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加速裝配式建筑推廣,在界定裝配式建筑主體的基礎上,分析并歸納裝配式建筑各主體的驅動因素。基于問卷調查獲取樣本數據,構建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結構方程模型,探尋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路徑,得到裝配式建筑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找到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我國推廣裝配式建筑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主體;SEM;影響路徑;驅動因素
0 引言
國務院于2021年10月24日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重點實施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研究表明,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澆建筑能在建造階段減少碳排放645.662t、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2 415.898t[1]。由于裝配式建筑顯著的碳減排能力,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有助于提高建筑業對碳達峰目標的貢獻度。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建造方式,在推廣初期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為此,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Jabar等[2]認為改變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的負面認知,能夠提高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的需求。李德智等[3]指出提高構件廠的預制能力和降低裝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是建設單位主動采取裝配式建筑的有效措施。何威等[4]指出政策因素是施工企業采用裝配式建造技術的主要阻礙因素。Blismas等[5]認為推廣裝配式建筑的驅動因素是供應商的貿易技巧,制約因素是供應商缺乏裝配式建筑相關知識。田紫鳶[6]認為由于裝配式建筑經濟外部性存在于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政府需要對裝配式建筑市場供需兩端進行激勵,引導裝配式建筑市場健康發展。李欣涵等[7]基于開發商—政府—消費者三者演化博弈模型,指出政府要把握好監管和補貼力度,以追求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李衛東等[8]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對裝配式建筑的9項激勵政策進行單項模擬和綜合模擬。在減少裝配式建筑成本方面,Anvari等[9]利用GA建立資源調度優化模型,用于預制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的全過程,該模型可以優化不同預制施工技術的成本和時間。Kim等[10]分析精益思想運用到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的可行性,得出精益供應系統適用于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運送距離較短的情況。
針對我國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研究中,國內大多數學者聚焦推廣裝配式建筑的驅動因素或阻礙因素,缺乏對裝配式建筑推廣影響路徑的研究;大多定性闡述裝配式建筑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很少從定量角度研究裝配式建筑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本文從裝配式建筑主體出發,通過建立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結構方程模型,探索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路徑,得到裝配式建筑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找到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我國推廣裝配式建筑提供理論參考。
1 裝配式建筑推廣驅動因素界定
1.1 裝配式建筑主體界定
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長、參與主體眾多,涉及開發商、政府、消費者、設計方、預制構件生產方、施工方、監理方等。開發商是裝配式建筑市場的供給端,直接決定裝配式建筑市場份額大小。消費者是裝配式建筑市場的需求端,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需求的增加,能夠拉動裝配式建筑的推廣。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還未成熟,需要政府對其進行科學引導。基于以上分析,將裝配式建筑主體界定為開發商、政府、消費者。
1.2 開發商視角下的驅動因素
由于目前裝配式建筑存在關鍵技術不成熟、人才短缺等問題,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項目時有一定的風險。開發商作為盈利性企業,要通過開發裝配式建筑使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的建造理念,其建造和管理過程與傳統建筑存在一定區別,使開發裝配式建筑成本較高。開發商自身具備的開發裝配式建筑的能力是開發商決策的重要依據。裝配式建筑涉及設計、預制構件生產、物流運輸、施工與監理等多個產業,區域產業鏈體系的完善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開發商在此區域開發裝配式建筑的決定。裝配式建筑具有節能減排、縮減工期、減少人工費等多項優點,符合我國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占據裝配式建筑市場份額是開發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基于以上分析,將開發商視角下的驅動因素歸納為:開發風險、經濟利益、開發成本、開發能力、區域產業鏈體系完善度、可持續發展戰略。
1.3 政府視角下的驅動因素
通過扎根理論對我國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較快省/市(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北京市)的裝配式建筑政策文本進行分析,得出政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廣裝配式建筑:①為使裝配式建筑在建造過程的各個環節有章可依,政府因地制宜編制適合本省/市發展所需的裝配式建筑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②政府規定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以招拍掛行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等應采用裝配式建筑,通過限制市場準入條件推廣裝配式建筑;③政府加強對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的宣傳,讓更多開發商和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有更清晰的認知[11];④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對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上的主體進行經濟性激勵,出臺專門的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獎勵辦法;⑤政府還將激勵機制與倒逼機制相結合,通過限制施工現場用工量和垃圾排放量,倒逼開發商開發的工程項目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基于以上分析,總結政府視角下的驅動因素歸納為:技術標準和規范、市場準入條件、宣傳力度、經濟性激勵政策、倒逼機制。
1.4 消費者視角下的驅動因素
