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6 年2 月1 日,歌劇《波西米亞人》在都靈首演。不久后,普契尼與伊利卡、賈科薩就開始了《托斯卡》的劇本創(chuàng)作。1898 年1 月,普契尼開始為劇本譜寫音樂。1899 年9 月29 日,作品完成。1900 年1 月14 日,歌劇《托斯卡》在羅馬首演。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也許是刻意的安排。
今年2 月10 日至12 日,2023 年上海歌劇院演出季開幕歌劇《波西米亞人》在上海大劇院首輪演出。
僅隔一天,2 月14 日,國家大劇院、上海歌劇院、陜西大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劇《托斯卡》上海站演出,就馬不停蹄地投入了緊張的排練。早春二月的上海,才送別《波西米亞人》,又迎來《托斯卡》。
將托斯卡的心理活動沖突表達得更明顯和突出
普契尼在創(chuàng)作《托斯卡》時曾這樣寫道:“當我為歌劇譜曲時,首先要追求真誠和真實,并且要竭盡全力,通過音樂表現(xiàn)出生活的內(nèi)涵。”對《托斯卡》這部自己經(jīng)過深思熟慮創(chuàng)作的、耗費巨大心血的作品,普契尼非常滿意。《托斯卡》的首演在觀眾中獲得了巨大成功,不過,一些批評家對這部歌劇的詬病之聲仍然存在。其中,美國音樂學家約瑟夫· 科爾曼(Joseph Kerman)最為苛刻,他認為普契尼歌劇《托斯卡》是部“蹩腳、低劣的作品”,是“二流貨色”。而美國另一位音樂學家保羅·亨利·朗(Paul Henry Lang)的評論則中肯多了:“在世紀的轉換期,普契尼是深受聽眾崇拜的偶像。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歌劇作曲家,比同時代的任何作曲家都更熟知戲劇效果和成功之路。”“這些作品仍然還是好的戲劇,也保持著歌劇藝術的本色。”
如今,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在世界各國歌劇院的上演率始終位居榜首。人們認為構成這部作品精髓的不是低級趣味的場景,也不是感官的刺激以及暴虐狂般的殘酷,而是故事在內(nèi)心的回響。音樂學家們往往注重作品的歷史地位與學術性,而歌劇院的經(jīng)理們則著眼于作品的票房與娛樂性。德國樂評家克萊門斯· 霍斯林格爾曾說:“《托斯卡》代表了普契尼歌劇藝術的一個頂峰。一個僅三幕的歌劇卻有著如此嚴密的結構和始終如一的緊張沖突,這在作曲家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本版歌劇《托斯卡》有著對劇本更深刻的理解,更聚焦于劇中的愛情和幾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非真實的歷史事件。整個舞臺圍繞女主人公展開劇情線索,并注重和更傾向于將托斯卡的心理活動沖突表達得更明顯和突出。
雖然本版制作中的部分服裝及頭套選自國家大劇院2011 版《托斯卡》,但意大利舞臺、服裝設計師威廉姆· 奧迪蘭(William Orlandi)并沒有照搬其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舞臺布景,而是利用平臺、臺階等組成富有變化和韻律的空間,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富有建筑感的現(xiàn)代簡約風的舞臺視覺。
大幕打開。第一幕,兩側層層點亮的燭臺象征圣安德烈教堂。第二幕,以餐桌、書桌和兩把座椅象征法內(nèi)塞宮樓上斯卡爾皮亞的房間。第三幕,以懸吊著的巨型天使雕像象征圣天使城堡。每一幕分別代表著羅馬城市的權力中心之一——宗教、政治和軍事,從而使舞臺設計從自然主義的復制生活提高到一個重視塑造氣氛意境的高度藝術水平。
傳統(tǒng)的服飾與現(xiàn)代的舞美相互碰撞,使整個舞臺散發(fā)出一種穿越時代的美。第二幕結尾,托斯卡刺死斯卡爾皮亞后并沒有立即逃走,而是從容地走到餐桌前洗凈雙手,接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拿起被死者攥在手里的通行證藏在胸襟里。此時,精妙的舞臺燈光與沉悶窒息的音樂在主人公“心理活動沖突”的藝術表現(xiàn)上可謂相得益彰。對此,燈光設計師譚華做了專業(yè)的解讀:“整個空間光影以很昏暗的冷調(diào)為主。一束較低的冷側光投射到倒在地上的斯卡爾皮亞身上,拖出長長的影子。所有桌子和道具也只有微弱的側光勾勒,發(fā)出陰冷的反光。只有托斯卡用冷白的追光投射,目的是為了讓此刻的環(huán)境具有空間感和死亡氛圍,同時又能夠象征著托斯卡內(nèi)在的心境,在極度的驚恐中盡力讓自己能夠冷靜而理智地脫身。可以說是內(nèi)境外化,或者境由心生。”
