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應用于急性腸套疊患兒的臨床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賀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腸套疊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80例,采用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和對照組(80例,采用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比較兩組患兒的復位成功率、復發率、復位效果、炎癥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兒復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兒復位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兒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與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相比,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治療急性腸套疊患兒的復位成功率較高,復發率較低,復位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較短,炎癥應激反應較輕,并發癥較少,是較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急性腸套疊;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空氣灌腸整復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7.0045.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7.015
小兒急性腸套疊發病急,疾病進展快,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導致患兒發生腸管血運障礙,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1]。灌腸復位是治療腸套疊患兒的有效方式,既往研究中多采用的是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但X射線會對患兒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且X射線影像多為間接征象,在觀察復位效果時會有一定限制[2]。有研究顯示,通過超聲對急性腸套疊患兒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在B超引導下進行的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也在臨床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3]。本研究探討兩種治療方式用于急性腸套疊患兒的治療效果,旨在探討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治療急性腸套疊患兒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賀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腸套疊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80例,采用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和對照組(80例,采用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觀察組中男性患兒56例,女性患兒24例;年齡5個月~10歲,平均年齡(1.21±0.21)歲;發病時間4~48 h,平均發病時間(12.34±2.47)h;主要臨床表現:嘔吐35例,腹痛20例,哭鬧17例,果醬樣大便8例。對照組中男性患兒52例,女性患兒28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年齡(1.28±0.69)歲;發病時間8~28 h,平均發病時間(12.26±2.38)h;主要臨床表現:嘔吐37例,腹痛16例,哭鬧20例,果醬樣大便7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賀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小兒外科學》[4]中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診斷標準并經B超檢查確診;②年齡5個月~10歲;③發病時間lt;72 h;④血液動力學穩定;⑤套疊長度lt;5 cm。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灌腸;②消化道畸形患兒;③伴有腸壞死、腸穿孔患兒;④B超檢查提示存在腹膜炎癥狀;⑤嚴重脫水患兒;⑥休克患兒;⑦腸壁嚴重水腫患兒。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行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患兒取仰臥位,用石蠟油涂抹肛門潤滑,將導尿管置入肛門6~9 cm處,充入20 mL氣體并固定氣囊,連接電腦遙控灌腸整復儀(廣州市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JS-628E)并緩慢注入空氣,控制灌腸壓力為7~8 kPa,明確診斷腸套疊后增加壓力,但不超過13~14 kPa,在X射線監視下觀察套頭變化。觀察組患兒行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通過B超確定腸套疊位置、腸壁回聲及團塊直徑等情況,患兒取仰臥位,置入導尿管,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水囊內注入20 mL溫生理鹽水,將導尿管與一次性使用小兒腸套疊灌腸復位包(深圳市益心達醫學新技術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660908,規格:FWB-1)連接,在B超引導下緩慢注入生理鹽水,控制灌腸壓力為8~12 kPa,觀察腸套疊轉變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的復位成功率及復發率。觀察組患兒復位成功是指“同心圓征”“馬蹄征”“靶征”消失;對照組患兒復位成功是指套頭回縮至回盲部并消失,小腸“沸騰”狀進氣[5]。復發是指治療后的48 h內再次發生腸套疊。②比較兩組患兒的復位效果。包括復位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患兒的炎癥指標。在治療前及出院前清晨采集患兒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江東儀器,型號:L-3)離心(轉速5 000 r/min,時間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試劑盒產自上海武昊經貿有限公司。