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人才是興國之本、筑夢之源,也是強軍之本、打仗之要。軍隊院校應主動肩負起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時代重任,為黨、為國家、為軍隊培養更多堪當強軍重任的棟梁之材,為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一、提升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認識站位
人才是建軍治軍之本,也是制勝未來之本。軍事人才培養在軍隊建設中始終處于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軍隊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應充分發揮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孵化器”作用,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不移抓好人才培養這項崇高事業。
(一)貫徹習主席關于人才培養重要論述的實際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高度,始終把院校教育和人才培養擺在強軍布局的優先位置,對我軍軍事人才的戰略地位、培養重點、成長路徑、選拔渠道和制度機制保障等進行了全面深刻地論述,為新時代我軍軍事人才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軍隊院校必須以習主席關于人才培養和軍事教育重要論述為辦校育人的根本遵循,培養造就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勇擔強軍興軍重任的新型軍事人才。
(二)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需要。強軍必先強校。當前,戰爭形態加速演變,作戰樣式深刻變化,誰擁有人才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院校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戰略指引下,對軍事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嚴更全面的要求,應時刻牢記統帥勝戰之問、價值之問、本領之問,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進取意識,著力建強與打贏高端戰爭要求相適應、與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相匹配的人才隊伍。
(三)加快院校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當前,院校建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節點上,按照全面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全面深化院校改革創新、推動院校建設加快轉型升級要求,拓寬培育渠道、優化辦學模式、統籌整合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創新發展“科技+”“軍事+”等訓練方法,突出前瞻認知與未來戰爭研究,提高戰略素養、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科技素養,使人才培養進一步向戰轉型、向戰聚焦,加速培養適應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需要的新型軍事人才。
二、扭住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根本問題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院校應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院校建設和人才培養一系列帶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
(一)扭住“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芭囵B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是對“培養什么人”的科學回答。院校應立足教學主渠道培養,依靠實踐育人、管理育人、風氣育人、文化育人等綜合培塑,才能培養出部隊好用、打仗頂用的合格人才。準確把握“高素質”與“專業化”的標準要求和豐富內涵,“高素質”主要體現在較高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科技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專業化”主要體現在各專業領域內具有嚴格的專業規范、優良的專業素養、精湛的專業技能、求實的專業精神等。
(二)扭住“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傲⒌聵淙恕閼鹩恕笔菍Α霸鯓优囵B人”的響亮回答。立德樹人既是根本任務也是工作標準,育才先鑄魂,樹人先立德,只有把鑄魂立德作為培養學員的第一位標準、建設院校的第一位任務,辦學育人才有可靠保證。堅持不懈用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把堅定理想信念這個基礎工程、靈魂工程、戰略工程緊抓不放,系統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入”,把理論武裝貫穿到教學前沿、科研一線,強固聽黨指揮的思想政治根基。院校因打仗而生、為打仗而建,“為戰育人”必須一切以“戰”為出發點,堅持向部隊靠攏、向實戰聚焦,適應新體制和人才培養需求、現代戰爭要求、部隊建設需要,堅持因戰而教、執教為戰,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未來戰場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像備戰打仗一樣準備教學,真正讓今天的課堂直通未來戰場。
(三)扭住“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皥猿贮h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國興軍服務”是對“為誰培養人”的深刻回答。1939年,毛澤東為抗大確定的教育方針,第一條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此,我軍院校建設就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建校育人的根本方針。哈軍工首任院長兼政委陳賡大將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院師生:“大家要牢記,學院是軍校,更是黨校!”院校要站在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社會主義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確保黨和軍隊事業后繼有人的政治高度,把學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奠基”工程、“播火”工程、“鑄魂”工程,從源頭上打牢學員思想政治基礎,“扣好第一??圩印保按蚝萌松咨?,確保培養的人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確保人民軍隊血脈永續、根基永固、優勢永存。
三、扛起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事業擔當
院校從事教育工作,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服務者,不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都是在共同托舉強國強軍夢。各級應以“前人栽樹”的胸懷,以“滴水穿石”的韌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扛起為強軍偉業培養人才的事業擔當。
(一)黨委發揮“主心骨”作用。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人才培養是院校黨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從履行政治責任的高度,主動肩負將學員培養成為堅定舉旗人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擔當。夯實教學中心地位,牢固樹立“院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學員為中心,學員以學習為中心”理念,按照“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訓”的標準要求,嚴格落實黨委議教、聽查課等制度,提高議教治教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機關履行“搭臺子”職責。一是提升謀劃力。機關各部門積極協同配合、綜合施策、共同發力,切實為黨委當好參謀助手,在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中善開良方、善出高招,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二是狠抓執行力。執行力體現戰斗力,機關的執行能力和落實水平直接影響學校辦學育人質量。對上級教育訓練的各項要求,對學校黨委教育教學的各項部署,對加強教學質量的各項制度舉措,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好、執行好。三是強化保障力。教員和學員是學校事業的主體和基石,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想方設法解決好他們的揪心事、苦惱事、棘手事,讓“有困難找組織”成為暖心話語和貼心承諾,努力營造安心、盡心、舒心、順心的良好環境。
(三)教員踐行“大先生”要求。教員是“院校的脊梁”“軍事人才的酵母”。一是向戰而師。軍隊院校是鍛造帶兵打仗優秀指揮員的平臺,始終把戰斗力作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握現代戰爭特點與要求,緊貼使命任務、緊貼未來戰場、緊貼部隊實際,教研克敵制勝的戰法,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做到仗怎么打就怎么教、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二是垂范而師?!巴罗o為經,舉足為法”,教員應成為精于理論曉于實戰的專家,努力做到在院校能教戰研戰、上戰場能指揮打仗、到部隊能指導建設。三是清正而師。努力成為塑造學員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做到自覺講規矩、明要求、守法紀,確保“三尺講臺無雜音、著書立說守規矩”,確保正確區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確保臺上言教與臺下身教相一致,確保線上言論與線下聲音相一致,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四)隊干部扮好“引路人”角色。學員隊干部身處院校基層管理和人才培養的關鍵崗位,是學員的“首任教員”“全程教員”。一是堅持從嚴管理。貫徹落實“三個根本性轉變”要求,既要嚴之有據、嚴之有理,又要嚴之有度、嚴之有愛,堅持用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員,運用“三真”力量,尊重學員主體地位,遵循學員成長規律,在釋放青春活力、激發創造熱情的過程中,培塑青年學員令行禁止、服從管理的紀律規矩意識。二是堅持以情帶兵。樹立“人人都需要關心、人人都需要幫助、不讓一個學員掉隊”育人理念,主動靠上去為學員思想上解惑、學習上解壓、精神上解悶、生活上解難,讓學員身處其中感受獲得感、歸屬感,更加相信組織、依靠組織。三是堅持率先垂范。學員隊干部一言一行都起著示范引領作用,注重非權力影響力塑造,堅持跟班作業,做到“雙四一”,保持“五同”,通過自身的過硬形象贏得學員的信任與尊重。
【作者:陸軍勤務學院政治工作處干事、陸軍軍醫大學某學員隊政治教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