國家提倡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形成一種社會文化和群體價值觀,消費者的行為會受此影響。20世紀80年代,裝配式建筑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壞嚴重,大板建筑出現滲透、隔音差、保溫差等問題,因此人們認為裝配式建筑存在質量和安全性能問題[12]。因裝配式建筑存在增量成本,開發商為保證自身利益而將增量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面對裝配式建筑時消費者首要考慮的是購買成本。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追求商品的個性化表達,而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化與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形成沖突,后者也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的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裝配式建造技術及施工技藝的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抗震性得到保障。然而,由于對裝配式建筑認識和了解程度不高,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存在抵觸情緒。基于以上分析,將消費者視角下的驅動因素歸納為:社會文化和群體價值觀、質量和安全、購買成本、個性化、認識和了解程度。
同時,裝配式建筑推廣的效果可以通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政策執行力度、供給量和需求量反映。潛在變量和觀測變量見表1。
2 研究方法、樣本數據收集與分析
2.1 研究方法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包含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與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兩種統計方法,允許存在測量誤差[13]。因此,結構方程模型不僅能滿足本文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路徑及關鍵驅動因素的研究需求,還能消除由被調查者的主觀性帶來的誤差,因此本文采用SEM作為研究方法。
2.2 樣本收集
調查問卷采用Likert五級量表對觀測變量的符合程度進行打分。“1、2、3、4、5”依次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問卷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發放,本次問卷調查共計發放3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60份,有效回收率為81.2%。
2.3 數據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α對所收集數據進行信度檢驗,運用SPSS 24.0得到調查問卷4個維度的Cronbach’α,均大于0.7,問卷整體的Cronbach’α>0.8。結果表明:問卷各個維度和整體都通過信度檢驗,該問卷數據的內部一致性較高。
3 裝配式建筑推廣模型分析
3.1 模型構建
基于裝配式建筑推廣驅動因素,提出三個假設。假設1:H1為開發商對裝配式建筑推廣有顯著驅動作用;假設2:H2為政府對裝配式建筑推廣有顯著驅動作用;假設3:H3為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推廣有顯著驅動作用。根據三個假設建立裝配式建筑推廣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3.2 模型檢驗
3.2.1 模型假設路徑檢驗
為驗證假設路徑關系是否成立,采用臨界比值(CR)和P作為假設路徑檢驗指標:當CR>1.96或P<0.001時,即通過顯著性檢驗。利用AMOS24.0對前文提出的假設路徑進行檢驗,結果顯示H1、H2和H3均滿足CR>1.96、P<0.001,表明開發商、政府、消費者對裝配式推廣有顯著驅動作用。
3.2.2 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
為檢驗模型的外在質量,采用絕對適配度統計量(x2/df、GFI、PGFI、RMSEA)、增值適配度統計量(NFI、IFI、CFI)和簡約適配度統計量(PGFI、PNFI)進行驗證。通過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擬合,得到各個適配度統計量的模型數值。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結果見表2,整體模型適配度通過檢驗。裝配式建筑推廣結構方程模型(標準化后路徑系數)如圖2所示。4 裝配式建筑推廣模型結果分析
4.1 路徑分析
由圖2可知,裝配式建筑主體可以通過一條路徑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產生直接影響,也可以通過多條路徑產生間接影響。裝配式建筑主體之間也存在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影響大小用影響力度表示,直接影響力度(DIS)用模型標準化后路徑系數表示,間接影響力度(IIS)用多條路徑系數相乘表示,總影響力度(TIS)為直接影響力度和間接影響力度之和。由圖2顯示的裝配式建筑主體關系和路徑系數,可以算出裝配式建筑主體間的影響力度,見表3。由此可知: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影響力度最大(0.326>0.294>0.233);政府和消費者之間的間接影響程度最大(0.096>0.076>0.069);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總影響力度最大(0.395>0.370>0.329)。
從圖2可以看出,裝配式建筑主體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共有3條直接影響路徑,且影響力度各不相同。其中,“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路徑的直接影響力度最大(0.45);“政府→裝配式建筑推廣”路徑的直接影響力度居中(0.34);“消費者→裝配式建筑推廣”路徑的直接影響力度最小(0.24)。
將圖2和表3結合,能得到裝配式建筑主體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見表4。由此可知:開發商、政府、消費者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均有4條間接影響路徑;消費者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影響力度最大(0.289),其最大間接影響力度(0.146)的路徑是“消費者→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政府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影響力度較大(0.244),其最大間接影響力度(0.131)的路徑是“政府→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開發商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影響力度最小(0.222),其最大間接影響力度(0.100)的路徑是“開發商者→政府→裝配式建筑推廣”。
將裝配式建筑主體驅動裝配式推廣的直接路徑影響力度和間接路徑影響力度相加,得到裝配式建筑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總的影響力度。由此可知,開發商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總影響力度最大,分別為開發商>政府>消費者(0.672>0.584>0.529),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是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影響路徑。
4.2 驅動因素分析
將圖2顯示的觀測變量的路徑系數和各主體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總影響力度相乘,可以算出各個觀測變量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并將各主體影響力度最大的驅動因素稱為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驅動因素。裝配式建筑關鍵驅動因素見表5。