全華班陣容傾情演繹全新制作的《托斯卡》
2002 年,和慧首次在意大利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出演托斯卡一角,迄今已經(jīng)在世界各地舞臺上成功演出過102 場《托斯卡》。對于20 年之后的此次國內(nèi)《托斯卡》首秀,和慧披露了自己不凡的心路歷程:“這是我的第103 場《托斯卡》,這些年來演繹托斯卡的經(jīng)歷,也是我不斷地對自我進行探索與挖掘的過程。我認為對于一個歌唱家來說,每一個階段都擁有每一個階段不同的狀態(tài)、聲音以及情感,在不同的階段來演繹托斯卡,都能夠帶來不同的感受與韻味,每一次演繹于我而言都是新鮮的,這也正是舞臺藝術的真正魅力。”作為真實主義歌劇中的人物,托斯卡是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女性。她具有女人的溫柔和脆弱,但一旦有人挑戰(zhàn)她的愛情,她也會用暴力回擊她的敵人。第二幕中,當斯卡爾皮亞威脅說“絞刑架很快就會豎起來了。馬里奧將被推上絞刑架,這都是因為你”時,和慧以極其柔和且濃厚的情感唱出了著名的托斯卡的詠嘆調(diào)“為藝術,為愛情”(Vissi d’arte, vissid’amore)。和慧的歌聲依舊是那么飽含激情、真摯動人,她的演唱贏得了觀眾長時間的鼓掌與爆棚的歡呼。從和慧時常帶在身邊的一本泛黃破舊的、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密密麻麻做滿筆記的《托斯卡》舊樂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和慧獲得成功的原因。
在《圖蘭朵》和《丑角》之后,能與和慧再次合作《托斯卡》,韓蓬難掩興奮之情:“早在2010年,我便憑借《托斯卡》中的著名男高音詠嘆調(diào)‘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一舉奪得意大利里卡爾多· 贊多納伊國際青年歌唱家大賽第一名。之后,在2013 年收獲美聲組第二名的第15 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上,這首經(jīng)典男高音詠嘆調(diào)也是我的參賽曲目之一。如果‘星光燦爛’是我聲樂星光之路的見證,那《托斯卡》就是最初埋在我心中的一顆歌劇種子。我一直在期待自己主演《托斯卡》的那天,而這天終于來了。”卡瓦拉多西的詠嘆調(diào)“星光燦爛”的難度與魅力,在于為演唱者提供了聲音與情緒變化的無限可能,每一位演唱者都可以根據(jù)角色的需要,對音樂進行自由處理。第三幕中,在幽靈般的黑管引子之后,韓蓬在沉思中緩慢地唱出了卡瓦拉多西對塵世的告別之歌“星光燦爛”。進入“當她摘下面紗,我為她的美貌顫抖”時,韓蓬特意放慢了速度,以高音弱聲極富感情地唱出了“disciogliea”(摘下)一詞。然后,站立起來,漸漸走向臺前,一字一頓地唱出了:“我會在絕望中死亡。我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珍視生命!”唱罷,卡瓦拉多西熱淚泉涌,不禁用雙手遮住面頰。韓蓬的演唱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孫礫嗓音醇厚,戲路寬廣,舞臺表演經(jīng)驗豐富,曾飾演過《塞維利亞理發(fā)師》中的費加羅、《茶花女》中的熱爾芒、《愛之甘醇》中的貝爾克雷等抒情男中音角色,以及《卡門》中的埃斯卡米洛、《丑角》中的托尼奧、《弄臣》中的利哥萊托等戲劇男中音角色。2021 年9 月3 日至5 日晚,孫礫就曾在上海歌劇院音樂會版歌劇《丑角》中飾演小丑托尼奧。
在當天演出的序幕中,孫礫并不是從大幕中間鉆出來,而是站在舞臺左側下面的觀眾席前,以宣敘性的陳述語氣唱出了托尼奧的詠嘆調(diào)“可以嗎”(Si può)。此時歌劇還未正式開始,孫礫是作為開場白演員而不是小丑亮相,其拿捏貼切的表演令人至今記憶猶新。此番《托斯卡》的第二幕一開場,斯卡爾皮亞坐立不安的舉止,顯示出心中非常焦慮。在斯卡爾皮亞的詠嘆調(diào)“托斯卡是個好圈套”(Tosca è un buon falco)中,主人公毫不掩飾地暴露出其丑惡的嘴臉:“我想要得到的東西我必定征服,充分享受之后就把它丟棄,尋找下一個目標。
