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的提出是為培養學生思想意識狀態的舉措,體育專業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點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體育精神一直是在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論文以傣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等少數民族舞蹈元素作為體育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資源,為打造特色體育專業課程努力。文章根據少數民族舞舞蹈的特點,挖掘其文化內涵,結合體育專業課程的授課特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培養和樹立體育專業學生正確的三觀、擇業觀等,保證課程思政的實施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少數民族舞蹈元素體育專業課程課程思政實證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Dance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NG Youlin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angding, Sichuan Province, 626001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state of action,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sports spirit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esis takes Tibetan dance, Dai dance, Yi dance, Mongolian dance and other minority dance elements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specialty courses, in order to make efforts to create special sports specialty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dances and dances, the paper excavate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cultivat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knowledge, and cultivates and establishes the correct three views and career outlook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and thus achieve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inority dance elem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mpirical study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重要任務[1]。論文本著課程任課教師課前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課中有效的實施,對學生進行科學有用的思政教育,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少數民族舞蹈元素作為各個民族的人民智慧結晶,雖從起源、傳承到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在世代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各個少數民族特點的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論文根據各個少數民族舞蹈元素的特點、分析其在作為課程思政的功能作用、實現路徑等方面的作用,促進高校體育專業課程改革,學科建設和體育專業人才培養。
1少數民族舞蹈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1.1少數民族舞蹈課程思政元素共性分析
各個少數民族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寫照,也是他們放松娛樂的方式之一,他們用肢體展現了對大自然適應、和諧“共生”的景象。各個少數民族舞蹈起源于各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是他們勞動智慧的結晶,并在傳承過程中延續其自身特點,包括地域特點、人文特色、并在其中包含了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隨著社會發展,各個少數民族舞蹈通過各種渠道,展現自己的文化內涵和魅力;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并參與其中,感受其熏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學生在“吃苦耐勞”等方面的意志品質逐漸變弱,同樣受到現代生活習慣的影響,體育專業學生也不例外存在“蝸居”寢室;上課低頭族、手機控;平時在運動場看不到體育專業學生練習身影,考試時也是被迫參與練習,“臨陣磨槍”的后果只能是對專業技能、知識掌握“一知半解”,對考試是“疲于應付”。這些現象不僅使學生掌握體育項目技能上的不連貫,也使其在就業過程中形成了“應付了事”的情況,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思想意識形態,進而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表現出不好的精神面貌。人都是具有好奇心,加上“審美疲勞”的因素,對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在體育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中加入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其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狀態,能自覺抵御“不良”意識形態的侵蝕,也是體育專業課程達到課程思政的作用。
1.2各個少數民族舞蹈的思政元素個性分析
1.2.1傣族舞蹈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各個少數民族舞蹈的思政元素主要是指各自具有思政元素,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世代留下來的經驗,如傣族鄉寨的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傣族人民世代用心呵護的結果,也展現了聰明的傣族人民利用大自然的饋贈來創造財富,更不忘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任課教師在上課前做好教學設計,引導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在享受大自然的饋贈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為子孫留下綠山綠水。
1.2.2蒙古族舞蹈具有明顯特點,技術較強
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為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并把這種體育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和身邊的人。蒙古舞蹈要求練習者保持特定的體態,昂首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傾、后背略后靠,練習者需要不斷的練習、模仿才能掌握其動作精髓。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蒙古族舞蹈特點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使學生掌握套路動作的同時掌握其舞蹈精髓,鼓勵其認真練習每一個動作,熟練掌握動作、為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體育專業技能教學技能等方面努力。
1.2.3藏族舞蹈體現了人們對精神寄托
藏族人們在世代口口相傳的英雄“格薩爾王”也是藏族人民在與自然斗爭中形成的英雄形象,成為人們精神寄托,同時也在懷念先賢的中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點的藏族舞蹈,包括鍋莊、弦子、踢踏舞等。藏族舞蹈元素中包含著世代生活的地域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具有藏民族特點的舞蹈,并在不斷傳承中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前、死后的精神境界。藏族人民通過舞蹈表達對先賢的懷念和憧憬,并用現代方式表達對先賢的崇拜之情,在各種傳統節日、婚喪嫁娶等活動中傳達精神面貌;在各個旅游景點中,時常通過各種渠道發揮藏族傳統體育的觀賞價值。
2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融入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證
