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治療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效果,并分析其對炎癥應激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收治的84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2例。對照組患兒實施阿奇霉素治療,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治療。分析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應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FIB)、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變化情況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患兒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lt;0.05);實驗組患兒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治療1周后兩組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降鈣素原(PCT)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1周后兩組患兒FIB、G-CSF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癥狀改善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且有效減輕炎癥應激反應,降低FIB及G-CSF水平,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加味麻杏石甘湯;風熱咳喘貼;炎癥反應;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2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7.007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7.024
支原體肺炎屬于兒科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多發生于寒冷季節,患兒表現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及肺部濕啰音等,極易引發心肌炎及腎炎等,對患兒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1-2]。因此,尋找一種積極可靠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西醫治療該病患兒主要以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為主,然而,隨著抗生素應用的日益廣泛,其耐藥性有所增加,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3]。隨著近年來中醫藥研究的日益深入,不少學者發現中醫藥在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中可能具有一定價值,尤其是與西藥聯用時具有增效減毒作用[4]。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探討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癥狀改善及炎癥應激指標的影響,以期為該病患兒提供方案選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收治的84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中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22±1.02)歲;病程3~10 d,平均病程(5.30±1.18)d。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29±1.05)歲;病程3~10 d,平均病程(5.36±1.20)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5]和《中醫兒科學》[6]中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②中醫辨證為痰熱壅肺型;③入組前無任何相關治療史。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重大感染或(和)呼吸系統疾病;②肝、腎、肺等臟器功能異常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精神異常者;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阿奇霉素(辰欣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76,規格:0.125 g/支)治療,將10 mg/(kg·d)阿奇霉素與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勻,靜脈滴注,連續治療3~5 d。停藥4 d后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懸劑(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2,規格:0.1 g/劑)口服,劑量為10 mg/(kg·d),連續治療3 d。實驗組患兒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治療。①加味麻杏石甘湯方藥組成:生石膏12 g,杏仁、炙麻黃及甘草各3 g。針對高熱煩渴者加知母6 g;針對咽喉腫痛者加射干及蘆根各6 g;針對喘息痰鳴者加枳殼及葶藶子各6 g。草藥加水800 mL,浸泡3 h以上;第一煎大火開后小火30 min,熬至約300 mL,倒出藥液;第二煎加熱水500 mL,大火開后小火20 min,熬至300 mL;兩次藥液混勻,平均分成3份,200 mL/次。3次/d,飯后2 h服用,1劑/d,連續治療5~7 d。②風熱咳喘貼:藥物組成包括生石膏10 g,炙麻黃及浙貝母各5 g。研磨成粉,加入姜汁制成糊狀。選擇天突、膻中、定喘及肺俞等穴敷貼,敷貼24 h/次,1次/d,連續治療9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治愈:X線片結果證實肺部陰影完全吸收,癥狀、體征徹底消失;顯效:X線片結果證實肺部陰影顯著吸收,癥狀、體征明顯緩解;好轉:X線片結果證實肺部陰影有所吸收,癥狀、體征有所緩解,但不明顯;無效:X線片結果及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改變,甚至加重[7]。②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癥狀改善指標包括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③比較兩組患兒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1周后采集患兒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湘智公司,湘長械備20140072號,型號:3H16R1型),以離心半徑8 cm、轉速3 500 r/min的離心條件離心10 min,取血清保存備用。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降鈣素原(PCT)水平。