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黃芪種植由于年限過長,導致品種混雜、病蟲害增加等問題不斷出現(xiàn),為了解黃芪不同品種產(chǎn)量,特安排此試驗,旨在為以后黃芪種植提供科學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shè)在甘肅省隴西縣福星鎮(zhèn)龐家岔村,海拔為2 300 m,年平均氣溫7.2℃,年平均降水量211 mm,全年無霜期140 d。有機質(zhì)含量15.3 g/kg,全氮含量1.18 mg/kg,水解性氮含量90 g/kg,速效磷含量25.5 mg/kg,速效鉀含量166 mg/kg,pH值8.6。
1.2試驗材料
供試黃芪品種為甘芪1號、甘芪2號、隴芪1號、隴芪2號、隴芪3號、隴芪4號(CK)。
1.3試驗方法
試驗設(shè)計6個不同處理,處理1:甘芪1號;處理2:甘芪2號;處理3:隴芪1號、處理4:隴芪2號、處理5:隴芪3號、處理6:(CK)隴芪4號。小區(qū)面積3 m×10 m=30 m2,區(qū)間距0.2 m,保護行為1 m,重復(fù)3次。共18個小區(qū)。黃芪栽培的密度按照行距×株距=25 cm×10 cm,栽培模式為露地栽培。前茬作物為玉米。結(jié)合整地每公頃施農(nóng)家肥3.75萬kg,尿素375 kg。移栽時間為2021年3月28日,分別將上述6個不同品種黃芪移栽,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2021年11月10進行測產(chǎn)工作,每個小區(qū)取3個點,每個點1 m2,得出每平米株數(shù)、根長、根粗、鮮重,最后換算出每公頃產(chǎn)鮮重。產(chǎn)量見表1。

2結(jié)果與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甘芪1號的平均根長為47.70 cm,較對照平均根長43.30 cm長10.16%,平均根粗為1.20 cm,較對照平均根粗1.17 cm粗2.56%,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為12 206.10 kg,較對照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11 205.60 kg高出8.93%。
甘芪2號的平均根長為45.30 cm,較對照平均根長43.30 cm長4.62%,它的平均根粗為1.23 cm,較對照平均根粗1.17 cm粗5.13%,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為11 605.80 kg,較對照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11 205.60 kg高出3.57%。
隴芪1號的平均根長為40.00 cm,較對照平均根長43.30 cm短7.62%,平均根粗為1.23 cm,較對照平均根粗1.17 cm粗5.13%,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為13 106.55 kg,較對照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11 205.60 kg高出16.96%。
隴芪2號的平均根長為41.00 cm,較對照平均根長43.30 cm短5.31%,平均根粗為1.23 cm,較對照平均根粗1.17 cm粗5.13%,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為13 106.55 kg,較對照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11 205.60 kg高出16.96%。
隴芪3號的平均根長為49.00 cm,較對照平均根長43.30 cm長13.16%,它的平均根粗為1.27 cm,較對照平均根粗1.17 cm粗8.55%,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為13 306.65 kg,較對照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11 205.60 kg高出18.75%。

綜上所述,黃芪不同品種在相同的條件下產(chǎn)量不同,以隴芪3號產(chǎn)量最高,13 306.65 kg/hm2,依次為隴芪1、2號、甘芪1號、甘芪2號和隴芪4號,說明隴芪3號最適宜在隴西種植。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福星鎮(zhèn)人民政府黃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