2.1挖掘思政元素,注意各個少數民族舞蹈內涵
少數民族舞蹈來源于各個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各種少數民族舞蹈各具特點和魅力。藏族舞蹈緣起于身處高海拔藏族人們的生產、生活,藏族舞蹈在模仿藏族同胞生產、勞作時的姿態作為藏族舞蹈的內涵,形成以圓圈形式的鍋莊舞,以及以歡快、活潑、腳步動作變換較多的弦子舞。藏族舞蹈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形成具有表演性、娛樂性、觀賞性、健身性等特點,并在各種民族舞蹈中形成一派,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體育專業課程作為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它們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專業課程中,有專業特色課程,作為體育專業課程的補充、也是打造“金課”的重點課程之一。少數民族舞蹈具有較強的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體育專業課程也具有較強的健身性,同時體育專業課程中操舞方向的專業課程是培養體育專業人才在組織、教學、比賽等專業知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2少數民族舞蹈內涵作為體育課程思政元素
當今社會,文化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表現,把各個民族文化從起源、形成、發展等階段的呈現,相較于其他現代舞、外來引進的舞蹈等,少數民族舞蹈具有較強的民族特點,在吸引參與者、觀賞者來加入其中有著獨有的魅力。同時,各個少數民族舞蹈具有較強娛樂性、可以作為體育專業課程的特點,把其融入操舞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
少數民族舞蹈均來源于生活,是各個少數民族在世代繁衍過程中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少數民族舞蹈。它是各個少數民族人們勞動的結晶,也是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體現。同時,各個少數民族舞蹈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服飾、音樂等相統一,構成了具有民族特點的舞蹈文化,體現了各個少數民族人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現象。
3少數民族舞蹈融入體育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實證分析
3.1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融合課程思政的效果分析
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融入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在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均有著較強的作用;同時其在作為體育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中國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等方面具有著重要作用。
同樣,少數民族融入課程思政也存在課程、思政“兩張皮”的現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只是喊口號要課程思政,而實施課程思政的較少,效果不好。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過程中,有著分化、泛化到自動化等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強調動作本身的教學,在各類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方法各有差異,但同一在學習動作技能中更多的是強調動作技能本身,而忽略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進而缺少“課程思政”的環節。
3.1.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各個少數民族舞蹈具有各自特色,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時興趣很重要,它是支撐學生克服懶惰、曝曬、低溫、傷疼等影響因素的動力。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要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體育專業素養的內容之一。體育專業人才是培養服務地方的專業人才,只有學生對所服務的地方有所了解,才能滋生出服務地方的意識,并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藏族、傣族、彝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人們生活條件較差,世代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文化財富。同樣來源于生活、生產的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蘊含著各個少數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學體育專業課程是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重要環境,同樣課程建設也是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基礎,也是“迫使”體育專業任課教師課程改革的助推力。在迎接各類“評估”、“認證”的需要,體育專業課程從教學大綱、計劃、教學目標,考核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均會有改動,并在促進“以學生為中學”的教學理念上逐漸形成規律。
3.1.2促進學生專業綜合素養的培養
體育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體育專業技能的主要課程[2],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在原有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同時感受各個少數民族舞蹈的內涵,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刻苦專研專業技能的精神。體育專業課程分為理論課、專業普修課、專業限選課、選修課;其中專業限選課簡稱專選課,在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專選課是普修課的延展、體育各項目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課程。如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教學過程中主要內容是戰術、裁判講解與運用;三小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個人戰術、裁判的講解與運用;操舞項目的操化動作的創編、裁判知識的講解與運用。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專業技能知識和技巧,在參加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教師公招考試等考試中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同樣,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除了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外,還需要具有較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參能算是合格是體育專業教師;而教學技能的掌握要求學生通過參與各個項目的鍛煉、培養組織策劃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文案相關技術技巧等方面形成的綜合素養。體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大學三年、四年,除去寒暑假、規定的節假日外,還受到社會大環境影響,如新冠疫情等因素導致不能保證到校上課、或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等,這些因素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也會在優中選優,學生在招聘中除了要通過筆試,還需要在面試環節表現優秀,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找到合適的工作。
3.2少數民族舞蹈融入課程思政的路徑
3.2.1教師是課程思政的設計師、學生是踐行者
當前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但任課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引導者、設計師,其地位無可替代[3]。任課教師在課前認真準備,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完成備課,并能在課堂上有效組織實施。任課教師需要合理利用的教學模式,把單一的教學內容豐富化,督促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在培養體育人的精氣神[4]。通過培養學生吃苦耐耐、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體育競賽,使學生在傳承和發展體育技能過,充分發揮體育精神。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成為體育精神傳承的踐行者。
