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實一體化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將“教、學、做”融為一體的新型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可持續發展。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適應了普通高等學校“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這門學科的特色和培養目的,讓教師更好地開展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文章以提高學前教育專科高職教育教學水平為根本指導,將教學模式改革作為突破口,圍繞“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目標設置、教學內容重組、教學模式構建、教學實施改革和教學評價優化這5個問題,探究了“理實結合”的教學模式建設。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理實一體化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作為一項以提高學前教育專科畢業生的幼兒園教學技能為主要目標的重要基礎主干課,主要探討在幼兒園中,教師怎樣按照幼兒的發展特征和發展規律,進行高效率的教育教學。隨著當前學前教育的本科教學改革:由“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這門課程亟待探尋一條以幼兒園崗位需求、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綜合素質”教學新思路。“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是一門新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課程目標定位與教學內容改革概述
(一)以“能力本位、行動導向”理念設置課程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以幼兒園工作人員的能力需要、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為依據,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基礎,能夠以幼兒的年齡階段表現出的特征為依據,制訂出與之對應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與表達表現的機遇,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地學習;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可以靈活地按照班級中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適時地調節和引導等。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指導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是一門以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概念為指導,根據學前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幼兒園的就業需要、本學科的具體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確立的一門以“教師具有扎實的基本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和幼兒教師素質”為核心的學科。其可以被描述成要培育一名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扎實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素質比較健全的教師,可以規劃和執行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并在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創造教育環境和開發資源。
(二)以“模塊化、核心知識點、項目化”組織和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對課程內容的組織與重組,就是將一門專業課程含有的內部元素進行有序、有效的安排。在大學課堂中,課堂內容安排得是否合理,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教育效果。在堅持“理論與實踐性”的基礎上,本文以“模塊化”“核心知識點”“項目化”為指導思想,全面改革和完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即通過“模塊化、核心知識點、項目化”的方式,將課程分為3大模塊、4個核心知識點,并把每個核心知識點細分為16個基礎知識點,根據專業課知識的全面性,對課程進行總體分析、選擇,凸顯“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反思性。在此基礎上,提高該專業學生“設”(設計活動方案、教學情境和資源)“授”(實施教學活動)“說”(說課)“評”(評課)等4種全面的教學技能。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三位一體”式理論教學模式的構建
按照“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一書的理實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在基礎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了“預習—精講—學練”三階段的授課方式。“預習”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通過網上的教學系統給學生安排一些特定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完成預習,其中包含課本預習、線上課程資源預習以及相關作業預習等內容。預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課題的基礎內容、即將學習的目標任務以及具體的考試要求;讓學生能夠“在心里有任務,在學習上有準備”。這個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探索、相互的學習。
“精講”就是教師精通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其在教學中占有核心引導的重要地位。根據“精”和“夠用”的要求,教師選擇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理論性知識進行講解,并確立“實踐取向”的理論性教育思想,將各種實際要素融入理論性的教育中。例如在上課前,教師開展專門的“日練”,讓學生展現他們的專業技能,如唱兒歌、跳舞、講故事和玩手指游戲等。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安排案例分析、視頻觀摩、小組討論、閱讀分享和情景表演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理論課程實踐化。
“學練”,就是指“練習”與“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的各項活動。經過課堂教學,學生已經掌握很多知識,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同時對于每一個理論知識,都會存在與之對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將這些特定的任務發布在網上的教育平臺上;也可以通過練習集的方式,將練習集發放到每個學生手中,并在課上,讓學生以個體、小組的方式完成練習。在課程結束后,學生會消化、吸收學到的知識。同時學生還需要閱讀相關的文獻,通過自己或小組的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最后教師還會評估、反饋學生的任務執行情況,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使學生達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目的。