④比較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嘔吐、腹脹、腹瀉及腸穿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復位成功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復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復位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復位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CRP、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兒CRP、IL-6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病因大部分是由于病毒、細菌感染導致的腸道功能紊亂,少部分是由于先天性腸管畸形、腫瘤等腹部器質性病變引起。小兒急性腸套疊為突發性的、劇烈的陣發性腸絞痛,在發病初期癥狀不顯著,當患兒出現嘔吐、腹痛、陣發性哭鬧、便血等癥狀時,即有可能發生急性腸套疊,因此一旦發現以上癥狀需及時就診[6]。X射線下空氣灌腸是臨床常用于急性腸套疊患兒的治療方法,主要通過脈沖式加壓、持續性空氣灌腸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復位成功率,但也存在復位失敗的風險,如灌腸壓力不夠可導致復位失敗,而過大的灌注氣壓又有可能引起爆炸性腸穿孔;同時,X射線下空氣灌腸無法避免X射線的輻射性損傷,對患者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臨床應用受到限制[7]。因此需要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方式用于急性腸套疊患兒的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復位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復位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用于急性腸套疊患兒治療的復位效果較好,恢復更快。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小腸套套頭位置較遠,空氣灌腸存在氣體壓力不足,無法到達套頭位置的問題,會影響其復位成功率;患有腸套疊的患兒多伴有器質性疾病,無法耐受長時間灌腸的腹部增壓,氣體迅速膨脹可能增加復發的風險[8]。水壓灌腸是通過生理鹽水產生的水壓使腸管復位,在B超引導下進行可以清晰地觀察和快速地完成整個復位過程,且能完全避免X線的輻射;同時,與空氣灌腸相比,水壓灌腸水流速度較慢,不會迅速膨脹,也不會對腸黏膜的屏障功能產生較大破壞,菌群移位程度較低,有利于患兒腸功能的恢復[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對急性腸套疊患兒的安全性較好。空氣灌腸形成的短時沖量動能較大,患兒容易出現高腹壓,因此發生腸穿孔的風險較高。而且長時間的套疊使患兒的腸道組織水腫嵌頓較緊,再加上長時間的腹部氣體增壓,患兒不易耐受,也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10]。水壓灌腸的水流增壓則較為緩慢,結腸內壓力較為均勻,不會出現劇烈的腹壓變化,同時配合手部按摩還能提高患兒的耐受性;另外,水壓灌腸的操作多在床旁進行,且有B超監測,監護及搶救設備較為完善,可大大增加治療的安全性[11-12]。在B超引導下進行水壓灌腸使用的溫生理鹽水具有一定的透析作用,可以吸收腸道炎性物質,拮抗炎癥反應,緩解炎癥進程,同時還能減輕腸套疊對腸黏膜的應激性損傷[13-14]。因此,觀察組患兒治療后CRP、IL-6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水壓可控精準灌腸整復術相較于X射線下空氣灌腸整復術,可以提高急性腸套疊患兒的復位成功率,減少復發,術后恢復快,炎癥應激反應輕,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王玲,仇長敬,蔡玉峰. 小兒急性腸套疊56例臨床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36): 88-89.
王秀娟,傅民,秦潔瓊.超聲與X射線檢查診斷小兒腸套疊價值的對比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 2019, 39(8): 46-47.
王菊云.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兒原發性及繼發性腸套疊的診斷價值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8, 24(s1): 55-56.
李正.實用小兒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737-749.
寇光玲,黃進,劉佃濤,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及超聲監視生理鹽水灌腸復位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14, 30(12): 1111-1113.
NATARAJA R M, YIN M O, LJUHAR D, et al. Long-Term impact of a Low-Cost pa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air enema reduction 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 programme in a Low-Middle income country[J].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22, 46(2): 310-321.
張宏,李勇芳,韓美蓉.小兒急性腸套疊空氣灌腸整復失敗54例原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8): 1268-1269.
汪登亮,康權,王浩名,等.超聲引導下新型水灌腸儀器灌腸與傳統空氣灌腸治療小兒腸套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9, 22(6): 712-714.
蔣建中,覃道銳,胡堅. B超引導下水壓灌腸與X線下空氣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腸套疊療效比較[J].醫學臨床研究, 2019, 36(9): 1730-1732.
潘祝彬,高群,黃河,等. B超監視下水壓灌腸與X線下空氣灌腸治療小兒腸套疊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 2018, 15(8): 116-119.
劉鋒,邢擴,牛會忠.小兒急性腸套疊空氣灌腸及水壓灌腸治療效果比較[J].腹部外科, 2019, 32(1): 60-63.
郭建康,柏艷紅,劉雅娜,等. 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治療兒童急性腸套疊的效果研究[J].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22, 40(4): 878-882.
張龍,楊軍,余世萬,等.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對急性腸套疊患兒應激反應及胃腸激素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1, 18(1): 27-30.
羅洪旗. 對80例小兒急性腸套疊患兒進行B超引導下水壓灌腸整復治療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1):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