3.2.2 構建多層次的巡回互動,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體育專業課堂中應該始終貫徹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結合少數民族舞蹈元素的思政價值和作用,在課前認真做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課堂教學應該認真踐行“以學生為中心”,讓其能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要參與者,提高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能準確、規范的示范講解,組織學生練習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不規范動作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并采用鼓勵的方式對動作不規范的學生進行引導,對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適當表揚和肯定。教學過程中應該穿插著對體育精神,包括吃困耐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團結協作、不怕失敗、用于挑戰自己。
3.2.3 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
高校體育專業課教學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體育精神一直是高校課程思政里的重要元素[5]。有學者對武術精神引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較多。現階段,有體育運動健兒在各自運動項目展現出的克服傷疼、團結協作、頑強拼搏、不斷攀登運動成績的高峰的精神,這些都是課程思政里重要思政元素,結合體育專業課程特點,課前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僅能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也能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
如在體育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微信APP、中國大學慕課SPOC課程資源,課前發送學習資料,如小視頻、文字等方式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提高興趣。課中任課教師通過掛圖作為引導對教學每人,包括體育項目技術、戰術、裁判知識、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內容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對少數民族舞蹈的起源、動作和音樂特點、作用、練習方式和技巧等方面進行了解。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設計質量,達到課程思政作用。
3.2.4 建立多維度、跨時域、全過程的評價體系
新時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要求人才培養機構加強過程培養,有學者提出,建立多維度、跨時域、全過程的評價體系[6]。體育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培養體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基礎知識,為其后面從事體育方向工作夯實基礎,培養學生體育專業綜合素養。課程評價一直是衡量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等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制定評價指標,衡量體育專業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體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這些指標有一定的主題,如有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師范專業(體育教育專業)認證,審核評估等。評估的宗旨是“一評促建、以評促改”,并在每個階段對專業課程的要求會有所不同。
(1)評價多維度。體育專業課程評價不僅僅包括專家、同行和學生評價。體育專業課程在迎接評估時要針對評估指標進行改革,體育專業課程建設中,對課程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內容(專業技能、知識、思政教育等)、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評估。其中,課程思政的評價主要是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實施和效果等方面,最終形成教育教學成果。
(2)評價方式多樣。課程評價的方式不僅僅是線下課程的講授,所采用教學方式,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通過聽課完成專家和同行評價;學生通過系統完成學生評價;任課教師通過課程建設,申報上一級的一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對現有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評價;任課教師通過教學研究,申請教育教改革,完成教學成果,完成教研相長。
(3)教學方式創新。現有教學模式提倡的EBO、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協同合作才能完成,要提高教學效果,對師生的要求較高。同樣,為了提高課堂質量,采用雨課堂APP進行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互動。這些為教師和學生提出新的要求,滿足線下線上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雨課堂APP中,課堂上師生可以更好的互動,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采用掛圖、觀看視頻、講解等方式,讓學生在上課中真正能受到思政教育,進而達到課程思政作用。
4結語
少數民族舞蹈元素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在世代傳承和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特點,包括具有較強的思政教育作用。少數民族舞蹈元素融入體育專業課程能豐富體育專業課程內容、促進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等作用,通過教優化學設計、教學模式、健全人才培養過程的評價體系等路徑,促進體育專業課程踐行課程思政,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目的。課程思政主要是培育學生思想意識,少數民族舞蹈元素源起于生產生活,體育專業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只有三者協同作用,才能事半功倍。論文將繼續對三者協同合作進行研究,以期能形成系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在軍,劉美,趙野田.課程育人:高校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特征、難點及應對策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3):18-24,32.
[3]趙富學,陳慧芳,李攀飛,等.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構成與培育路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6):27-34.
[4]邵林海. 地方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5]王雅馨,鄭云波. 用東北抗聯精神引領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07-109.
[6]邵林海,李威龍. 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路徑[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78-80.
基金項目: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健美操基礎》(證書編號:YLKC02986)課程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四川民族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四新”專業建設背景下體育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編號:JG20215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宋友林(1982-),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