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研究詳細解讀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的背景及現狀,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優化路徑及建議,為兩者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主要使用文獻資料法、定性研究法等方法,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結果】通過研究得出,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屬于一種必然,但其存在邊緣計算環節工作滯后、技術路線選擇合理性較差、應用方案針對性較差、產業規劃協調性較差、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結論】通信技術在傳媒科技產業發展中的應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且為了實現兩者協同發展的目標,需要合理選擇技術路線,基于場景完成驗證,協調規劃相關產業,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并加強科研投入,強化政策支持,健全保障體系,為這一工作高質量實施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通信技術;5G技術;傳媒科技;協同發展;邊緣計算" " " " " " 中圖分類號:TN7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3)02-082-05"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3.02.016
本文著錄格式:高曉華.新一代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的優化路徑綜述[J].中國傳媒科技,2023(02):82-86.
導語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網絡信息時代,全球電信運營商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其與通信標準制定之間關系密切,最具有代表性的組織為3GPP(第三代移動通信伙伴項目)。有關通信標準制定,必須與實際需求保持協調性,這樣才能強化其價值和實效性,并且通過標準的統一解決產業發展壁壘,實現協調發展,合作共進的目標。[1]MEC屬于多接入邊緣計算,在5G技術出現的背景下,可以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通信目標,可以對一些任務實現實時化遠程操作,消除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并產生與之相對應的邊緣計算模式。[2]經過相關研究得出,通信技術與傳媒產業發展之間關系密切,可能存在正相關的關系。但是,結合現有情況分析,通信技術發展超前于傳媒產業發展,兩者之間協調性較差,可見,傳媒產業對通信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強化。[3]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則是如何通過5G技術實現邊緣計算,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目標,促進傳媒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1.研究背景
在社會發展新時期,通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傳媒科技產業快速崛起,將其有效融合在一起,通過通信技術促進傳媒產業發展,并借助傳媒產業發展拓展通信技術應用范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4]解析相關研究背景,具體如下。
1.1" "技術背景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技術引領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且各行各業皆應有效使用新技術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尤其是通信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信號接收和發射能力不斷提升、抗干擾能力逐漸強化,有助于通信技術應用和效果強化。[5]例如,5G技術,具有高效率、低時延、大連接的優勢,將其應用在傳媒科技之中,能夠保證相關信息和畫面的流暢性、穩定性、清晰性,為傳媒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6]
1.2" "產業背景
在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快速發展,為傳媒科技產業振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尤其是一些科技實力較強的企業,對整個傳媒科技產業產生“擠占”效應。[7]為了抓住機遇,更好的應對挑戰,傳媒科技產業必須與時俱進,注重通信技術研究和使用,提升競爭力。尤其是“網絡全球化”“產業市場化”形勢下,傳媒科技產業只有不斷增強技術優勢才能滿足客戶對其的需求。
1.3" "文化背景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網絡信息時代,民眾對于網絡通信技術的認可度、使用度不斷提升,已經形成了以網絡信息為基礎的產業文化背景,因此,必須關注市場在有關方面的動態變化,滿足民眾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8]其中,通信技術屬于傳媒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不能單純地以滿足需要為目標,而是以打造技術優勢為己任,并設置針對性的通信技術應用方案和服務系統,強化技術應用效果,這樣才能實現傳媒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9]
2.現狀分析
2.1" "通信技術現狀
