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緊抓春秋兩季的免疫工作
一般而言,春夏秋冬四季皆容易爆發口蹄疫,冬季、初春2個時節最為頻發,因而要將春秋兩季的免疫落實視為關鍵,養殖人員應當通力配合防疫站各項接種措施的推進,致力于免疫程序的優化。現下市面上用于口蹄疫防治的疫苗類型不勝枚舉,在接種之前要立足于養殖實況加以綜合考量,于每年度的3、4月以及9、10月可以為牛羊接種O型滅活油佐劑,參照牛3 mL、羊1.5 mL的劑量接種。通常在完成接種之后的10 d前后牛羊體內便可以生成抗體,但免疫時效大多只能維持180 d,針對發病頻次較高的養殖區域,一年最少應實施2次血清檢驗,以保證免疫成效的最優化。接種的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免疫成效,還可以給牛羊服用諸如東方牛疫健一類的藥物,以拌料形式加入,可以加快干擾素的生成速度,發揮延伸免疫保護時效、強化機體抗體品質等效力。另外,生產廠家不同,疫苗的實際效力也不同,養殖人員必須強化警惕、擦亮雙眼,不僅要挑選正規大廠家研制的疫苗,更要進行多方對比,選出品質最好的,以免后續更換疫苗導致免疫成效降低。
2日常的衛生管理不能落下
養殖場衛生條件的不足是口蹄疫爆發的一大誘因,不嚴謹的養殖管理容易致使牛羊抗病能力降低,尤其當圈舍環境臟亂、潮濕陰冷、擁擠冗雜時,多種病菌很可能交叉感染,使得病癥更為繁雜、病況更為嚴重。若想將口蹄疫扼殺于萌芽,抓好常規的衛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先決保障,要將“防大于治”理念切實踐行到實處,具體而言:其一,定期就場內各處一一加以清理,尤其是圈舍內部環境,不留任何角落,地面、墻壁、圍欄、飼槽、墊料等處皆要以高壓沖洗干凈,及時將養殖殘余的飼料、雜物清理出場;其二,圈舍地面務必要維持潔凈狀態,不要把各種雜物隨意堆放在死角處,若是長時間未對死角加以清理,便會滋生病菌,地面還要保持干燥,可以適當噴灑一些生石灰,去除濕氣;其三,養殖場內部的道路、圈舍內的走道、各個辦公室、消毒室等場所也要每日清理、定時打掃、充分消殺,對于產生的垃圾要以無害化手段處理,所有臟污可能積聚的角落都不要忽視。
3消毒管理措施一一踐行到位
圈舍環境干燥后及時消殺,牛羊進場后最好每隔7 d便要消殺一到兩次,遇到牛羊群需要轉欄的情況時,先按流程清潔消殺,閑置7 d,再將牛羊轉入,且要做到一次性全進全出。例如四川地區牛羊養殖模式不拘一格,養殖人員應當基于養殖實際確定一套完善細致的消毒方案,既要確保有效性又要兼顧針對性,養殖期間一毫不茍地依循方案進行日常消毒。最好施行“全封閉”管理,嚴令禁止外來人員、車輛、器械的隨意進出,務必要先行消殺后方可給以許可,此舉的目的在于防范病原的侵襲,防范疫病的突發。消毒池、消毒室的消毒液也要時常更換類型,以免生出抗藥性,降低消殺效率,消毒液的具體濃度也要把控好,一旦發現其中溶液的容量有所下降便要立即補上。在消好毒的前提下,還要將圈舍內的老鼠、蚊蠅等易感動物滅殺干凈,考慮到口蹄疫病毒本身對于高溫的不耐受特征,日常使用的常規器具也可以以沸水蒸煮的形式來消毒。
4進行嚴格專業的診斷管理
