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驗將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作為追肥,通過不同追肥次數來研究對黃芩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追肥次數為4次時效果最佳,黃芩鮮重產量最高為5 853.45 kg/hm2,較對照(不噴施)產量為4 888.35 kg/hm2增產19.74%;依次為追施3次、追施2次和追施1次。進一步明確該產品作為追肥對黃芩生長和生產的促進效應,以此為理論根據和技術支撐,把該產品作為黃芩葉面專用肥來推廣應用,從而為黃芩種植的發展做出貢獻。
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主要是針對各種作物在生長期內葉片長勢慢、葉片發黃、開花少、花期短、免疫力低下、缺素等癥狀而研發的小分子有機全價營養制劑。小分子養分進入葉片和莖稈后,可快速提高細胞酶活力,增加作物抗旱、抗病等抗逆性和免疫力,并對作物生根、發芽、壯苗、促花、座果具有顯著作用。
1試驗內容
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作為追肥,通過不同追肥次數來研究其對黃芩產量的影響。
2試驗設計
2.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置在隴西縣鞏昌鎮范圍內,地選擇在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土質疏松、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在7.8。前茬作物為玉米。于清明時節利用滅茬深松起壟機進行土壤深松起壟,深度達35 cm以上,利于保墑,同時能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層,改善耕層結構,利于根系伸長、增粗、分叉減少,既提高產量,又提高質量等級。
2.2試驗材料
黃芩幼苗、鐵鍬、卷尺、繩子、木樁、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天康源精制有機肥、天康源復合肥、秤、藥叉等。
2.3試驗設計
試驗以天康源精制有機肥(3 000 kg/hm2)和配方肥(1 200 kg/hm2)作為基礎施肥,設計5個不同的追肥次數,TA(CK,0次),TB(1次),TC(2次),TD(3次),TE(4次)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5 m×6 m=30 m2,區間距0.2 m,保護行1 m,重復3次,共15個小區,追肥用300倍液。第一次追肥5月30日,第二次追肥6月30日,第三次追肥7月30日,第四次追肥8月30日。黃芩栽培的密度按照行距×株距=20 cm×7 cm。于10月中上旬地上葉片變黃,藥苗停止生長后,對個處理小區進行采挖,調查小區黃芩產量;每小區至少采生長均勻的10株,調查單株平均根重、根長、根頭徑等指標。
2.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同大田,勤觀察,適時除草,并做好防治病蟲害等農事作業,見圖1。

3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追肥4次,其產量為每公頃5 853.45 kg/hm2,較CK產量4 888.35 kg/hm2增產19.74%;平均根長為30.6 cm,較CK根長29.3 cm長4.44%,根直徑為1.18 cm,較CK根直徑1.08 cm粗9.26%;
追肥3次產量為5 785.05 kg/hm2,較CK產量4 888.35 kg/hm2增產18.34%;平均根長為30.3 cm,較CK根長29.3 cm長3.41%,根直徑為1.15 cm,較對照根直徑1.08 cm粗6.48%;
追肥2次產量為5 704.20 kg/hm2,較CK產量4 888.35 kg/hm2增產16.69%;平均根長為30.0 cm,較CK根長29.3 cm長2.39%,根直徑為1.13 cm,較CK根直徑1.08 cm粗4.63%;
追肥1次產量為5 253.60 kg/hm2,較CK每公頃產量4 888.35 kg增產7.47%;平均根長為29.5 cm,較CK根長29.3 cm長0.68%,根直徑為1.10 cm,較CK根直徑1.08 cm粗1.85%。

4結論與討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不同追肥次數對黃芩產量呈現出隨著追肥次數增加而增加,以追肥4次最佳,其產量和各項經濟指標都明顯高于別的處理,雖然隨著追肥次數增加,黃芩產量也隨著增加,如果追肥次數高于4次的話,成本會增加,故建議在以后黃芩種植中,天康源綠能農科碳菌肽含氨基酸水溶肥作為追肥以4次最佳。
(甘肅省隴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楊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