通信技術,主要以聲波、光波、電磁波等形式進行信息發射和接收,對信息接收和確認的準確性,則受到傳輸過程中功率損耗情況的影響。相關技術主要包括交換技術、無線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纖技術等。[10]當前,通信技術已經由1G、2G、3G、4G逐漸發展至5G,能夠解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問題,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清(3D)視頻等服務,強化體驗感。其峰值速率達到10~20Gbit/s,接口時延為1.0ms,連接能力為每平方公里百萬以上,頻譜率高出LTE3倍以上,用戶體驗速率為100Mbit/s,流量密度為10Mbps/m2,效果十分顯著。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全國共建成5G基站196.8萬個,用戶達到5億人以上。[11]廣泛應用于工業、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能源、教育、醫療、文旅、智慧城市、信息消費、金融領域等。[12]
2.2" "傳媒科技產業現狀
傳媒科技產業中涉及到視頻邊緣計算問題,其在有關方面的技術需求表現在5個方面:可以針對視頻邊緣開展計算工作,提供視頻獲得、編解碼等基礎共性視頻處理的相關服務,可以強化適應能力,適合多種環境;對視頻計算進行下沉,使其位于邊緣位置,為AI模型邊緣推理、分布式訓練等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完成集中學習;針對性選擇虛擬技術和容器技術,高效管控的多種視頻的邊緣設備;為邊緣設備平臺統籌管控提供支持,節約管理成本;對相關的設備、芯片等共用,提升其使用價值,節約設備成本和開發成本。
除此以外,傳媒科技產業發展,還應接入Sub 6GHz所有頻段,超級上行,增強移動網絡訪問和固定網絡訪問的便捷性。同時,節約MEC接入資源,實現“最短化”。在現場MEC模式下,可以實現相應資源共享使用。例如,借助傳媒科技園區現有的,移動式的承載路由器,完成N3接口服務流轉化和發送,使其達到MEC之上。基于產業價值鏈整合相關理論進行探究,錯誤和檢查糾正碼(ECC,ErrorCorrectingCode)采用CROSS模式,其將敏捷連接(Connection)作為各項功能順利發揮的基礎,其中,在業務處理方面,實時開展相關工作,形成實時業務(Real-time)。對于數據信息進行優化,增強數據使用價值和效率,形成數據優化(Data Optimization)功能。具有智能化服務能力,形成智能(Smart)服務體系。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和隱私保護方面,設置安保(Security)體系,為用戶在網絡邊緣側帶來價值和機會 。[13]
2.3" "通信技術應用現狀
傳媒科技產業發展,面臨數字化轉型問題。因此,在通信技術使用方面,需要通過5G邊緣計算來實現這一目標。從而減輕寬帶壓力,解決延時、算力成本浪費等一系列問題。邊緣計算,是指在物或者數據源頭附近位置,借助集網絡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數據信息存儲技術,以及其他核心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服務平臺,實現就近服務的模式。其相關程序位于邊緣側,可以快速響應,縮短服務時間,并具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護能力,滿足相關業務開展需求。
基于5G的多接入邊緣計算可以為移動網絡邊緣提供IT服務環境,提升云計算的適應能力和計算效率,并在網絡邊緣環境下完成緩存、傳輸、計算等工作,消除延遲,快速響應。下面對其現狀詳細解析:其一,5G邊緣計算產業發展定位。有關方面的產業定位,則體現在核心網下沉的UPF和無線側的gNB,并不斷提升邊緣計算組件、IoT平臺及客戶資源整合使用方面的優勢;其二,5G邊緣計算技術融合。使用通信技術,最關鍵的目的在于體現“高效性”特點,即降低信息發射和接受的時延,并有效使用5G技術,強化其承載力和服務能力;其三,5G邊緣計算形式。基于云協同視角分析,私有云與邊緣計算發展之間具有密切關系,可以將邊緣計算納管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中。
邊緣計算聯盟ECC根據新時期相關業務開展需求,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整合使用,強化其效果。主要技術為運營(Operational)技術、信息(Information)技術、通訊(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術。在計算對象方面,主要涉及設備域、網絡域和數據域。其中,設備域方面,采用純粹的IoT設備,可以將直接用于頂層優化,但卻不參與控制的數據,實施邊緣側處理。網絡域方面,需要解決傳輸數據標準不統一,難以有效使用的問題。尤其是IT與OT之間的協調性問題,屬于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即使設置針對性的Web進行數據傳輸,但依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數據域方面,主要是針對數據處理方面的相關工作,包括數據處理的模式、能力、效率等,具體的處理能容則包括數據形式歸一化、數據類別劃分和存儲、數據統計分析、數據查詢和交互等,需要做到標準而規范。
2.4" "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面臨的問題
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面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其一,技術路線選擇合理性有待提升。在傳媒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對5G技術的應用協同性問題,必須注重技術路線合理、實用,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路線不科學導致的低效率和算力浪費等問題。當前相關工作還需繼續加強;其二,針對性較差。5G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有助于實現通信技術商業化和產業化,增強其經濟價值。但是,不同的應用場景對于這一技術存在不同的需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針對性的應用方案。目前,協同發展方面存在粗放而不夠精準的問題,效果較差;其三,產業規劃協調性較差。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依然存在產業“間隙”,這是難以規避的,因此,如何能夠實現發展規劃統籌、協調,相互借力,屬于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四,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強化。當前,有關方面的數據安全保障要求不斷增加,且相應技術水平也隨之提升,但還需繼續加強,尤其是在通信干擾較強的環境下,數據安全問題越發突出。
