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部分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實到位,增加了項目技術人員和施工機械的安全風險。在工程施工中,由于部分安全管理工作的缺失,導致各類安全隱患事故頻頻發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成效,直接關系著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是否能夠達到工程要求,同時施工安全管理也關乎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基于此,文章針對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結合施工項目的特點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工程項目從業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 施工安全;分包管理;安全標準化建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TU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05-0177-03
0 引言
伴隨著施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管理資源日漸被稀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生產管理能力,使得企業安全風險不斷增加。近年來,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工作愈來愈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了減少工程施工安全隱患,確保施工能順利推進,施工項目要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以解決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1 施工項目存在的安全問題與不足
1.1 安全責任意識薄弱
部分管理人員未充分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仍停留在傳統施工管理層面上,導致安全責任意識比較淡薄。管理人員學習安全專業知識的興趣不夠濃厚,對各類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部分施工人員對安全管理的認識也停留在傳統認知階段,沒有充分意識到其他參與者擔任的角色以及責任。安全履職敷衍,僅僅注重表面形式,導致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未得到有效提高。
1.2 管理安全的能力普遍欠缺
管理安全的能力欠缺是施工現場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體現在我們很多管理人員專業單一,不具備多方面的業務知識和能力[1]。管理過程中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措施把握不準,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核心要點和突出矛盾摸不透。
1.3 分包隊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近年來,工程項目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完善,但分包隊伍安全管理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中主要體現在對分包合同安全履約條款約定不全面,未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安全履約檢查工作。現場管理人員與分包隊伍融合度不深,未進行有效溝通,導致技術方案和安全措施存在脫節現象,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無法有效延伸到分包隊伍內部,給管理效率造成不利影響。
2 針對目前施工項目安全問題的解決措施
2.1 嚴格執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核心,也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落實需要培養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督促他們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并在上崗前簽訂安全責任書,參與安全責任生產宣誓大會。對于各崗位職責的落實要在日常工作中予以監督考核,通過月度責任制考核進行獎優罰劣,提高全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主觀能動性。部分建設項目的安全風險清單如表1所示。
2.2 加強業務教育培訓,提升安全管理綜合能力
開展安全教育至關重要。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推進與普及的助力劑,旨在規避常規安全指數較低的施工行為,也是提高各項安全指標的有效措施。工程項目部門要根據工程規模和進度制定安全管理培訓方案。通過學習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掌握業務安全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鼓勵考試取得相關資格證書。
2.3 強化分包管理
施工項目要以夯實分包隊伍管理基礎為重點,以產業化工人隊伍建設為關鍵,全面加強班組建設,促使班組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制度標準化、操作規范化、考核基本化和工序合理化[2]。分包安全管理要注意以下事項:
(1)嚴格審核分包單位的各項資質。進場前應對其資質條件、履約能力、人員配置和能力及機械設備安全性能進行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控和消除風險。合同談判和簽訂階段,要明確雙方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責任,對班組技術力量、機械設備、資金保障、人員能力、持證以及相關業績等方面進行約定,過程中實施履約考核。
(2)加強分包班組人員和設備的管理。人員進場應接受崗前安全教育,經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作業,要借助屬地公安力量,掌握人員的過往經歷,消除潛在風險。
(3)健全班組安全組織機構。要圍繞分包負責人及班組安全員進行安全責任網格劃分,明確責任區及責任人,充分走進班組,融入班組,實現同步上班,同步就餐,傳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思路和要求。
(4)加強分包班組主要管理人員的管理。班組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會對安全管理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項目部門應當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和績效考核等手段,制定出人才篩選標準,組建一支一流的班組管理團隊,定期進行安全管理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安全知識水平和安全管理技能。
2.4 推行安全標準化
安全生產標準化旨在整合優化工程管理三要素,實現效果最大化。安全標準化管理需要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同時還要推動標準的落實進度,從而實現項目管理規范化、施工步驟有序化和安全管理高效化。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流程圖如圖1所示。
高質量、高效率地推行安全標準化,不僅是緩解施工總任務量與管理力量不相匹配這一負擔的必然手段,更是夯實筑牢安全生產基礎的重要途徑,推進本質安全的重要助力[3]。
2.5 建設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雙向控制體系
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雙控”體系建設,是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
施工項目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控計劃,逐漸形成安全風險和潛在隱患雙重預防體系,確保項目效益最大化。運用“三張清單兩張圖”(風險清單、隱患清單、責任清單、風險分布圖和應急資源布置圖),從本質上提高風險預防和資源損耗控制的管理能力。
2.6 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機械設備尤其是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是項目常抓重點之一。建筑行業機械傷害也是繼高處墜落之后的第二大事故傷害之源。一是要采取定期驗收措施,將各類設備的基本信息依次錄入電子檔案,設備進場之初由施工項目機械管理部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安保人員及使用者與交付者對設備的安全性能進行驗收,保證機械設備功效符合要求,證件齊全有效,并按照一臺設備建立一部檔案的要求,對其使用、檢查、維修和保養情況進行全方位督查與建檔。二是落實好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設備運行情況和正常使用壽命與維護、保養措施密切相關。機械設備使用人員是儀器的直接操作者,應當對設備的基本性能、使用條件以及注意事項了如指掌,同時在使用前后落實好檢查和測試工作,一旦測試結果不滿足使用標準,及時進行維保,并進行登記。三是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同時要不斷培養他們的職業技能。設備管理人員要加強對設備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企業管理制度的學習,通過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機械設備安全與標準操作、日常檢查與維護、周期性保養、日常故障判斷與處理、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學習,實現管控能力再提升。以塔式起重機為例,特種設備自主保全標注如圖2、表2所示。
特種設備應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向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備,辦理使用登記手續,并將使用登記、檢測報告、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證件附著于特種設備顯著位置。同時要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懸掛特種設備風險告知牌,明確風險因素及管控措施等內容[4]。
3 結語
安全管理工作貫穿于整個施工項目周期,需要各部門職工嚴格遵守管理規范。我們當下面臨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只要全體工作人員重視企業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對工作認真負責,遇到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在實際過程中不斷積累,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時不斷構建成熟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就能推動施工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潔, 韓豫. 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因素[J].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2022(6): 83-89.
[2]談宇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 工程技術研究, 2022(23): 146-148.
[3]楊剛. 風險管理在地鐵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價值工程, 2022(34): 7-9.
[4]江承釗, 李紅旗, 韋寶黎. 龍門大橋施工安全管理問題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22(11): 83-8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