上帝創(chuàng)造了各種美酒和各色美女,上天制造的一切我都要盡情享受!”孫礫將一個看似是彬彬有禮的君子,實則是一個兇狠殘忍、垂涎美色的惡棍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令人信服,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肯定與贊賞。
再說說另一組演員。2008 年在上海大劇院與2013 年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徐曉英曾兩次成功出演托斯卡。在這次演出的第二幕中,徐曉英在演唱托斯卡的詠嘆調(diào)“為藝術,為愛情”中情感飽滿、具有張力的表現(xiàn),打消了一些人認為她此次擔任這一角色可能有些吃重的顧慮,再一次為我們展現(xiàn)了托斯卡這一戲劇抒情女高音角色的藝術風采。正如徐曉英2016 年在倫敦大劇院飾演歌劇《雷雨》中的繁漪后,戴維· 卡林(David Karlin)的評論:“徐曉英具備了戲劇女高音的一切:溫暖平順的聲音且充滿了力量,高音信手拈來且毫無尖刺之聲。”第一幕中,B 組飾演卡瓦拉多西的王沖停住畫筆,從口袋中拿出一張肖像,凝神細看。緩慢的引子后,王沖沒有用過大的聲音,而是柔和地唱出了“奇妙的和諧來自不同的美麗”。進入“托斯卡,我心中所想只有你一人”結尾高潮時,王沖放慢速度,縱情歌唱,飽滿的氣息控制和輝煌的金屬色彩,令人心潮澎湃。而張揚飾演的斯卡爾皮亞也完美呈現(xiàn)出這個人物陰暗的一面。在第一幕結尾,斯卡爾皮亞狡詐陰險地唱出了詠嘆調(diào)“去吧,托斯卡”(Va,Tosca):“我會讓她臣服于我的渴望。他會被推上斷頭臺,而她會進入我的懷抱。”斯卡爾皮亞“一箭雙雕”的奸計,使人看到了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中亞戈的影子,而對斯卡爾皮亞使人深感厭惡而又恐怖的演繹,則顯示出張揚不愧為一位頗具實力與潛力的男中音歌唱家。
聯(lián)合制作的成功實踐與探索
去年12 月20 日晚,國家大劇院建院15 周年直播周中,國家大劇院、上海歌劇院、陜西大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在線上隆重首演,收獲了眾多歌劇愛好者和網(wǎng)友的高度贊譽。
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對此表示:“本版《托斯卡》是國家大劇院以首席聯(lián)合制作的方式與國內(nèi)歌劇院展開合作。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整合各方優(yōu)勢資源共享藝術生產(chǎn)經(jīng)驗,特別是提高舞美、服裝資源利用率,開創(chuàng)新時代綠色低碳制作模式;另一方面也響應世界劇院北京論壇精神,成為國家大劇院與國內(nèi)歌劇同行聯(lián)合制作的有益探索。”
此次上海站演出,是本版《托斯卡》第一次回歸線下劇場,使觀眾們進一步感受經(jīng)典歌劇《托斯卡》的藝術魅力。上海站演出后,今年6 月,本版《托斯卡》將回到北京,在國家大劇院為北京的觀眾呈現(xiàn)這部經(jīng)典佳作。今年7 月,本版《托斯卡》還將前往陜西大劇院,完成三地巡回演出,滿足更多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此次的聯(lián)合制作,也展現(xiàn)了三家劇院對更好、更精的演出質(zhì)量的不懈追求和堅定信心。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說:“作為國內(nèi)歌劇創(chuàng)排與制作的重要陣地,國家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的藝術交流由來已久。劇院合作能集結國內(nèi)優(yōu)秀的歌唱家和優(yōu)質(zhì)資源,聯(lián)動多地域演藝市場,打造規(guī)模更大、水準更高的‘大部頭’劇目,不僅能為觀眾帶來更加新鮮、豐富的觀賞體驗,更將推動中國歌劇市場的欣欣向榮。”
今年,上海歌劇院還將與國家大劇院等國內(nèi)劇院,持續(xù)深化聯(lián)合制作的實踐與探索,在創(chuàng)制和演出上也將開展進一步合作。據(jù)悉,今年12 月,上海歌劇院將再次與國家大劇院、陜西大劇院攜手,聯(lián)合制作法國作曲家古諾的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