3.優化路徑
根據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等,提出優化路徑,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
3.1" "合理選擇技術路線
在有關方面的技術路線選擇時,應遵循針對性、實用性、經濟性、高效性的特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技術路線選擇前,加強環境勘察和使用需求分析,作為路線選擇依據。根據當前通信技術和傳媒科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借鑒2C業務發展中的典型——App Store,設置兩種路徑,即南坡和北坡。其中,北坡指一些在平臺運營方面專業素質較高、實力較強的單位,可以與其建立合作關系,“購買”相關的服務,降低產業鏈總體成本,并由其負責相關技術方面的維管和服務工作,增強實效性。南坡則是指連接質量標準較高,主要借助5G技術開展相關工作,集約化服務,成為現用光纖、Wi-Fi網絡的替代產品。
3.2" "基于場景完成驗證
在市場化經濟時期,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必須注重其效果驗證。相關工作,主要分為通信覆蓋率、功能全面性、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服務風險等各方面內容,并基于其驗證效果,適當進行通信技術應用改進。例如,通過場景驗證得出,通信技術在有關方面的覆蓋率僅為70%,原因則是相關基站數量較少,與服務地點之間的障礙和干擾較多,影響其覆蓋率,需要適當增設新的基站。此外,傳媒科技產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需要其加強成本控制,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因此,在通信技術服務方面,可以增設財務風險管控模塊,幫助傳媒科技企業進行財務現狀分析、風險識別和評價,強化其內部控制水平和成本管理效果。
3.3" "協調規劃相關產業
根據傳媒科技產業的MEC App數據量變化情況分析,如果數量在短期內快速增長,必須進行開發及交易人員間的可信機制改進和強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采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建立安全、透明、可信的移動網絡邊緣基礎設施。在相關工作開展時,為了強化效果,建議由政府部門統一設置“通信技術服務中心”,實現相關的邊緣基礎設施政府管制,使其具有統籌性、規范性。傳媒產業對通信技術應用的認識,通信技術服務相關企業在有關方面業務開發方面的產品和理念等,皆需關注。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單方面制定發展規劃,則無法協調。所以,需建立“傳媒企業+通信技術相關企業聯合發展機制”,使其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3.4" "加強數據安全保障
邊緣計算在安全保護方面的功能實現對網絡自身服務能力依賴較大。對一些傳媒科技垂直行業的相關客戶,可以基于需求設置針對性的安全保障體系。其中,UPF和核心網安全防護方面,UPF屬于核心網用戶面網元,分流設備UPF部署在物力安全等級相對較低的邊緣位置,防止邊緣和核心之間相互攻擊。SMF、UPF則需要進行雙向認證,避免SMF、UPF下發策略出現偽造的問題。在媒體方面,UPF在與核心網絡連接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傳輸網實現,并需要保障傳輸過程的安全性。UPF偽造數據包對DDoS進行攻擊,規避一些為了個人目的而惡意轉發大量不良的流量到小容量MEC App之中。在邊緣服務的安全性保障方面,必須注重以下兩點,即安全能力開放和基礎安全功能,其中,基礎安全功能則是提供安全設備和工具時所具體的安全保證能力,具體包括vWF、vIPS/IDS、傳輸通道加密等。
4.啟示建議
4.1" "強化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激勵。具體實施時,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政策促進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融合,體現協同發展理念,為這一工作優質高效實施提供推力。例如,對一些在有關方面的項目給予稅收優惠、免息貸款等,促進一些通信技術企業和傳媒企業在有關方面研究投入及改革的積極性;其次,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無論是通信基礎設施維護、數據安全保障等,均需要相應的制度體系為其提供支持,減少問題發生率。例如,一些通信技術服務企業、傳媒科技企業均應在有關方面進行制度建設,包括維管制度、安全保障制度、信息審核制度等,保障相關工作順利開展。政府在有關方面也要健全法律體系,對一些惡意破壞通信基礎設施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保證兩者協同發展;最后,制定“區域+全局”的協同戰略。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應以國家在有關方面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布局為指導,合理進行區域發展規劃,借助現有的資源,開展相關規劃和建設,避免因多次改造而發生成本浪費問題。例如,某一區域在通信基站建設、服務系統設計等方面,必須考慮傳媒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需求,針對性設計,盡量減少資源浪費。
4.2" "加大科研力度