口蹄疫本身便是一種頻發疫病,防疫站也需加大對這一疫病的科普,讓基層養殖人員熟悉其發病特征、掌握其診斷要點、強化其鑒別水平,使他們可以在疫病初發階段便能充分排查,避免損失的加重。許多有多年養殖經驗的養殖戶已經具備了較高的鑒別水平,在發病后可以即刻做出判斷,然而口蹄疫病毒類型不拘一格,很多時候也會由于知之甚少而出現誤判情形,繼而延誤診治。在診斷時往往要有專業獸醫的協助方可免除后顧之憂,因而,若是觀察到相應病癥,必須立即加以上報,尋求專業獸醫的指導及時確診,然后循環推進封鎖、隔離、捕殺等措施。將疫區、潛在疫區一一劃分好,并實施全面徹底的流行病學調查,明確周邊養殖場所的染病狀況,就患病動物加以清理處置之余,也要及時清掃場內的養殖廢物,小心謹慎地進行無害化清理。疫區范圍內最后一只牛羊死亡亦或清理后的3周,如果未發現繼續發病的牛羊,經過充分核查確保無遺漏、無風險后,可以解除封鎖,按正常進度繼續進行養殖。
5按部就班落實緊急處理措施
發現患病的牛羊之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及時進行緊急隔離,就病例所在的圈舍、活動區域逐一消殺清理,盡量避免病毒的大肆擴散,在對圈舍加以消毒時,最好不要圖省事以水簡單沖洗,而要嚴格以酸、堿性溶液沖洗。一旦明確診斷為口蹄疫,除去基本的消毒隔離措施之外,還需謹記下述處理原則:其一,要給病畜留出潔凈衛生、舒適安全的養病環境,以免后續出現另外的繼發感染問題;其二,要給病畜服用一些有強化免疫機能效果的藥物,比如說維生素、抗生素等等,幫助病畜更好地恢復;其三,在病畜發病期間最好不要進行肌肉注射,此時注射很可能致使病畜心肌出現病變,甚至由于應激過渡而死亡;其四,針對病畜皮膚表層長有的水泡,要定期以碘伏等消炎類藥液仔細擦拭,以緩解病畜的痛苦;其五,口蹄疫同樣也可以導致人類感染,因而,在治療期間相應人員務必要充分抓好各項防護準備,嚴防病菌感染。
6以中西醫結合手段進行治療
對于牛羊口蹄疫,提前預防很是關鍵,確診之后的治療亦要充分重視,在實際治療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整合中西醫手段助力病畜的盡快恢復。
6.1以西藥清洗患病部位
在對病畜的傷口部位加以清洗時,最好使用食用醋、0.1%高錳酸鉀等藥劑來清理其口腔內的潰爛處,清理干凈之后,再以碘酊甘油、冰硼散等均勻涂抹在糜爛處;對于主要為蹄部感染的病畜,要以來蘇兒與3%的克遼林作為清洗藥劑,清洗干凈之后,以軟布將蹄部擦干,接著再取魚石脂軟膏、松餾油等藥物進行涂抹,涂抹完后再小心包扎;對于乳房部位感染的病畜,以肥皂水或者濃度為2%~3%的硼酸水進行乳房清洗,以青霉素軟膏來涂抹,同時還要及時擠奶,以避免病畜乳房部位發炎。
6.2以中藥進行強化治療
除去使用西藥外,還可以以中藥強化療效,諸如可以分別取花粉、生地、赤芍、荊芥10 g,連翹、大黃、甘草15 g,貫眾、山豆根20 g,將這些藥材逐一磨碎,添加150 g蜂蜜以及30 g綠豆,以開水沖泡后讓病畜服下。還可以進行注射治療,可以取10~15 mg/kg的病毒唑與0.1~0.2 mg/kg的復方病毒跌,以肌肉注射的形式給病畜注射,頻次為1~2次/d,一共用藥2~3 d,便可起到不錯的療效。
綜上所述,養殖場防疫能力的高低是關乎其養殖收益及前景的核心因素,而疫病防控是一件涉及事宜多、涵蓋領域廣的工作,牛羊口蹄疫發病頻次高,且不具備顯著的季節性,春夏秋冬皆可能發病。要想自源頭處強化防控,一方面應立足于病癥、病因進行深層次剖析,另一方面應設置起全面細致、嚴謹可行的防治機制,保證各防治環節的連續性和嚴謹性,將諸項防治細節扎扎實實踐行到位。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岳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曾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