由表5可知,因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是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影響路徑,故開發商的驅動因素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最大,其影響力度最大的驅動因素是經濟利益(0.578)。政府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直接路徑影響力度和間接路徑影響力度均處于開發商和消費者中間,整體上政府的驅動因素影響力度居中,其影響力度最大的驅動因素是技術標準和規范(0.479)。相較于開發商和政府,消費者的驅動因素影響力度最小,這是因為消費者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直接路徑影響力度最小,其影響力度最大的驅動因素是購買成本(0.444)。綜上,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驅動因素為:開發商的經濟利益、政府制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成本。
5 建議
5.1 影響路徑方面
直接影響路徑中“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直接影響力度最大,政府應重點關注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的意愿,通過更新開發商的建造理念、維護并保障開發商收益等措施,提高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消費者在裝配式建筑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然而消費者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間接路徑影響力度最大,政府應重視消費者在裝配式建筑推廣過程中的地位,提高消費者參與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動力。
5.2 關鍵驅動因素方面
(1)保障開發商的經濟利益。裝配式建筑開發過程中存在增量成本,造成開發商獲得的經濟利益低于預期。因此,開發商應注重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建立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數據庫,通過不斷積累裝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經驗,降低裝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此外,政府應對開發商進行具體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經濟性激勵政策,同時應建立經濟性激勵政策監督機制,確保經濟性激勵政策落實到位。
(2)政府主導健全技術標準和規范。政府應加快完善設計階段的設計文件編制規定、運輸階段預制構件專用運輸車輛標準、安裝階段裝配式建筑工程監理標準等裝配式建筑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使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一樣在建造的各個階段有章可依。同時,政府應加強產學研合作,通過促進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不斷完善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和規范。
(3)減少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成本。開發商應根據自身情況、市場需求、政策導向等進行綜合考慮,制定合理的裝配式建筑價格,提高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的需求。政府也可以通過對消費者進行補貼、上浮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減少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的資金壓力,引導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
6 結語
本文界定了裝配式建筑主體為開發商、政府、消費者,分析并歸納了裝配式建筑各主體的驅動因素;通過構建裝配式建筑推廣結構方程模型,得到驅動裝配式建筑推廣共有3條直接路徑和12條間接路徑,直接路徑中“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最大,間接路徑中“消費者→開發商→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影響力度最大,開發商、政府、消費者對裝配式建筑推廣的總影響力度分別為0.672、0.584、0.529,開發商開發裝配式建筑是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影響路徑。通過對裝配式建筑主體驅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影響路徑進行分析,得到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關鍵驅動因素為開發商的經濟利益、政府制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消費者購買裝配式建筑成本。
參考文獻
[1]齊寶庫,朱婭,馬博,等.裝配式建筑綜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16,45(4):39-43.
[2]JABAR I L,ISMAIL F,AZIZ A R A.Public participation:enhancing public perception towards IBS implement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68):61-69.
[3]李德智,王艷.建設單位主動采用裝配式建筑的驅動及阻礙因素[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9,36(3):7-11.
[4]何威,孟瀟鋒,孔得偉.裝配式建筑在施工企業中的障礙分析[J].工程管理報,2019,33(6):12-17.
[5]BLISMAS N,WAKEFIELD R.Drivers,constraints and the future of offsite manufacture in Australia[J].Construction Innovation,2007,9(1):72-83.
[6]田紫鳶.基于演化博弈的我國裝配式建筑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9.
[7]李欣函,尤完.基于三方博弈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協同推廣演化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20,34(5):7-12.
[8]李衛東,張天天,劉美霞.基于系統動力學的裝配式建筑產業政策模擬及節能減排效益評價[J].工業建筑,2022(2):196-205.
[9]ANVARI B,ANGELOUDIS P,OCHIENG W Y.A multi-objectiveGA-based optimisation for holistic manufacturing,transportation and assembly of precast construction[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6(71):226-241.
[10]KIM Y W,BAE J.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lean supply system:case study of high-rise condominium construction in Korea[J].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2010,16(4):144-150.
[11]劉曉君,李丹丹.裝配式建筑開發意愿的影響因素及推廣政策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9,49(1):88-98.
[12]王俊,趙基達,胡宗羽.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現狀與思考[J].土木工程學報,2016,49(5):1-8.
[13]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PMT
收稿日期:2022-07-13
作者簡介:
李輝山(1968—),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建設項目管理、工程造價。
李琳琳(通信作者)(1997—),女,研究方向:裝配式建筑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