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青少年戶外營地為研究對象,運用訪談法、實地調查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新課標背景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現狀、困境和發展機遇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新課標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倡跨學科教育,發展新興體育項目,倡導多學科教育,青少年戶外營地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三空間。目前面臨著營地分類標準不完善、分布不平衡且數量無法滿足需求,營地的場地設施、營地工作管理人員供應不足,認可度偏低的困境。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為青少年戶外營地提供新的發展動力,提高了青少年戶外營地的需求和認可度,提供了可參考的分類標準。
關鍵詞:新課標" 青少年戶外營地" 現實困境" 發展機遇
Realistic Dilemma and Opportunities of Youth Outdoor Camp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Standards
WanRong" zhangJun
(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GuangZhou,GuangDongProvince,511300,China )
Abstract: Taking the youth outdoor cam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edicament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youth outdoor cam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draw conclusions. The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develops new sports programs, advocates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youth outdoor camps serve as the third space for youth growth. Currently,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imperfect camp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and insufficient quantity to meet demand, insufficient supply of camp site facilities and camp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low recognition.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vide new development impetus for youth outdoor camps, increase the demand and recognition of youth outdoor camps, and provide 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Youth Outdoor Camp; Real Dilemm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引言
中央作出關于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總抓手。2022年教育部引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融合多學科教學內容,強調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融合,通過主題、項目、任務等形式突出實踐育人、強調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青少年戶外營地作為涵蓋戶外、藝術、體育、自然、科技等類型的活動場所,是除家庭、學校之外青少年成長的第三空間,融合了教育、體育、文旅與健康等新興業態的各種元素,成為研學旅行、營地教育、素質拓展等綜合性活動的實踐基地。鑒于此,本文以新課標的背景下,青少年戶外營地為研究對象,應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討論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現實困境,分析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機遇,以期為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和營地教育的開展提供借鑒。
1.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現狀
1.1 營地分類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從表1可見當前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分類標準可根據營地地理位置分布、課程性質和內容和營地依托的景點等。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的青少年戶外營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進行分類。
1.2 營地空間分布特征
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在我國的空間地域分布上集中于華東、華北和華南地區。營地的建設資金投入較大,因此營地主要集中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除了經濟水平較為發達,還擁有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家長對于營地教育的認知水平要先于其他城市,更容易接受營地教育,讓學生參與到營地教育中。
1.3 營地的數量情況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于青少年戶外營地發展的支持,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歷史較短,各方面都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通過調查國內外青少年戶外營地數量(見圖1),從圖1可見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數量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1.4 營地構成要素情況
場地設施、營地導師和課程組成青少年戶外營地的三要素。
1.4.1場地設施情況
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場地設施主要包括生活區、活動區和露營區。我國當前青少年戶外營地周圍的生活配套設施較為簡單,還不能完全滿足生活的需求;而營地的活動區大致包含了平面、高空項目的基礎設施,缺乏水上運動項目和特色項目的設施;露營區的衛生間和洗浴室的數量還不能能滿足營員的需求,整體看來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建造規劃還不合理。
1.4.2 營地導師情況
營地導師在青少年戶外營地教育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承擔營地課程的開發、組織、實施、協調、運營和管理的責任。由于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起步較晚,對于營地教育的發展規劃還不具有系統的執行和管理措施,理論研究和人才保障等基礎性建設還處于較為落后的水平,因此,當前我國營地導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營地導師所涉及的專業較為混亂,主要涉及的專業包括體育系、教育學、工學、語言學、藝術學等,但是整體來看還是體育學的專業背景的營地導師所占比例最高。
1.4.3 營地課程情況
對比國內外戶外營地課程內容得到表2,從表2可以看出國外營地教育的課程體系相較于國內營地的課程,國外青少年戶外營地課程具有一套成熟且科學的系統,其本質在于培養青少年社會能力和情感發展。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課程主要以綜合類、戶外類、親水類。童軍類和軍訓類為主,其專業性、針對性、本土化、個性化程度與國外相比差距還較大。我國營地課程的內容的主要特征是:受眾人群最廣、資源依托性低、經營成本可控、教學組織方便;缺乏需要獨特資源、高門檻的課程。
2. 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現實困境
2.1 分類標準不完善
青少年戶外營地作為舶來品,在進入中市場后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但由于起步較晚,發展歷史短、理論研究不足等原因,在國內市場上仍然無法形成一套科學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營地分類標準。由于缺少穩定的分類標準,導致市場上出現各種各樣的營地服務和營地課程產品,造成了營地教育行業對消費者形成誤導的局面,這給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增大了難題。
2.2 空間分布不均衡
青少年戶外銀地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影響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分布。通過資料調查與統計,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具體來看,主要分布在我國華東、華南和華北地區,而華中、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青少年戶外營地的數量較少。空間分布的不均衡也影響了青少年戶外營地在我國的推廣。
2.3 營地發展要素供給不足