(二)“四環交互”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由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是一門講究經驗的課程,因此教師要想把這些理論和方法轉化成實際教學行動,就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操練、反思、總結和提高。對此,教師在教育技術板塊中,可以將多時間和多空間的實踐練習作為重點,建立“課堂答疑與展示、實訓室模擬實踐、單項和綜合比賽、園內觀摩試教”的四環交互式實踐教學體系,構成“課上+課下”“教室+實訓室”“校內+園內”“線上+線下”的實訓系統。
在教室中回答問題與展示,就是教師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構造一個具有教育技巧的培訓教室,教室既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反饋的一個高效場所,又是學生展示、評價、反思和提高的一個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教師解答學生的疑問,可以起到關鍵性的引導效果。同時在課堂中,教師還會回應、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三)發揮“線上”教學的輔助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三維、多維度”的網上教學和“云班”來擴展教學空間,實現“資源共享”“任務分配”“學習監督”“成果檢驗”等。第一,借助在線教育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將微課、教案、課件、視頻、圖片、各種個案和其他擴展性資料等應用在線教育系統中。還可以在“云班群”中創建學習文件,將自己執行過的課題任務數據上傳到群中,實現與學生的分享和溝通;第二,教師充分運用網絡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完成教學作業;第三,教師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監控,比如安排他們“打卡”等;第四,檢測與驗證結果。教師可以在云班團體中,隨時對自己學生所做的課題工作進行追蹤、回饋等,還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課堂上、團體中進行的討論和評估等。
三、教學實施過程的設計
(一)任務驅動:下達項目任務
在上課前,教師會在網絡教育平臺上,為學生詳細地勾勒出每一項技術培訓內容,并向學生發放作業單。在任務單中,包含了需要讓學生熟悉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該項目要進行的特定訓練;還可以將任務內容分成單獨工作和團體工作。在分配作業的時候,教師要清晰地傳達作業內容和詳細的評估規定,發放項目培訓和評估手冊,讓學生按照評估要求,以個人或者團隊的方式進行培訓評估。
(二)探究主動式學習:個人和小組完成項目任務
在該單元中,學生需要開展的工作包括3個方面:第一,理論學習。學生要清晰地認識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概念、特點及意義,還要理解各個類型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原則和方式等;第二,作業的創作。包括制作各類教學活動方案、撰寫講課文字和制作專題網絡圖表等;第三,實習作業。學生能開展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包括幼兒園的口語教學等。這些課題工作都比較簡單,可以很好地讓人理解,因此在開展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自行分成幾個小組,并充分地使用課本、教師在線上平臺上傳的資源包網絡以及圖書資源等,來展開與之相關的理論學習、案例觀摩和視頻分析等工作。在團隊中,學生可以進行協作學習,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通過“云課堂”進行溝通,并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隨時在網上回答問題。
每一組學生按照教師安排的訓練計劃,先進行“個人單項”的訓練,即獨立完成課程計劃的編寫,向團隊成員請教改進課程計劃,完成課程工具的研制;在理實結合的課堂或實習場所,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錄制小短片,完成個體評分、小組間的互相評分。在此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課題資料包上傳到網上,其中包含了上述教案、視頻和各種評分表等。然后每一個小組都要共同參與“集體綜合”的測試,并選出其中一組的設計,由每個小組相互協作、討論,對該設計進行細化,最后再進行彩排,并在班上演示。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訓練,學生彼此間也可以互相借鑒設計要點。
(三)案例教學:課堂反饋與展示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為指導,以“精講、答疑、展示、交流和評價”等為主要內容。首先,“課堂”是教師運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展開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場合。“精講”是指教師提煉本課重點的知識要點,“答疑”指的是教師在網上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其次,學生在課堂上的演示與評估,每個小組都要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室或實訓室中進行仿真,在仿真結束之后,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提出自己在活動實施和規劃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疑問,而其他小組的每個成員要從多個角度相互評估該教育活動的目的與完成度、活動過程的完整與充實性、活動各環節的層次與銜接性、仿真教學的表現性等;最后,教師評估該小組的總體行為。教師還會選取一些教育案例,或以學生上傳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視頻為基礎,與全班學生展開討論,指導學生深入地剖析方案設計或方案在實施中具有的優點和缺陷。在這樣的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的溝通與碰撞,推動他們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
四、結語
從宏觀方面而言,為了培養既能快速上手,又能適合幼兒園工作崗位的幼兒園師資,教師必須明確“理實一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與發展趨勢,從強化學科內容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出發,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并把它當作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 張園園,陽學文,黃明明.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2):32-38.
[2] 王姣莉,趙東群.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探索——以“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為例[J]. 鄭州師范教育,2022,11(05):25-29.
[3] 梁爽,孫凌毅.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一體化構建思路——基于中高職銜接背景[J]. 職業技術,2021,20(08):98-103.
[4] 金海蓮.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究——以延邊大學師范分院為例[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6):128-131.
[5] 張華. 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活動課教學解析——以“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為例[J]. 江蘇教育,2019(12):62-64.
[6] 黃蕊.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J]. 學園,2017(27):114-115.
[7] 于樹林. 模擬教學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5(2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