介紹了當時海關稅務司的一些情況。“某日子徑訪總稅務司,故問之曰:‘以予在海關中奉職,將來希望若何?亦能升至總稅務司之地位乎?’彼告予曰:“凡中國人為翻譯者,無論何人,絕不能有望。”“書謂予與彼受同等教育,且予以中國人為中國國家服務,奈何獨不能與彼英人享同等之權利,而終不可以為總稅務司耶?”從以上內容可知,當時中國海關稅務局為外國人掌控,中國人反而在中國的稅務局要受到限制和歧視。此外,文中還揭露了海關上下沆瀣一氣收受賄賂,極其腐敗的現象。

1.3.2 各地物產以及船運情況

容閎經商,行走諸多地區,如上海、無錫、蘇州、杭州、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容閎在調查產茶區域途經上海、蘇州等地時曾乘過的一種小船,名為“無錫快”。據說是無錫縣所創造的,并且在蘇州、上海等地通行,后來被汽船所取代,漸漸被淘汰了。“所謂‘無錫快’,乃一種快艇之名……蘇州為名勝之區,與杭州齊名,居民繁庶,物產豐饒,而以絲織品為尤著……其制大小不一,舟中裝設頗佳,便得安適,使乘客無風塵之苦……此種舟皆平底,值順風時,其行甚速。惟遇逆風,則或系繩于桅,令人于岸上牽之,或搖櫓以進。”

以上是容閎對于流行于蘇州等地的一種民船的記錄,不僅對于船的形制、構造都有所涉及,并且也透露了當地的物產以及航運情況。一定程度上對了解當時蘇州地區的社會圖景有所幫助。除此之外,《西學東漸記》還記錄了容閎途經浙江杭州、江西南昌、湖北荊州、湖南湘潭等地的物產風俗情況。

1.3.3 城市管理情況

容閎在浙江紹興一地觀察到:“紹興去杭州西南約二十英里,所產絲頗著名。予在紹興收絲約兩月,忽患瘧,不得已中途輟業。紹興城內污穢,不適于衛生,與中國他處相仿佛。城中河道,水黑如墨。以城處于山坳低濕之地,雨水咸潴蓄河內,能流入而不能泄出。故歷年堆積,竟無法使之清除。總紹興之情形,殆不能名之為城,實含垢納污之大溝渠,為切微生物繁殖之地耳,故瘧疾極多。”可知當時紹興產絲著名,城市環境衛生問題堪憂。當時的紹興城地理位置低洼,下水不流通,溝渠污染情況非常嚴重,瘧疾多發,而當時全國的城市也大都如此,可以通過該書記載了解當時中國的城市環境衛生之惡劣及流行傳染病之多發的普遍情況。

1.3.4 太平軍情況

容閎在冒險拜訪太平軍時,記錄了沿途所見所聞。太平軍多來自農民,他對普通百姓有天然的同情,“太平軍對于人民,皆甚和平,有能竭力保護,以收拾人心”。但是經過太平天國運動,“運河兩旁之田,皆已荒蕪,草長盈尺,滿目蒿萊,絕不見有稻秧麥穗”。可見在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對運河兩岸的社會生產造成了巨大破壞。“太平軍之起,古宗教上之通迫使然。實則亦非真因,不過爆發之導火線耳……中國亦必不能免于革命……惡根實種于滿洲政府之政治,最大之真因為行政機關之腐敗,政以賄成。上下官吏,即無人不中賄賂之毒。”對于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源,容閎認為不在于宗教,而在于清政府的腐敗。中國封建王朝因吏治腐敗而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引發國家震蕩的并不罕見,他從中看到了歷史的必然性。對于中國革命,容閎認為“中國之所謂革命,類不過一姓之廢興,于國體及政治上,無重大改革之效果。以故中國2 000年歷史,如其文化,常陳陳相因,乏新穎趣味;亦無英雄豪杰,創立不世偉業,以增歷史精神”。容閎認為中國革命常常是陳陳相因,在國體與政治上很少有重大改革,因此封建王朝多是一姓之廢興。總的來說,容閎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

1.3.5 華工情況

“華工被誘后……群起暴動以反抗。力即不足,寧全體投海以自盡。”

“抵埠登岸后,列華工于市場,若貨物之拍賣……直欲令華工終身為其奴隸而后已。”“華工背部受笞、被烙班斑之傷痕,令人不忍目睹者。”