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要素包含:場地設施、營地導師和課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場地設施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實現完成高水平營地項目的要求,在生活配套設施方面也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很多營地的基礎設施設備破舊,甚至有的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無法使用;有的營地的露營區環境惡劣,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導致回頭客少這成為影響青少年戶外營地發展的一大難題。
營地導師作為連接營地、課程、家長和學生的橋梁,營地導師的好壞直接影響營地的發展,當前,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缺乏專業的營地導師。面對我國營地爆發式增長的現狀,營地導師數量無法滿足營地運營的發展,營地導師的專業技能出現了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狀,從業經驗少、人員流動性大成為了當前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導師的一大問題。由于營地教育市場周期性強,高峰時期營地導師供不應求,聘請兼職人員成為營地教育行業常態,然而,專業營地教育離不開專業的營地導師,反之營地教育的結果也會不盡人意。營地導師的確實成為當前營地發展的主要問題。
營地的課程產品與營地導師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課程產品無法突出特色,不能因地制宜的設置適合本土特色的營地課程產品,照搬照抄的復制國外的營地課程只會讓自身的營地課程失去核心競爭力,降低市場對課程的辨識度,使得家長抱有的期望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從而降低家長的回頭率。
2.4 營地的認可度不高
青少年戶外營地雖然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但是社會各界對于其認可度仍然不高。老師家長對于學生的發展的認識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教育理念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戶外營地教育雖然能夠培養青少年團結協作的意識,提 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還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短時間內并不會使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大部分家長不愿意讓青少年參加到戶外營地中。這也成為影響青少年戶外營地發展的一大難題。
2.5 運營管理不到位
當前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存在運營管理的漏洞主要包括人才的管理不善和營銷渠道不到位。營地管理人員不專業將會引起營地的活動設計、市場營銷、實施開展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經營理念和市場開拓能力都不能適應營地市場的發展;營銷渠道和宣傳的不到位直接導致戶外資源的浪費。
2.6 缺乏安全保障機制
青少年戶外營地擁有完整的安全機制,是家長最看重也是最基本也的事。家長在選擇營地時,往往會優先關注知名度高、專業的營地。現如今,行業迅猛發展,產品魚龍混雜,不少營地內安全隱患層出不窮。新聞報道往往會選擇負面新聞報道,導致家長對于營地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整體發展速度。建立健全安全機制體系、貯備應急預案,是每一家營地機構都應該做到的事情。
3 新課標背景下青少年戶外營地的機遇
3.1 “新課標”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權重
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開設的的課程設置占比有所調整(見圖2)。其中“體育與健康”課所占比例為10-11%,體育與健康課取代英語課成為僅次于語文、數學和綜合實踐課的第三大主科,新課標還規定學校要利用課后服務開展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特長。新課標的實行全面提升了體育與健康課的權重,這一定程度上為青少年戶外營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政策引導,形成了激發機制。
3.2 “新課標”提高戶外營地的認知度
《課程標準(2022)》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結構進行了調整(見圖3)。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課程內容領域正在不斷拓寬,課程內容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五個模塊。除基本運動技能、體能等奠定學生一生身體素質的大項,新課標中的“專項運動技能”版塊收錄了六大類運動,分別是田徑、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其中,新興體育類運動項目可分為如定向運動、野外生存、遠足、登山、攀巖等生存探險類項目,此類新興項目為青少年戶外營地課程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青少年戶外營地作為以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以開展戶外運動,自然、人文、歷史、愛國主義教育等課程與活動為主要功能,具備相應設施及服務的青少年戶外活動場所。因此在“新課標”的助推下,社會對于戶外運動的認知度越來越高,行業達到新高潮。
3.3 “新課標”為戶外營地提供標準
新課標中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版塊中指出(見圖3),跨學科融合一直是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融合多門課程,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養,結合課程的目標體系,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內容。
青少年戶外營地作為青少年素質教育、愛國主義培養、社會交往和道德品質培育的重要載體,從無標準、無參考,到現在可以參照新課標提供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和案例進行創造性設計,這無疑是青少年戶外營地課程設計中重要參考依據。
3.4“新課標”提高戶外營地的需求
青少年戶外營地是青少年的第三成長空間,涵蓋了體育、藝術、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內容,是提升青少年創造力、社會交往能力、文藝能力、生存能力、領導協同力、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活動場所,營地教育注重體驗、激發探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
青少年戶外營地通過發揮“體育+教育”的優勢,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依托青少年戶外營地的資源優勢,積極配合學校跨學科教育的實施,有效促進青少年戶外營地更好的服務于學校教育,推進學校和營地資源互補、融合發展。由此可見,新課標的推動實施與青少年營地的建設發展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為營地開展提供了基礎。
4 結語
青少年戶外營地融合了教育和體育的資源優勢,作為新的產業形態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起步較晚,還處于上升階段,難免存在一些問題。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為發展素質教育和強化育人指明了方向,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青少年戶外營地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提高了青少年戶外營地的需求,為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青少年戶外營地也成為體育健康課程跨學科融合的載體,新課改標準對于青少年戶外營地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會娟,黃瑞敏.我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運營現狀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06):63-66.
[2]徐文琦,郭夢,呂璐露.鄉村振興戰略下青少年戶外營地發展機遇、現實困境與對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21,37(01):1-9+95.
[3]楊漢,羅先斌,陳淑紅.青少年戶外教育安全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4):82-93.
[4]張博.青少年戶外營地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9):4-6.
[5]王德金,周利,朱超杰.貴州省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風險識別和對策研究[J].運動精品,2021,40(10):60-62.
[6]晏道炯,王麗.淺談我國當前戶外營地發展與治理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03):90-91.
[7]林軍.從職業培訓的視角探討湖北省營地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9):226-228.
[8]陳海東.體育營地教育的概念叢審視、植入與本土化調適[J].體育與科學,2022,43(01):46-52.
[9]吳陽.我國青少年營地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20,39(06):1-6+25.
[10]張璐.北美戶外運動營地建設與經營管理模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4):54-56.
[11]晁國棟,張國文,晁新新.后現代主義視野下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教育課程評價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6):7-8.
基金項目:廣州應用科技學院2021年度校級質量工程(重大建設項目)項目(項目名稱:營地拓展教育基地;項目編號:2021ZD003)
作者簡介:萬蓉(1994—),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戶外理論與實踐