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倡導的雙擁運動80周年。80年來,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優良傳統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黨的二十大強調要“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新的征程,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扎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不斷增強軍政軍民向心凝聚力、奮進團結力、戰爭制勝力,為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一、深刻學習領會習主席關于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論述,準確理解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擘畫運籌強國強軍偉業,親自設計軍民融合發展“總藍圖”,親自描繪軍政軍民團結“大愿景”,對做好雙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
進一步指明了雙擁工作戰略定位。習主席指出,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進一步明確了雙擁工作總體要求。習主席指出,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努力形成軍愛民、民擁軍的生動局面。軍地雙方要共同努力,把雙擁工作抓得更加扎實有效,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保證。
進一步標定了雙擁工作目標任務。習主席指出,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充分認清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意義,發揚光大愛國擁軍、愛民奉獻優良傳統,根據時代變化和工作要求,不斷改進創新、與時俱進,全面提高新形勢下雙擁工作水平。
進一步強調了雙擁工作重點內容。習主席指出,中央國家機關、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忱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軍事斗爭準備,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軍隊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于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
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開展雙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領雙擁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二、積極適應強國強軍時代要求,科學把握雙擁工作形勢任務
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復雜深刻變化,軍地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正如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新時代雙擁工作同樣面臨更為艱巨的使命任務。
一是對團結凝聚軍心民心提出新要求。經過80年實踐砥礪,雙擁工作在我們黨團結聯系群眾、凝聚軍民意志力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更加需要把廣大軍民的意志力量凝聚在黨的旗幟下,用團結奮斗筑起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銅墻鐵壁。
二是對服務部隊備戰打仗提出新要求。雙擁工作向戰而生、為戰服務,人民群眾戰時參戰支前、平時服務練兵備戰,是雙擁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把工作重心歸正到備戰打仗上來,更加需要發揮雙擁工作為戰屬性使命,緊貼軍事斗爭形勢任務,協調軍地統籌聯動,集聚軍地各方資源,緊而又緊推動擁軍支前實戰準備,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支撐。
三是對支持地方建設發展提出新要求。我軍來自人民、根植人民,為黨聚民心、為民謀福祉,是人民子弟兵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軍隊積極參加以脫貧攻堅為重點的經濟社會建設,幫助4000多個貧困村近百萬貧困群眾走上致富道路。當前,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加需要號召全軍官兵牢記宗旨意識,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四是對解決官兵后顧之憂提出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軍人家庭現實困難,是牽扯官兵心思精力比較突出的問題,隨著部隊調整移防、干部交流成為常態,在駐軍集中的地區,隨軍家屬就業、子女享受優質教育等矛盾尤為突出。滿足官兵這方面期盼,更加需要發揮雙擁工作橋梁紐帶作用,協調軍地職能部門推動落實撫恤優待、榮譽激勵、待遇保障等政策法規,切實解決官兵備戰打仗后顧之憂。
三、堅持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扎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
謀劃開展新時代雙擁工作,必須緊貼形勢任務發展和軍地改革建設實際,更新發展理念,推進雙擁實踐,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努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加油助力。
一是圍繞凝聚黨心軍心民心,深入開展雙擁宣傳教育。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要注重宣傳軍民、武裝軍民,著力筑牢軍民團結奮進的思想根基,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軍地各級雙擁和群工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持續掀起學習宣貫熱潮,按照“三個全面”要求,系統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繼承和發揚8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雙擁工作寶貴經驗,緊貼時代發展開展形式多樣的雙擁實踐活動,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始終保持旺盛生機和強大活力。加強全民國防教育。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以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等為契機,加強“最美擁軍人物”“最美退役軍人”典型宣傳,講好部隊練兵備戰、邊防斗爭、海洋維權等顯著成效和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
二是著眼打贏新時代人民戰爭,聚力服務部隊備戰打仗。堅持把服務打贏作為雙擁工作的主線突出出來,瞄準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集聚軍地各方力量,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做實新時代人民戰爭準備。大力支持部隊練兵備戰。緊緊圍繞服務部隊戰斗力建設,優化完善戰區體制下平時服務保障、戰時擁軍支前的軍地協調機制,發揮地方科技、人才、教育等優勢,支持部隊加強武器裝備研發、高素質人才培養、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幫助邊防、海島、高原等艱苦地區官兵改善戰備、工作和生活條件。鼎力保障部隊遂行任務。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地方要大力支持部隊遂行聯演聯訓、跨區機動、邊防斗爭、搶險救災、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積極協調演訓場地、交通運輸、安全警戒等支前保障,為部隊有效履行使命任務提供堅強保障。傾力解決官兵后顧之憂。認真落實惠軍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持續開展助力退役士兵安置、助力隨軍家屬就業“雙助力”活動,完善軍人子女入托入學優待辦法,解決好后院、后代、后路問題,確保官兵心無旁騖備戰打仗。
三是緊扣實現共同富裕戰略目標,大力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軍隊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扎實做好為國興利、為民造福各項工作。積極支援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發揮軍隊獨特優勢,積極援建地方交通、水利、生態等重大項目,在深入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戰略,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發展戰略上發揮更大作用。積極參與支持鄉村振興。梳理總結我軍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國家“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部署,緊緊扭住部隊定點幫扶村,大力支持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支持鄉村振興。積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軍地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勇于承擔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等任務,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廣泛開展平安創建、和諧創建、文明創建等活動,防范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以堅強的軍政軍民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聚焦解決新時代雙擁工作矛盾問題,始終堅持創新發展。針對當前社會利益關系調整帶來的軍民關系新變化、軍隊組織形態重塑對軍地協調提出的新挑戰、軍人軍屬訴求多元化對擁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等,加強思考研究,創新思路舉措。推動理論創新。重點要對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基本定位、主要特點、發展方向、思路目標等進行研究,特別要對群眾性雙擁實踐進行理論概括,并注重用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工作,轉化為新政策新制度,轉化為新實踐新效果。推動機制創新。健全完善雙擁工作區域協調機制、地(市)級和縣級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專題協商機制、聯絡員工作會商機制、情況通報機制等,明確機制創新的主要方向,研究細化實施方案。推動方法創新。研究拓寬社會力量擁軍支前的方式途徑,廣泛開展行業擁軍、社區擁軍;創新雙擁宣傳教育方法手段,用好互聯網、大數據、融媒體新平臺新技術;創新解決官兵“三后”問題措施,比如在隨軍家屬就業上可以采取機關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在軍人子女入學上可探索依托現有資源,建立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示范學校,打破擇校難、上好學校難的困境。
【作者: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