以上材料記述了美國華工的凄慘狀況,他們如同奴隸一般,毫無人權,被稱為“豬仔”。當時大量華工進入美國,為美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橫貫北美的太平洋鐵路是眾多華工用生命鋪就的,美國的西部開發也是有眾多華工參與的。華工從事最艱辛的工作,卻獲得最微薄的工資,然而華工薪資的廉價,卻成為美國排華的主要依據。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這對于美國歷史來說永遠是不光彩的一幕。容閎與美國多次就排華問題進行交涉,但是一個衰弱的清政府無力去保護他的臣民。

總之,《西學東漸記》不僅記載著容閎的個人經歷,而且還勾勒出當時中國社會的部分圖景,是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重要史料之一。

2 再讀《西學東漸記》的啟發與思考

2.1 容閎促成清政府“留美幼童”計劃的影響

這一事件的意義不僅在于其為晚清培養一批思想進步人才,更在于開一時之風氣,促進中美文化的交流,助推中國走向世界,為封建文化向近現代文化的轉變打開一道口子。在此之后,中國知識分子吸收西方文明為中國服務,加速了中國近現代文明的建設。因此“留美幼童”計劃的夭折一直吸引著人們去探究。

2.2 容閎在中學方面沒有根基

從教育知識背景來看,容宏作為最早的留美學生,他精通西學,但是他對于中學則幾乎沒有根基。因為容閎接受西學時,年齡較小,又遠離中國多年。容閎歸國時完全聽不懂中文,甚至重新學習兩年國語才基本可以進行社會交流,可以看出他在中學上的不足。容閎少年時在“教會學校讀書近9年,然后赴美留學8年”,接受了17年的西方系統教育,“使其知識論、價值觀和社會觀得以定型”。“崇仰西學或與他經歷類似的人稱其學識優長,但稍為守舊者視其不諳中學為一病。”[5]中學根基不足實際上是容閎進入官場的短板之一,再加上容閎深受西學浸染也使清政府用人猶疑。這與他日后在官場處處受掣肘甚至與“留美幼童”計劃的夭折有很大關系。一方面,容閎不善于利用清政府中的官場規則。他的一些由思維指導的行為,與中學學養深厚的陳蘭彬、吳子登等人完全不同,在留學事務局的具體事務上與陳、吳二人產生分歧也就不足為怪了。另一方面,在其聽到“留美幼童”要被撤回的消息時,他采取的補救方式是聯系美國各大名校的校長,發起請愿書致于清政府。這一點深刻體現了他的美式思維,也可以說是容閎補救措施的方向失誤。

2.3 容閎留學計劃上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留美幼童”年齡過小,本是要挑選14—16歲幼童,后又降到10歲。留學年限定為15年,時間過長,資費多,效率低,不符合清政府亟須人才的境況。這些幼童遠離故土,中學根基又不足,容易受西學影響,而容閎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容閎“沒有認真考慮到要把這些留學生培養成中國人,而不是美國人的問題。這一點對于‘留美幼童’被撤回是非常關鍵的問題”[6]。

2.4 清政府對留學生態度很矛盾

從清政府的角度看,清政府對留學生態度很矛盾,一方面需要用其才學和西學技能,促進洋務事業,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維護自己的統治;另一方面又懼怕其接受西學而忘本,完全成為一個西方人,浪費國家資財,不符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反而動搖國家根基。所以容閎與陳蘭彬、吳子登對培養幼童的爭論,實質上是清政府內部的中西學之爭的延伸。吳子登的進言成為壓倒“留美幼童”計劃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清政府對留學生既想利用其一技之長,又恐懼其新思想沖擊封建專制的矛盾心態和實用主義的用人方針”,使得容閎包括后來的接受西學歸來的留學生們處于“被邊緣化”的窘境[7]。“容閎是一個典型的‘西化’人物,他受過全面系統的西式教育,本是晚清中國不可多得的近代型人才,但是在重視科舉的晚清,他難以介入晚清中國社會的權利結構,處于一個‘邊緣人’的尷尬境地,而這種尷尬的人生境遇 ,對他的事業有著嚴重的限制 。”[8]清政府內部的中西學之爭,使得容閎及之后的“留美幼童”,以及留歐學生都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再加上當時美國的排華浪潮甚囂塵上,美國政府同意了日本留學生進入美國陸海軍學校學習,卻拒絕了中國留學生進入。這促使國內堅持以撤回留學生作為對美國的報復。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了”留美幼童“計劃的夭折。

