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判斷肺炎支原體(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風險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醫院收治的60例MP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并發呼吸道哮喘分為并發組(14例)和對照組(46例)。比較兩組患者血清Ig和肺功能指標水平。探討可能影響患者發生呼吸道哮喘的相關因素,并分析血清Ig判斷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價值。結果 并發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并發組哮喘家族史、過敏體質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血清IgE、PCT水平升高及哮喘家族史是MP并發呼吸道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根據多因素分析建立判斷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的風險系數(R),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顯示,R判斷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04(SE=0.097,P=0.012,95%CI=0.614~0.994),敏感度為0.875,特異度為0.636。結論 血清IgE、PCT及哮喘家族史是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危險因素,據此建立的風險系數模型有助于判斷呼吸道哮喘風險。
【關鍵詞】免疫球蛋白;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哮喘;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07.008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7.028
肺炎支原體(MP)是臨床常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嚴重肺炎,甚至可造成心肌炎等肺外損傷[1]。近年有研究顯示,呼吸道哮喘患者多伴有MP感染,尤其是老年人群,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的概率更高[2]。研究認為,MP感染與呼吸道哮喘關系密切,MP感染可破壞氣道黏膜,并加劇氣道高反應性,進而成為呼吸道哮喘的誘因。另外,還有學者發現部分MP感染伴呼吸道哮喘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Ig)水平異常表現[3]。因此,推測Ig可能有助于呼吸道哮喘的早期篩查。本研究探討血清Ig判斷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風險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醫院收治的60例MP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并發呼吸道哮喘分為并發組(14例)和對照組(46例)。并發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7.85±12.26)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9~26 kg/m2,平均BMI(21.98±2.06)kg/m2;病程2~6 d,平均病程(3.89±1.25)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8.21±13.06)歲;BMI 18~27 kg/m2,平均BMI(22.13±1.93)kg/m2;病程1~7 d,平均病程(3.72±1.40)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4]有關MP感染的診斷標準;②均在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醫院接受規范治療,且臨床資料完整;③年齡gt;18歲。排除標準:①精神意識障礙者或有精神性疾病史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合并有心肌病、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惡性腫瘤者。
1.2 研究方法 參照共識標準[5],記錄患者呼吸道哮喘發生率。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京藥監械(準)字2011410144號,型號:LD4-1.8]以2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備檢。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08第2400620號,型號:ADVIA2400]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以雙抗體夾心免疫發光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采用肺功能儀(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182070193,型號:MSA99)檢測并記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計算FEV1/FVC,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肺功能指標。③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特征指標。記錄患者臨床特征,包括哮喘家族史、過敏體質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況。④分析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的相關因素和風險系數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判斷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以曲線下面積(AUC)表示,以AUCgt;0.75為準確度高。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并發組患者血清IgE、IgM及Ig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肺功能指標比較 并發組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指標比較 并發組哮喘家族史、過敏體質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MP感染并發呼吸道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增加哮喘風險的相關因素賦值,見表4,將賦值后的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結果顯示血清IgE、血清PCT水平升高及哮喘家族史是MP并發呼吸道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見表5?;诙嘁蛩胤治鼋Y果建立風險系數(R)=0.700×(IgE)+1.240×(PCT)+0.913×(哮喘家族史)。以R值為檢驗變量,以是否發生呼吸道哮喘為狀態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R判斷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AUC為0.804(SE=0.097,P=0.012,95%CI=0.614~0.994),敏感度為0.875,特異度為0.636,見圖1。
3 討論
既往研究顯示,MP所致的呼吸道哮喘具有自限性[6],但近年報道顯示,MP感染可黏附于上皮細胞并引發持續感染,并發哮喘后控制不佳也可能引起嚴重后果[7]。有關Ig在MP感染與呼吸道哮喘發病中的作用逐漸引起臨床重視[8],IgE是Ⅰ型超敏反應的重要介質,MP感染患者可能刺激IgE分泌增加,進而與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的IgE受體結合,隨著感染的進展,可進一步釋放白三烯、組胺,造成平滑肌收縮,并誘導哮喘的發生。有學者指出MP感染是呼吸道哮喘的重要變應原[9]。本研究也證實,血清IgE升高是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高危因素。IgE的異常升高可介導炎癥介質的釋放,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分泌浸潤[10],進而加劇氣道高反應性,促進呼吸道哮喘的發生發展。張潔等[11]研究也顯示,IgE表達水平與哮喘程度呈線性相關。另外,IgE作為特異性過敏反應的基礎,與遺傳因素相關,IgE分泌以單基因遺傳控制為主[12]。既往也有研究顯示,血清總IgE與特異性IgE異常在呼吸道哮喘患者中分布并不一致[13],提示血清總IgE與特異性IgE可能受不同基因調控。因而,對于有哮喘家族史的MP感染患者,若發現IgE異常升高,尤其應警惕呼吸道哮喘風險。本研究也證實哮喘家族史是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
此外,本研究還證實,血清PCT水平升高也是MP感染并發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CT是臨床常用血清炎癥標記物,MP感染后PCT大量入血,且具有較高穩定性,隨著PCT升高,炎癥反應增強,增加局部浸潤,從而損傷內皮細胞,加重氣道炎癥[14-15]。本研究根據多因素分析結果建立風險系數模型,結果也顯示該模型的AUC值達0.804,提示該模型對于判斷呼吸道哮喘具有較高敏感度,但結果發現該模型的特異度有限,這可能是因呼吸道哮喘發病機制復雜。有學者提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異常表達也可能加劇炎癥反應,并成為支氣管痙攣和平滑肌收縮的病因[16],增加哮喘發生率。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未涵蓋該指標,這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血清IgE有助于判斷MP感染患者并發呼吸道哮喘風險,以血清IgE為基礎的風險系數模型對判斷呼吸道哮喘具有較高敏感度。
參考文獻
景霞,鹿育薩.肺炎支原體感染與社區獲得性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關系[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2): 208-210.
吳曉蓉,汪俊,王紅鸞,等.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 IL-4和IgE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22): 6462-6464.
郭靜,劉泮力. 腫瘤壞死因子-α、內皮素-1、免疫球蛋白E和血栓素B2水平與肺炎支原體感染老年哮喘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J]. 陜西醫學雜志, 2022, 51(7): 863-865, 869.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0, 33(9): 643-645.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控制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 2013, 52(5): 440-443.
韋艷紅,趙瑋,劉清,等.肺炎支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急性加重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30): 54-56.
李妍,易星航.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血清細胞因子及其IgE水平在哮喘發病中的相關性研究[J].西部醫學, 2015, 27(5): 683-685.
趙妍.支原體肺炎患兒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兒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8): 1357-1359.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術工作委員會.老年人支氣管哮喘診斷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 2020, 100(38): 2970-2981.
吾曼莉,黃毅.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炎性因子及維生素D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24): 3748-3752, 3757.
張潔,孫秀珍,劉昀,等. 成人咳嗽變異型哮喘血清IgE及血清嗜酸細胞陽離子蛋白檢測的意義[J]. 華西醫學, 2003, 18(3): 348-349.
蒲宸偉,薄建萍. 171例成人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和總IgE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當代醫學, 2016, 22(11): 5-8.
黃麗萍,岳文香,陳愉生,等.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標、IgE和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 2017, 39(5): 45-47.
羅東娟.聯合檢測血清IL-37、PCT與Hs-CRP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8, 36(5): 770-772.
徐麗,杜曉梅,周敏,等. 外周血降鈣素原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應用價值探討[J]. 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9): 1581-1584.
張希,崔珺,馬詠梅,等.誘導痰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診斷的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6): 104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