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驗以甘肅印象公司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作為基肥不同施肥水平進行比較試驗,與當地施肥習慣作為對照對比,結果表明,當棒棒耶生物有機肥為1 800 kg/hm2時黨參鮮重產量最高,為5 302.65 kg/hm2,比對照4 302.15 kg/hm2高出23.26%;1 200 kg/hm2時黨參鮮重產量最低,為4 202.10 kg/hm2,比對照少2.23%。從試驗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生物有機肥量的增加,黨參產量呈現出先漲后降的趨勢,得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在黨參上的最佳用量。從而探索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哪個施肥水平對黨參產量影響最大,為印象棒棒耶生物有機肥在黨參上施用量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該試驗設在福星鎮原家岔村。原家岔村距鎮政府10 km,距縣城40 km。海拔高度2 100~2 525 m,年平均氣溫6℃。本村山大溝深、道路不暢。耕地面積499.93 hm2,人均耕地0.3 hm2。當地特色產業是馬鈴薯和藥材黨參種植。該試驗地前茬作物為馬鈴薯,為了保墑,試驗前進行了深翻,深度達35 cm以上,每公頃施配方肥750 kg。
1.2試驗材料
黨參幼苗、方鐵鍬、卷尺、繩子、木樁、秤、藥叉等。供試基肥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由甘肅印象有機肥公司提供。指示作物為黨參。
1.3試驗方法
試驗設計6個不同處理,處理1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1 200 kg/hm2;處理2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1 500 kg/hm2;處理3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每公頃1 800 kg;處理4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每公頃2 100 kg/hm2;處理5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2 400 kg/hm2;處理6(CK)為當地施肥習慣農家肥3.75萬kg/hm2。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為5 m×10 m=50 m2,區間距0.2 m,保護行1 m,重復3次,共18個小區。黨參栽培的密度按照行距×株距=25 cm×6 cm,栽培模式露地栽培,黨參用苗量為1 200 kg/hm2。分別將上述4種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不同用量和農家肥作為基肥施入各自對應的小區,然后進行黨參移栽,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最后于收獲時進行測產工作。
2結果與分析
從表1和表2可看出,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作為基肥施于黨參上,不同施肥水平對黨參產量影響不同,處理3最高,產量為5 302.65 kg/hm2,較對照4 302.15 kg/hm2高出23.26%,其平均根長為31.2 cm,較對照根長29.8 cm長4.7%,根粗為1.21 cm,較對照粗為1.18 cm粗2.5%;其次為處理4,產量為5 102.55 kg/hm2,較對照高出18.60%,其根長為30.20 cm,較對照根長長1.3%,根粗為1.20 cm,較對照粗1.7%;處理2和處理5,產量均為4 902.45 kg/hm2,較對照均高出13.95%,處理2其根長為30.0 cm,較對照根長長0.7%,根粗為1.19 cm,較對照粗0.8%、處理5根長為30.0 cm,較對照長0.7%,根粗為1.20 cm,較對照粗1.7%;最后為處理1,產量為4 202.10 kg/hm2,較對照低出2.32%,其根長為29.6 cm,較對照根長短0.7%,根粗為1.15 cm,較對照細2.5%。

3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作為基肥運用于黨參上,其不同施肥水平對黨參產量有所影響。通過試驗研究表明,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作為基肥用量低于1 500 kg/hm2時,黨參產量是低于當地農戶施肥習慣,而當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其產量呈現出增長的態勢,當用量逾每公頃1 800 kg時,其產量呈現出降低的趨勢,故棒棒耶生物有機肥在黨參種植中作為基肥,其用量為1 800 kg/hm2時最佳,所以在今后的黨參生產中,棒棒耶生物有機肥作為基肥時,建議施用量為1 800 kg/hm2。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福星鎮人民政府付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