2.5 《西學東漸記》史料的模糊性與人物的重構性

《西學東漸記》作為回憶錄性質的史料,由親歷者所寫,有較大的可信度,但因為是回憶性質的,又帶有一定的記憶模糊。例如,時間的記憶不清,事件過程的模糊不清,以及記憶重構等問題。例如,容閎回憶1863年時,他前往安慶第一次見曾國藩,但是根據考證以及曾國藩的記述,他們第一次會見在1862年[9]。

此外還有記憶重構問題。如在《西學東漸記》第八章中,容閎極為精細地回憶了他在經商過程中與西人的沖突與交涉。其一是容閎遇到醉酒的西人欺負中國人,容閎和他們理論:“君當知美人之在中國,固極受中國人之敬禮者。故凡美人之至中國,尤當自知其所處地位之尊貴,善自保惜,不宜有強暴行為以自喪其名譽,而傷中國人感情。”[10]容閎最終獲得道歉。

其二,在一場拍賣會上,容閎后方一位體格強壯的蘇格蘭人戲弄嘲笑容閎的辮子,且態度非常傲慢,率先動手,容閎勇敢予以還擊。這兩次經歷實際上是容閎一生中極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容閎不僅將其單獨作為一章描述,且描述得非常詳細具體,細節詳略,時隔幾十年的回憶如同剛剛發生一樣似乎是不合理的。學者潘敏芳認為“容閎在回憶中注意到了西方文化對于男性氣質定義的差異,所以他對自己的形象進行了重構,以符合白人社會的期待”[11]。也就是說,容閎在回憶自己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記憶中對自己的經歷進行了重構,所以他在自傳中凸顯了自己勇于反抗的品質。容閎對自己記憶的重構有一定的社會根源。首先,容閎勇敢反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容閎對外國人侵奪中國法外治權以至于中國人反受侮辱的不滿。另外,容閎晚年撰寫回憶錄時,美國排華浪潮甚囂塵上,形成了中國人體格弱小、不講衛生、不文明等一些不好的刻板印象,容閎的回憶錄表現出他對于這種刻板印象的反抗。在這樣的特殊時代背景下,容閎放大了一些自己的優秀品質,以自己作為中國人的代表來反抗當時美國對中國人的丑化,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容閎的愛國之心。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學東漸記》是中國近代史上研究中西早期交流的重要著作,對于研究中國最早的留學生更是不可缺少的史料。它不僅記錄了親歷者容閎一生學在美國,用在中國,一直在為振興祖國奔走的經歷,也透過容閎的視角記錄了近代的中國社會情況。他強烈的愛國心以及不斷為祖國前途命運而尋找出路的事跡再現了中國早期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真理的歷程,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超出了個人利益,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之中,將永遠值得后人銘記和學習,對新時代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羅華文.容閎的人生價值觀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9(10):126-128.

[2] 郭漢民.曾國藩與近代中國首批留學生的派遣[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3):70-74.

[3] 姚彥琳,歐陽躍峰.贊賞·獎掖·疏離:李鴻章、陳蘭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1):75-82.

[4] 顧廷龍,戴逸.李鴻章全集33 信函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5.

[5] 羅福惠.邊際人的報國心:容閎的思想和行為特征新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2):69-76,161-162.

[6] 周熾成.最早的“香蕉人”:留學先驅容閎新論[J].學術研究,2011(10):102-106.

[7] 李喜所.“氣場”失調:晚清留學生被邊緣化的人文解讀:以容閎、嚴復為例[J].天津社會科學,2011(2):122-125.

[8] 李細珠.“邊緣人”的角色尷尬:容閎在晚清中國的人生境遇[J].學術論壇,2000(3):116-120.

[9] 張鑫潔,安歌.《西學東漸記》疑誤辨析[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5):44-48.

[10]容閎.西學東漸記[M].徐鳳石,惲鐵樵,等譯.北京:三聯書社,2011.

[11]潘敏芳.論容閎自傳中的記憶政治[J].華文文學,2015(3):45-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a欧美在线|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www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91偷拍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区日韩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四虎成人精品| 免费在线a视频| 伊人天堂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97综合久久| 伊人无码视屏|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激情乱人伦|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日韩|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狠狠|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中文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毛片手机在线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欧美一级|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第一页亚洲|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片| 久久国产拍爱|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女人一级毛片|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色国产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片911|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区一区|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色香蕉影院| 五月天久久婷婷| a级毛片网| 久久伊人操|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久久伊人操|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