④比較兩組患兒纖維蛋白原(FIB)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同③中取血處理方法,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FIB、G-CSF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兒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兒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血清IL-6、TNF-α及PCT水平比較 治療1周后兩組患兒血清IL-6、TNF-α及PCT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FIB及G-CSF水平比較 治療1周后兩組患兒FIB及G-CSF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針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以抗生素、吸氧及抗病毒等綜合治療為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兒臨床癥狀,卻有療程長及療效欠佳等不足[8-9]。阿奇霉素是當下西醫治療支氣管肺炎患兒的首選抗生素,具有組織滲透性較高的特點,可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合成,進而起到抑菌作用[10-11]。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單純阿奇霉素治療效果已難以滿足臨床需求。中醫認為,支原體肺炎當屬“咳嗽”“痰飲”“肺炎喘嗽”等范疇,多由邪熱入肺、肺之宣降失調、聚津生痰、痰阻肺絡、肺熱熏蒸及邪氣郁閉所致,病機為肺熱痰阻,治療目標當以宣肺瀉熱、開郁平喘及祛痰鎮咳為宜[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退熱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更短。這與既往有關研究報道高度吻合[14],提示實驗組治療方案應用于支氣管肺炎患兒中可發揮較為理想的效果,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原因在于麻杏石甘湯中的麻黃有解表利水及宣肺定喘等功效;杏仁有宣肺祛痰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石膏有生津止渴等功效;甘草有益氣和中及調和諸藥的功效。諸藥共用,可達宣肺瀉熱及化痰止咳功效。風熱咳喘貼中所含有的炙麻黃有宣發肺氣平喘的功效;生石膏有清泄肺熱生津的功效;浙貝母有清肺泄熱化痰的功效。三藥聯用,共奏清肺平喘之功。風熱咳喘貼目標穴位為天突、膻中、肺俞及定喘,其中天突宣通肺氣、化痰止咳;膻中寬胸理氣;肺俞宣肺平喘;定喘止咳平喘。可達到藥物、腧穴雙重干預效果,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周后實驗組患兒血清IL-6、TNF-α及PCT水平低于對照組。這反映了實驗組治療方案可顯著減輕支氣管肺炎患兒炎癥應激反應。考慮原因,可能是與方藥中的炙麻黃可滅殺致病微生物有關,進而有利于炎癥的消退,且杏仁有助于纖毛運動,有利于機體痰液的排出,減少機體內致病菌含量,促進炎癥的改善。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周后實驗組患兒FIB及G-CSF水平相較于對照組更低。其中FIB是臨床上廣泛用以評估機體高凝及炎癥狀態的關鍵性指標。G-CSF可促進中性粒細胞的釋放,從而調節外周白細胞及膿性分泌物含量,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可靠生物學指標之一。由此可見,實驗組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兒高凝及高炎癥反應狀態。
綜上所述,加味麻杏石甘湯聯合風熱咳喘貼治療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療效較佳,且能顯著緩解臨床癥狀、體征,同時減輕炎癥應激反應,降低FIB及G-CSF水平,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李小梅.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和診治分析[J]. 世界臨床醫學, 2019, 13(4): 193-194.
張惠玲. 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醫院感染的病原菌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9): 96-97.
張宏亮,黃振光,蔣霞,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研究加減麻杏石甘湯治療重型新冠肺炎的作用機制[J].中藥材, 2020, 43(7): 1772-1778.
唐菱涓,李彥,丁創.麻杏石甘湯聯合銀翹散治療風熱閉肺證小兒肺炎喘嗽臨床效果評價[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0, 38(12): 256-258.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236-246.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4: 144-146.
黃文嫻,何薇,羅光亮,等.千金葦莖湯合麻杏石甘湯聯合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7, 9(3): 188-190.
李娟,周珊珊,杜艷平,等.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風熱郁肺證對癥狀積分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1, 39(4): 49-51.
曹培謙,張志杰,馬亞秋,等.蒿芩麻杏石甘湯聯合熱毒寧注射液對支原體肺炎癥狀改善及血清T細胞亞群、轉化生長因子β1水平的影響[J].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8, 30(6): 1106-1108.
李得民,齊蕊涵,張洪春,等.《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實踐指南》臨床應用評價與修訂意見[J].中國中藥雜志, 2018, 43(24): 4759-4764.
李茜梅,湯昱,徐沙沙.麻杏石甘湯聯合纖支鏡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及對免疫球蛋白、凝血酶調節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9, 37(1): 233-236.
李凱,楊豐文,龐穩泰,等.麻杏石甘湯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國中藥雜志, 2021, 46(5): 1268-1275.
李曉丹,崔子朋,陳慧,等.麻杏石甘湯灌腸治療嬰幼兒肺炎喘嗽的臨床療效及肺-腸微環境干預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2, 28(7): 127-133.
胡磊,周春,徐湘.麻杏石甘湯聯合西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及對炎癥指標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12): 273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