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需要加大科研力度,通過科技水平提升,強化其協同效果。本文提出“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四位一體的聯合模式,設置“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技術研發項目”。其中,政府處于主導性地位,為研發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其他幫助。企業可以為研發工作提供資金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負責具體的研究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例如,在無線關鍵技術方面,5G技術針對中低頻和高頻設計統一的技術方案,但為了體現精準高效的特點,可以在此基礎之上繼續深化,將頻段劃分為“低頻、偏中頻、中頻、偏高頻、高頻”等多個頻段,并針對每一個頻段分別設計技術方案。在5G網絡關鍵技術方面,可以基于需求進行服務模塊設計,具體研究時,應針對傳媒科技產業發展所需設置“實時+動態+精準”的服務模塊,即服務模塊可以及時調整。如借助大數據技術、云平臺等,對客戶信息、行業信息等及時分析,與傳媒科技企業自身的發展進行對比,總結不足和問題。以2020年的新冠疫情為例,可以借助相關技術統計其給傳媒業務帶來的影響,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媒科技產業發展的關系,為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傳媒科技產業發展策略制定提供依據。
4.3" "完善保障體系
首先,合理設置賬號和密碼。在使用通信技術時,必須根據使用方的需求,設置賬號和密碼,避免不規范的使用帶來安全問題。同時,還要與識別技術結合在一起,強化安全管理效果。例如,使用者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其次,注重人的作用發揮。即在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過程中,人屬于重要影響因素,必須注重相關人員素質的提升。基于通信技術相關方面的人員分析,應具有與傳媒產業結合以及相關產品研發的意識,并不斷提升相關素質。對傳媒企業而言,則應提升全員對通信技術的認識深度,合理地位,強化使用能力,優質高效地開展相關工作。領導層需要在此加強投入,推動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革。
結語
綜上所述,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但如何實現協同發展目標,強化協同發展效果,成為社會關注的核心話題。經過研究得出,邊緣計算屬于通信技術在傳媒科技產業發展中應用的要點,其可以打破傳統的云計算邊界,屬于云計算之后的另一個重要點,其可以實現高效訪問,具有強大的網絡架構。根據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士預測與分析,在未來的10年,邊緣計算一定會成為企業管理及運營中的重要工具。使用通信技術,促進傳媒科技產業發展,并基于傳媒產業需求進行通信技術研發,做到有的放矢,已經成為這一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因此,必須加強研究投入,打造“通信技術與傳媒科技產業協同一體化機制”,為相關方面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1] 林波.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路徑探索[J]. 中國傳媒科技,2022(9):4-5.
[2] 傅文軍,吳海明,張海,徐劼. 算力網絡與傳媒科技融合發展規劃[J]. 中國傳媒科技,2022(6):22-24.
[3] 李愛民. 5G通信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融合發展探討[J]. 中國傳媒科技,2021(9):10-11.
[4] 許恒昌,馮芃棟,劉璇. 我國通信產業鏈和產業協同現狀及發展建議[J]. 信息通信技術,2022(3):13-18.
[5] 王碧芳. 以通信技術專業為例談協同人才發展機制探索[J]. 科技創新導報,2020(17):254-256.
[6] 李伯虎,柴旭東,劉陽,等. 工業環境下信息通信類技術賦能智能制造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2022(2):75-85.
[7] 劉建華,馬瑞俊迪,姜照華. 基于“結構—動力—績效”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以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9):96-104.
[8] 蔡躍洲,牛新星. 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基于貿易增加值核算的比較優勢及技術含量測算[J]. 改革,2021(4):24-44.
[9] 李文軍,趙天昊.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意義與建議[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6):65-68.
[10] 李英華,原立格. 信息化背景下5G通信技術對智慧水利建設的作用分析[J].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22(6):132-133.
[11] 張昊,林勇. 信息通信技術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分析[J]. 管理評論,2021(12):163-175.
[12] 劉德學,吳旭梅. 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嵌入——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數量和質量的研究[J]. 國際經貿探索,2021(10):70-85.
[13] 郝全洪. 推進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建議——基于管理動力系統理論的視角[J]. 學術研究,2021(1):97-103.
作者簡介:高曉華(1983-),女,甘肅涇川,主任記者,研究方向為傳媒領域的科技應用。
(責任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