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整體工程、系統工程,必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一是緊盯鑄魂育人,找準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
思想政治教育要瞄準“培養聽黨指揮的接班人、砥礪能打勝仗的戰斗隊、塑造作風優良的子弟兵”的目標任務,在改造思想上下功夫,增進信仰之情,深扎信仰之根。
把握根本遵循點。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鑄魂”這個根本著眼,發揮我軍“政治建軍”這個最大優勢。必須牢牢把握對黨絕對忠誠的根本政治原則,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聚力,讓廣大官兵貫通領悟習主席關于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確保信念不移、方向不偏。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繼續弘揚優良傳統、發揮政治優勢,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守牢主陣地、用好主渠道,更好服務黨和軍隊事業發展。
緊扣實際出發點。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提領思想,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譚政報告》中指出,“思想進步的過程,就是工作進步的過程,就是群眾情緒進步的過程”。思想統一、凝聚共識是干好工作的第一步,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核心,要通過教育為官兵廓清心靈迷霧、解開心理疙瘩、拉直心中問號,有效推動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扎根鑄魂、向戰為戰、革弊鼎新中發揮強大動力。
找到情感共鳴點。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主客體相互交流、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要把握官兵思想特點規律,傾心聆聽官兵心聲,加強與官兵情感共鳴,讓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腦、入心。要注重用接地氣的新話語新表述使教育的內容、傳播的思想、講述的故事,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用情懷的引導、情感的共鳴、情理的交融打動官兵,通過情緒上的同頻共振促進思想上的高度認同,讓思想政治教育有溫度、添熱度。
二是緊貼實際需要,繪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經緯線
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扭住官兵主體,緊密結合基層實際,點燃官兵心中的思想火炬,激活官兵備戰打仗原動力,樹立一心向戰的行為標桿。
繪好理論武裝“主干線”。政治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清醒。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亟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建連育人,做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官兵工作,帶領廣大官兵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融會貫通學,在精讀深讀、學深悟透中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堅定政治信念、強化政治擔當,增強干事創業、砥礪前行的自覺性主動性。
繪好戰斗精神“三八線”。抗美援朝戰爭,我軍以“鋼少氣多”把“鋼多氣少”的美軍打退回“三八線”。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要用中心任務來牽引、用戰斗力標準來檢驗。要樹牢官兵戰斗隊思想,培育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核心的戰斗精神,開展好戰史、戰例、戰將、戰斗英雄學習,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提振革命軍人的精氣神。思想政治教育要緊跟訓練進程和形勢任務,發揮好服務保證作用。要開展好訓練場、演訓場上的小活動,更好地激發官兵斗志、鼓舞官兵士氣,強化練兵備戰價值認同。
繪好官兵需求“保障線”。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與官兵需求側處于一個不平衡狀態,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顯得不解渴、不解惑。這就需要緊緊扭住官兵主體,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官兵心坎上,把思想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結合起來。根據官兵現實思想反映,堅持問題導向,關注好形勢變化和政策調整帶來的思想反映,關注好執行訓練任務中的思想反映,關注好內外關系方面帶來的思想反映,關注好官兵成長進步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引導官兵正確看進退、平和看得失、辯證看挫折,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官兵的實際需要。
三是緊抓貫通融合,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面
抓實搞活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主動作為,發揮整體合力,統籌用好各方資源,探索構建融合融通機制,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面面俱到”。
全方位凝聚“大能量”。能量從何而來?從隊伍中來,從群眾中來。要抓好政治教員隊伍建設和能力建設,激發動力活力。樹立“大教育觀”,跳出固有思維定勢,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走開群眾性自我教育路子,把優秀軍事干部、政工干部、技術能手、高學歷士兵納入政治教員隊伍,齊心協力引領思想、約束行為、干好工作,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過“三會一好”政治教員比武競賽、軍旅級單位政治教員交叉授課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政治教員隊伍能力。
全覆蓋打造“大內容”。要強化思想引領推動教育目標聚力強軍,扭住根脈推動教育內容回歸本源,形成基本理論灌輸、黨史軍史學習、優良傳統熏陶、日常行為養成一體的教育格局,把豐富教育內容與靈活教育形式結合起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要學好用好黨史軍史教材、軍委“1+3+7”教材以及上級下發的各類教材讀本,建好用好軍史長廊、榮譽墻、宣傳欄,同時結合重大節日開展好儀式教育,讓廣大官兵自覺接受教育、認真接受教育、喜歡接受教育。
全鏈條夯實“大思政”。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統籌管理,從一而終、自上而下統好思想政治教育布局。要強化機關統籌規劃、跟進指導、檢查督導,統籌好“基本盤”;基層自主統好政治教育安排,把控好“小節奏”,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時間、內容、質效得到有效保證。在戰備訓練、日常管理之中鑄造官兵忠誠品格。要根據上級要求、聚焦階段特點、緊貼官兵實際,把各類教育統籌起來,合理安排主題教育、基礎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教育,確保各項教育協調推進、均衡發展。
四是緊跟時代發展,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體
面對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勢,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形勢,面對官兵成分結構和思想行為方式深刻演變的實際形勢,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快構建新形態、創造新手段,建好“資源庫”、加載“數據鏈”、探索“新模式”,實現新跨越、煥發新活力。
打造文化育人發光體。時代在變,但精神力量始終是支撐我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關鍵力量。要把我黨我軍的紅色基因始終融入官兵血液,用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方法,打贏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這場仗,占領精神“上甘嶺”。要深入挖掘紅色經典文化故事,提煉和萃取紅色文化基因,以經典紅色文化搭載新穎表現載體,引導官兵把革命優良傳統轉化為前行精神動力。
打造紅藍融合有機體。思想政治教育要跟著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讓紅色文化融入網絡并且引領潮流、占領網絡。積極探索“教育+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優勢融入信息網絡,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微時代”教育模式、“自媒體”學習模式,借助網絡讓“老樹開出新花”,不斷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
打造軍地共育組合體。積極構建“部隊+地方”教育協作模式,利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場館、戰斗遺址等紅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駐地高校資源,建立教育協作區,在教育資源、教育力量上形成互學互促的生動局面,走開共育強軍人才新路子,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防教育相銜接,共享教育資源,共守思想陣地,群策群力推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共教共育模式,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力、影響力。
【作者:95825部隊政治工作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