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鏡手術聯合開放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腹壁疝的效果,并觀察胃腸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沂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食管裂孔疝或腹壁疝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方案)和試驗組(采用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手術方案),各50例。評定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胃腸功能、胃腸動力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手術出血量更少,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更短(Plt;0.05);試驗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泌素、胃動素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lt;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食管裂孔疝、腹壁疝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聯合開放手術方案,能縮短康復的時間,更好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與胃腸動力,且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開放手術;食管裂孔疝;腹壁疝;胃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7.0042.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7.014
疝是患者機體腹部等內臟附近存在不正常的突出,或會進入鄰近組織或器官,時隱時現,有時有疼痛的癥狀。[1]。疝多數在腹部出現,其發生的部位不同,疾病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性[2]。疝病變部位存在腫塊或隆起的情況,常存在疼痛,若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則疝塊可能不斷增加,引發絞窄、嵌頓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做好疾病的早期診治意義重大[3]。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為疝者治療,以往常采用單純開放手術,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于臨床疾病中的應用價值得以提高,與開放手術配合應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預后[4]。為評定腹腔鏡手術聯合開放手術用于食管裂孔疝、腹壁疝中的效果及對胃腸功能造成的影響,本研究對此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沂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食管裂孔疝或腹壁疝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30~59歲,平均年齡(43.20±6.32)歲;身體質量指數(BMI)21~28 kg/m2,平均BMI(24.32±2.15)kg/m2;病程3個月~39個月,平均病程(21.52±3.25)個月;疾病部位:切口疝35例,臍疝1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42.98±5.85)歲;BMI 21~29 kg/m2,平均BMI(24.04±2.10)kg/m2;病程3個月~40個月,平均病程(22.01±2.91)個月;疾病部位:切口疝37例,臍疝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沂南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5]中食管裂孔疝或腹壁疝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證;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④精神或智力障礙者;⑤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開放手術治療,全身檢查后行全身麻醉,根據患者病灶具體位置,于適當位置作切口,游離皮下組織,直至患者的疝囊、疝環露出后,分離處理粘連的情況,合理修剪補片,經切口置入患者的腹腔內,固定后逐層將切口關閉。試驗組患者予以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奧林巴斯,型號:S190)手術方案,以氣腹針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氣腹的建立,維持氣腹壓為12.0~15.0 kPa,依據病灶情況于適當位置將套管針(1 cm)置入,并對相關情況進行觀察,對腹腔內粘連情況進行充分地分離,并分離疝環邊緣相關粘連組織,盡量選擇剪刀分離或鈍性分離的方式,查看是否存在隱匿疝缺損的情況,若患者存在腹腔粘連致密狀況,可經開放手術施以分離處理,其開放性手術操作方案參考對照組。兩組患者術中均行嚴格的無菌操作,接觸補片時更換新手套,以此預防感染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手術指標包括手術出血量(確定吸引器儲存罐中的出血量統計)、下床活動時間(手術完成返回病房,到能夠由他人協助下床行走的時間)、住院時間(患者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疇內,無并發癥即可出院)[8]及切口愈合時間。切口愈合標準:無紅腫、滲出和積液即為愈合。②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指標。胃腸功能指標包括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動力指標。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濟南泰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博科BK-600)檢測胃泌素、胃動素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泌尿系統感染、腸麻痹、腹腔感染、血腫及肺部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x)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手術出血量更少,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胃腸動力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胃腸動力指標(胃泌素、胃動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胃腸動力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疝主要是患者腹內壓力過高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發生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臨床需采用積極治療手段進行干預[6]。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手術的方式為疝者治療,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異[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指標和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胃泌素、胃動素水平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這提示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手術方案的開展,能縮短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降低手術出血量與并發癥發生率,且可促使胃腸功能、胃腸動力更好地恢復。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手術方案可對兩種手術方式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使食管裂孔疝、腹壁疝患者接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干預,縮短其術后康復時間[8]。開放手術能直觀地對患者的腹部情況進行觀察,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但是術中游離的腹壁組織范圍較大,以致出血量較多,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且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影響其術后康復[9]。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微創手術用于臨床疾病治療中的價值得以提高。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的一種,術野清晰,能嚴密縫合固定,有效減少手術中出血量,從而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但是單純施以腹腔鏡手術治療,存在分離腹壁解剖結構不充分等問題。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手術方案的實施,能于直觀下對腹腔內容物進行分離,并對網膜組織進行探查和修復,防止出現補片膨出的狀況;于腹腔鏡的直視下對補片固定,具有準確、簡單等特點,可使補片更加充分貼合腹膜,防止損傷腹腔內容物,避免出現隱匿腹壁缺損遺漏的情況,使患者的胃腸功能更好地恢復,縮短康復時間,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開放手術聯合腹腔鏡手術方案的開展,能夠綜合兩種手術的優點,相互結合,創傷相對較小,效果好,不但能修復患者腹壁相關解剖,而且能嚴密固定補片與腹壁的間隙,改善患者預后[11]。
綜上所述,開展腹腔鏡手術聯合開放手術于食管裂孔疝、腹壁疝患者中應用的價值相對較高,可縮短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與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改善胃腸動力,且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田永剛,曹貞子,白飛虎,等.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 2020, 26(2): 1-5.
ESSOLA B, HIMPENS J, LIMGBA A, et al. Fu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using conventional mesh versus tailor-made mosquito mes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m Cameroon[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21, 108(9): E294-E295.
李若凡,高旭,齊輝.不同輔助性切口腹腔鏡直腸根治術治療對老年直腸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切口疝的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2, 28(3): 484-487.
王偉剛,屈坤鵬,唐曉勇,等. 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不同手術方式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22, 37(11): 830-83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4, 34(6): 484-486.
孫飛,申慶宏,王兵華,等. 對比腹腔鏡與開放手術在成人腹股溝疝中的治療效果[J]. 中外醫療, 2022, 41(7): 48-51.
姚海霞,周海霞,王潔.加速康復外科技術在小兒腹腔鏡食道裂孔疝修補Nissen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CD].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志, 2020, 7(2): 124-127.
羅德勝,胡偉中,徐宏濤,等.精索結構全程非去腹膜化在青年腹股溝疝腹腔鏡經腹膜前疝修補術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內鏡雜志, 2022, 28(7): 77-81.
朱江,黃海軍,莊云峰,等.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補片修補與腹腔鏡腹腔內補片修補治療兩側下腹壁切口疝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2, 22(3): 208-212.
王偉,趙宇斌. TAPP與傳統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對成人腹股溝疝手術應激及疼痛影響的對比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 2021, 38(4): 504-507.
唐倩,梁婧,孫靜茹. 腹腔鏡手術與疝環充填手術對成人腹股溝疝患者應激反應及相關并發癥的對比分析[J/CD].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20, 14(6): 64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